演員直播唱戲,中國評劇院在抖音搭起“雲”劇場

“好”,“再來兩段”……在劇院,逢臺上演員唱高腔、長腔,或演繹經典唱段、高難度動作,這些喝彩聲常常此起彼伏,觀眾區掌聲雷動,如今,這種聲響換成了直播間裡無聲的彈幕。

在中國評劇院的抖音賬號裡,如上這樣的文字刷滿了其自3月18號上線的每一場直播的評論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計劃在春節期間排演的大戲先後擱置,一個原本演出滿檔的春天,也意外變成了“家裡蹲”。不過線下暫停後轉而對線上內容、形式進行的“增量加碼”,也讓中國評劇院在滿足大眾文化需求的同時,為評劇聚攏了更多的人氣,並以開放創新的姿態實現了逐層“出圈”。


一場從線下到線上的遷徙


自2019年下旬聯合中華網推出官方抖音號“中國評劇院”,短短100天的時間,賬號憑藉專業有趣的內容、深入淺出的表達受到了近20萬粉絲的關注。

原本,劇場演出配合新媒體短視頻做增量,已經在傳播傳統評劇文化上顯露出“1+1>2”的效果,但在新冠疫情為線下演出所帶來的衝擊下,院團與賬號運營方中華網開始重新審視新媒體的傳播規律與“網生代”的審美需求,開始探索進一步打通傳統戲曲雲端的“暖渠道”,進而自3月18號至今,已為網友朋友們貢獻出了7場線上直播,陸續實現著劇院演員從線下到線上的集體遷徙。

“名曲點唱”、“評劇小課堂”、“學戲囧事兒”……通過豐富的內容策劃,直播間迅速受到抖音粉絲團及一票評劇戲迷朋友們的強勢圍觀。而事實上,對不少習慣於劇院演出的演員來說,這次面對手機鏡頭是他們的直播初體驗。

播主們不希望只是敷衍地對著耳機唱幾個經典唱段就結束,而是通過評論區互動、常見手勢教學、評劇健身操、戲服裝扮、連麥pk等多種形式,活躍著直播間的氣氛,同時在潛移默化裡將評劇文化普及到鏡頭前的廣大網友中。


原生態、近距離“雲端評聚”


由於直播空間多在自家的客廳、臥室,“客廳劇院”的主題應運而生,因鏡頭內外都因“評劇”而聚,而評劇和“萍聚”又有諧音,故也謂之“雲端評聚”。看著平日裡只能在觀眾區看到的身穿戲服、臉塗油彩的戲中人,突然不施“妝容”、活脫脫一個“普通人”坐在眼前,讓人瞬間沒了距離感。

作為國家一級演員、評劇花臉名家,孫路陽在當今評劇界,絕對稱得上是“角兒”,往常能看到他的一場戲,頗為不易。所以在聽說他要來直播時,預告區的小夥伴們最開始是半信半疑,直到看他卸去花臉裝扮,端坐在直播間裡,網友們的興奮才按耐不住的溢出了評論區。直播間裡的他從評劇“魏派”唱腔著手,對經典唱段一句一點評,讓眾多網友直呼過癮。

演員直播唱戲,中國評劇院在抖音搭起“雲”劇場

國家一級演員、評劇花臉名家孫路陽直播

為豐富直播形式,增強與屏幕外觀眾的互動,第四場直播裡,評劇小生張國強主動邀請同劇院演員沈金偉(沈九平)開啟了一場連麥pk。在音浪數上敗下陣來的張國強“願賭服輸”,遵守了自己在賽前定下的“懲罰”規則——“反串兒”,誰承想,一曲男女雙聲的“新貴妃醉酒”瞬間讓直播間的音浪飆升,一曲唱罷,張國強不好意思的笑說“九平的粉絲都到咱這兒來了。”

演員直播唱戲,中國評劇院在抖音搭起“雲”劇場

評劇青年演員張國強與沈金偉連麥pk

張國強與沈金偉的連麥也開啟了“客廳劇院”的pk熱潮,之後的第五場直播裡,花旦演員王婧連麥青衣演員張琪,讓網友對兩種旦角行當的區別更加清晰明瞭。被問到如何擁有一雙花旦那樣的“會說話的大眼睛”,婧姑娘還現身說法帶著大家做起了眼神操,網友表示一定要“錄下來,慢慢練”。

演員直播唱戲,中國評劇院在抖音搭起“雲”劇場

評劇青年演員,專工花旦演員王婧

第七場直播裡,評劇女小生韓立姣除了利用趙麗蓉老師的小品片段為大家講解相關評劇唱段外,還連麥了自己的父親,父女對唱的畫面讓網友覺得好玩的同時,也倍感溫馨。

樸實的韓爸爸坦言自己沒伴奏,不過清唱的京東大鼓民間小段,讓評論區網友紛紛點贊“姣姣唱的這麼好,原來是有這麼能唱的父親”“叔叔最大的貢獻是為中評輸送了這麼優秀的演員”“老爺子真棒”……面對網友調侃自己不給父親下伴奏,韓立姣直言委屈,聽過打鼓好的父親唱京劇、唱河北梆子,但京東大鼓還真是頭一回,同時也特別感謝這次直播讓她有了解鎖父親新技能的機會。

演員直播唱戲,中國評劇院在抖音搭起“雲”劇場

評劇青年演員、“女小生”韓立姣與父親連麥


劇院+短視頻+直播+……:讓“線下+線上”變成常態化


一場疫情讓一大批習慣於線下演出的人湧入線上,但最終留下來多少則取決於後續的運營。不管是短短几個月吸納的粉絲人數,還是疫情期間開通直播收到的良好反饋,都讓中國評劇院和賬號運營方中華網堅定了繼續拓展“線下+線上”配合模式、擴大傳統評劇文化的受眾圈層以及為廣大網友提供優質藝術內容的信心。

中國評劇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抖音平臺,還會安排微博等其他新媒體平臺進行內容,與戲迷朋友加強互動。

而中華網除了繼續做好現有賬號(中國評劇院)的創新性運營外,還在思考著如何讓傳統文化聚攏更多的人氣。未來,還將與更多類似中國評劇院的文藝演出機構攜手跨界,通過“互聯網+”的形式,推出了各類年輕化、互動化、科技化的內容和活動,建立起傳統文化與年輕人溝通的渠道。(文/中華網文化 段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