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乎,知乎走出差异化的利器?

4月1日愚人节,知乎推出“B乎”,这一还处于该概念端的产品。虽然还没有推出具体成型的APP,但还是通过链接进入B乎首页。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知乎在愚人节和大家开了个玩笑,但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知乎在自己发展中的思辨与经历的痛点。

毕竟企业需要盈利,知乎也一直在寻找自己新的变现途径。

一、b乎分区功能多,核心功能被抛弃?

进入首页,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B乎有视频、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有问题上B乎以及分区功能,单从这这几个栏目来看,知乎正在向泛娱乐化发展,前期明显是对标微博,但推出B乎是否是对标b站还不得而知。

B乎,知乎走出差异化的利器?

总体来说,这些功能更像是一个“大杂烩”,市面上有什么先全部装进去,等试验完毕再剔除不适合的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要摒弃自己的核心功能,以及现在主打的功能。

其中圈子就依然处于c位,和百度贴吧、微博超话、豆瓣小组等一样,知乎的圈子都是大家基于兴趣而聚集在一起的“社区”,在B乎上也同样有这个功能。

B乎,知乎走出差异化的利器?

而圈子存在的意义大概有以下两点:

1)可以帮助产品在用户群中起到引导分流的作用。

每个知乎圈子发表的短内容,仅该圈子可见,如果不是圈内人士,那就是看不到的,这样一来,用户不仅在社交互动中增强归属感,同时规避了自己排斥的内容领域。

2)缓解传统知乎用户和新用户之间存在的矛盾

这个矛盾体现在需求上,对于新用户来说,他所能直观感受到的就是使用体验,一款应用所含的功能越多,不说用户第一眼就会喜欢,但就从需求来看,会更加容易满足一些。

但对于老用户来说,他们更加希望的是知乎能给自己带来优质的文字内容以及答疑解惑,对于学术的要求比较高。

两者之间,如若硬碰硬,矛盾必定无可调和,而圈子的出现,隔离出来的两个乃至更多的世界,可以暂时缓解矛盾。

不过,因为圈子和原本知乎话题的重合度高,很多用户都认为这样的做法完全没有必要,与此同时,圈子推出以来,除了明星、娱乐等几个板块的圈子人数多一些外,其他的圈子基本吸引不了更多人进入。

除去圈子之外,知乎还有一个核心业务就在知识付费上,代表作就是盐选会员。

2018 年 6 月,知识市场更名为知乎大学,推出会员制。2019年3月21日,沿着会员制方向延展,知乎大学升级为「盐选会员」。

238的年费,看起来确实不贵,但总体来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有一个很严重的地方就是,用户仅凭文章标题,或者是有声书的封面,完全无法准确把握内容质量,这对于用户体验来说,影响较大,从而续约率也会间接受拖累。

就目前来看,知乎虽然在多方面进行尝试,但现在主要的营收渠道还是靠广告和知识付费。

所以,若要推出B乎,这两者都不会被抛弃。

二、市场上变现模式多,知乎还是没有找到合适路径

截至今年2月底,知乎付费用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4倍。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这显然也给了知乎一些底气,打磨自己的新产品和琢磨自己的方向。

至于,知识付费这一项,知乎肯定是会长期做下去,毕竟这也是个不小的蓝海市场,

据统计,2019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达到278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392亿元。

在未来,知识付费行业发展将越来越专业化、垂直化、细分化。从这点上来看,知乎从一开始积累的优势会使其大大收益。

不过,唯一尴尬的是,知乎现在还没有明确自己想要或者是能做的商业模式,就拿B乎来说,它更像是一种噱头,也带有一种深深自嘲的心理。

知乎的另一面,想必知乎的上层领导们自己都还没有摸清楚。

从短视频到种草到直播,基本上是碰一个凉一个。

知识的慢节奏遇上互联网的快节奏。

B乎,知乎走出差异化的利器?


知乎显然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三、结语

作为知乎的老用户,笔者还是希望知乎能走回自己书生气质的道路,至少不要脱离知识这个大核心,至于另一面的事情,有它自己的受众。总而言之,B乎即使变成利器,也并不属于原本核心的范畴,而至于能不能成为利器,则要静待成型的B乎如何差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