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在中國,成了貶義詞?

女權?女之權益。女權主義?尋求女性權益之主義。其於近現代以來,逐步興起,大有普及全球之勢。然觀其現狀,爭議紛紛。凡涉及女權處,男女間,甚至同性間,髒語謾罵,流言蜚語,相互攻訐,不一而足。以男女平等為內涵之女權思想,為何成偏激之所在,粗俗之場地?以至於女權一詞儼然成為一貶義詞彙。

女權主義在中國,成了貶義詞?

觀中國女權之興起,可追溯至民國時期,魯迅,胡適,蕭紅等民國大師,以筆墨為刀刃,以文章為洪鐘,使男女平等之思想,刺破男權主義之牢籠,驚醒世人重男輕女之妄見。至此,男女平等之思想,方初步擠入封固老舊之中國文化中。

女權主義在中國,成了貶義詞?

而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婦女能頂半邊天”之言語震破天際,義務教育之興起,女子無才便是德之固理,得以徹底打破;勞動平等法律之制定,予萬千婦女工作之機會。至此,男女平等之實質條件,方初步形成,並齎改革開放逐步發展完善。

女權主義在中國,成了貶義詞?

觀故往則知來者,近代之女權主義倡議者,竟大多為男性,現代之女權政策制定者,亦多為男性。可見,女權非男女之戰爭,乃新舊之爭鬥也。然隨網絡時代之興起,億萬網民皆有言可發,有理可論,自然當與不當之言語,通與不通之詞論,皆喧囂其中。

借女權之名,為男權之事者有之;假平等之名,行反婚反孕者亦有之,。以至“田園女權”“仇男仇女”之詞彙畸變而出,更使男女對立加劇,置中和為虛無,持偏激為真理。此舉實害女權主義之發展。

女權主義在中國,成了貶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