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最真性情的男人,把自己的仇人,變成自己的結拜兄弟

《紅樓夢》就是一部浮生百態,我估計世上的人都能在紅樓夢裡找到自己的影子。《紅樓夢》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寫實,沒有明顯界限的好壞之分。我覺得生活中像賈寶玉一樣的人,在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總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總是在“換位思考”中忘掉自己,特意留意別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因為這樣的人,其實活的很累,當然這樣的人從骨子裡就是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當然這樣的人也包括我在內,一笑!

《紅樓夢》中最真性情的男人,把自己的仇人,變成自己的結拜兄弟

但是我不喜歡這樣的人,也就是說我不喜歡自己的生活狀態。在紅樓夢裡我覺得最真實最灑脫的人,應該是薛蟠。當然薛蟠身上有很多缺點,然而薛蟠有一個優點,是賈府很多男人都比不了的,即薛蟠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如果拋棄薛蟠揮金如土,視人命如草芥的無知無畏,薛蟠是一個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薛蟠的性格上大大咧咧,幹什麼事情不喜歡藏頭露尾,甚至可以說薛蟠是一個光明磊落的男人。有些性格是後天養成的,然而有些性格,卻是人的天性中帶來的。如果說薛蟠驕橫奢侈是後天教育不得法而造成的,他直腸子的性格卻是天性帶來的,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薛蟠一生中最大的汙點,莫過於指使家奴打死馮淵。但是這件事如果認真的劃分責任的話,錯也不全在薛蟠,馮淵自己也要佔百分之五十的責任。有時候讀紅樓夢,不能因為某個人物是弱者就一味同情,而缺少必要的批判。試問當初和馮淵爭奪英蓮的如果不是薛蟠,而是一個家財勢力不如馮淵的人,那麼死者可能就不是馮淵了。因為馮淵也不是個善茬,當發現柺子一個人女兒賣了兩個人家,馮淵絲毫不肯退讓,文本上寫“兩家拿住,打了個臭死,都不肯收銀,只要領人。”從馮淵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他也是一個敢死磕的主。但是薛蟠在這件事情中,很大程度上是被豪奴給誘騙的。因為奴才們如果稍微挑撥一下,薛蟠才十五歲左右的孩子,他焉知輕重。像馮淵已經十八九歲了,相對來說應該比薛蟠更成熟些,自我控制能力應該強一些,可惜沒有。所以馮淵之死,雖然不能說咎由自取,卻也沒那麼冤比海深。

《紅樓夢》中最真性情的男人,把自己的仇人,變成自己的結拜兄弟

紅樓夢中曹雪芹對薛蟠是有過直接批判的,如“人命官司一事,他卻視為兒戲,自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但是曹雪芹對薛蟠也是有過稱讚的,如寶玉捱打後,薛蟠回到家遭到母親和妹妹的質問,文本上寫“薛蟠本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一生見不得這樣藏頭露尾的事,又見寶釵勸他不要逛去,他母親又說他犯舌,寶玉之打是他治的,早已急得亂跳,賭身發誓的分辯。”這一段話寫的非常好,表揚薛蟠“心直口快的人,一生見不得這樣藏頭露尾的事”,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這樣的人做朋友,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因為薛蟠這樣的人,有什麼說什麼,絕不會在背後去算計人。

另外薛蟠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他身上有一種謎一樣的自信。比如薛蟠生日的時候,要請人喝酒,他對寶玉說“因明兒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誰知古董行的程日興,他不知哪裡尋了來的這麼粗、這麼長粉脆的鮮藕......我連忙孝敬了母親,趕著給你們老太太、姨父、姨母送了些去。如今留了些,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有你還配吃,所以特請你來。可巧唱曲兒的一個小子又才來了,我同你樂一天何如?”我每次看到這段文字我都想笑,因為這裡面有一句話特別逗,薛蟠說自己吃了怕折福,除了他自己以外,居然還認為賈寶玉配吃。所以薛蟠特別能抬高自己的身份,非得把自己抬高成寶玉這樣清雅脫俗之人。但是不可否認薛蟠還是非常有人際魅力的,如果不是薛蟠的性格魅力,冷二郎柳湘蓮也不會跟薛蟠做兄弟,從這一點看,薛蟠把自己的仇人,變成自己的結拜兄弟,這種性格一般人真的不具備。

《紅樓夢》中最真性情的男人,把自己的仇人,變成自己的結拜兄弟

薛蟠娶了夏金桂以後,居然成了一個怕老婆的慫貨,但是薛蟠仗著酒勁,還想給夏金桂下馬威,雖然沒能成功,但是薛蟠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跟夏金桂撕破臉皮?這是因為薛蟠骨子裡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他跟媳婦打架,那是因為夏金桂開始找茬薛姨媽,薛蟠沒有被夏金桂制服,沒有和他媳婦站在一條戰線。沒有成為中國婆婆嘴裡最愛說的一句話“娶了媳婦忘了娘”,就憑薛蟠這一點,他就比很多結過婚後的男人強。

關於薛蟠和夏金桂的結局,曹雪芹在前八十回留下的伏筆不多,但是如果在曹雪芹的八十回后里面,薛蟠仗著酒勁要殺夏金桂,最後真的失手殺了這個河東吼,那麼從那個年代來看,薛蟠在婆媳夫妻的矛盾上,還是有男人的血性的,不能說他是一個窩囊廢。所以在紅樓夢中,薛蟠是一個性情中人。很多時候我們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性情中人,做不到自己最想活成的真實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