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规模与利润 告别高负债 中国恒大走向“无人区”

兼顾规模与利润 告别高负债 中国恒大走向“无人区”

越过规模岑岭,又登上利润“王座”,许家印与他的中国恒大正走向“无人区”。

凭借“高负债、高增长”战略,恒大抓住了黄金20年,用最短的时间,跑赢大部分同行者,成功跻身行业销售规模前三。与规模共同成长的,往往是风险,偏高的负债率一直是恒大乃至整个行业难以回避的话题。

2018年,中国恒大提出由“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型,由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向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三低一高”发展模式的转变。

兼顾规模与利润 告别高负债 中国恒大走向“无人区”

如今,两年过去,许家印与中国恒大兑现部分当时对投资人的承诺。

3月31日,中国恒大(HK.3333)公布2019年全年业绩称,报告期内,实现合约销售额6011亿元,同比增长9%;核心利润408.2亿元,同比下降48%;资产负债率77.9%,同比增加4.2个百分点;净负债率159.3%,同比增加7.4个百分点;现金余额2287.7亿元,同比增长12%。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恒大核心利润虽较2018年有所下滑,但也进入行业前二,正向“利润王”发起冲击。

负债较历史最高有所下降,仍处高位。直面不足,许家印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宣布,中国恒大从2020年开始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发展战略。

这也意味着,中国恒大在保障销售高速增长的同时,严控土地规模,并大幅下降负债率。“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负债降下来。”许家印会上强调。

促销售盯回款

2022总负债降至4000亿以下

经历规模冲刺之后,龙头房企开始把“安全管控”放在首位。表现在财务上,便是主动降负债。

中国恒大无疑是代表之一。按照恒大“降负债”的规划,从今年起恒大有息负债每年平均下降1500亿元,到2022年要把总负债降到4000亿元以下,负债率达到行业中低水平。

如何做?中国恒大称,促销售、抓回款,是其成功降负债的大前提。因此,中国恒大新战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销售“高增长”,今年力争实现销售8000亿,2022年实现销售1万亿。

与此同时,中国恒大庞大的土储也是其敢于大力降负债的重要底气。据其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恒大土储达3亿平方米,这不仅为业绩的高增长准备了足够的弹药,还为企业严控支出提供了基础。

根据新战略的要求,中国恒大的土储未来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万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亿平方米左右,实现负增长,既不会沉淀太多资金,又能确保公司的持续发展。

“18年、19年,中国恒大销售回款每年维持在4500亿元左右,如果今年实现销售8000亿元,回款按7000亿元计算,就会增加2500亿元的销售回款。”许家印在现场算了笔账,中国恒大今年减少土地储备3000万平方米,就等于减少600亿的支出。这样一增一减,就一定能实现今年有息负债下降1500亿的目标。

抓细节控成本

“跑赢”时间与行业周期

拥有了规模,追逐过利润,企业试图“跑赢”周期、时间,便需要练好成本控制的内功。

在中国恒大看来,向细节狠下功夫,练就的企业管控内功,也是其“降负债”的关键。恒大对细节的“锱铢必较”集中体现在管理、产品、成本控制等方面。在管理上,恒大素来狠抓队伍、制度和文化建设,形成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在产品打造上,所有环节都从严管控,通过打造环节精品提升产品品质,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在成本控制上,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的标准化运营,实现成本持续下降。

这样的结果是,恒大产品具有了明显的品质和性价比优势。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恒大连年的高增长以及今年一季度的逆市大增就是力证。

兼顾规模与利润 告别高负债 中国恒大走向“无人区”

数据显示,得益于网上卖房的全面推行,一季度,中国恒大销售额大增23%至1465亿,销售回款大增55%至1133亿,均为行业第一,并刷新公司一季度销售及回款最高历史纪录。这一“开门红”业绩充分展现出恒大实施新战略的巨大成效。

拥有强劲的销售能力、充足的优质土储、过硬的产品品质以及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已然具备了未来“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应有的强大优势和条件,许家印与他的中国恒大正走向行业的“无人区”。


记者:崔陆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