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共振,合肥都市圈强势崛起

复工复产走进“春天里”(2)

本报记者 孟歌

一路向南,春风如约而至,合肥都市圈近日“大手笔”不断。

2月,《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印发实施,这意味着合肥都市圈进入新的推进阶段;3月,安徽省发改委发布了《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19-2025年)》,合六经济走廊发展有了“施工图”……诸多利好持续释放,重大项目纷至沓来,合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春天正在开启。

多重利好共振

翘首以盼,沉寂多日的合肥都市圈终于再度有了新消息。

近日印发实施的《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中明确提出,要突出谋划建设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聚焦圈内共建、共享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照可操作、可评价、可实现的原则,梳理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和合作事项,共104个,总投资6242.1亿元。

酝酿多时的合六经济走廊,其发展蓝图也已跃然纸上,未来几年,这条经济走廊将被打造成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春江水暖鸭先知,合肥都市圈发展优势、服务效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战略投资者进入,尤其是作为合六同城化“桥头堡”的舒城,更是优势尽显,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3月25日,2020年安徽省第三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舒城产业新城AMO? 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及5G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欧菲精卓光显产业基地)举行,此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共有270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

据悉,欧菲精卓光显产业基地是由光显领域龙头企业欧菲光投资,未来将有望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约3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240亿元,创造年税收收入不低于5.6亿元,新增就业约2.3万人。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认为,安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有基础、有实力、有前景,要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持续放大技术先进性、市场广阔性、产业配套性、研发自主性等优势,进一步优化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加快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今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尽管一季度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多方帮助下,安徽精卓将严格按照先期规划,加快推进建设进度,着力保障施工安全,确保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力争项目一期今年7月实现首批投产。”欧菲光集团董事长蔡荣军如此说道。

在舒城产业新城,华夏幸福重点发展模组、面板制造、上游材料及新型显示设备等,打造全国知名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华夏幸福执行总裁赵威表示,“未来,华夏幸福将继续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产业服务,携手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高地,推动舒城区域经济发展。”

正如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所强调,要始终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场,加快谋划储备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创造性落实重大项目开工条件,畅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持续深化“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任务补上来。

合肥势头正劲

加快打造大都市圈,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进入中速增长期后,结构性潜能的内容将发生很大变化。从空间角度看,今后五到十年,最大的结构性潜能就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

据刘世锦初步估算,都市圈建设每年能够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至少0.5到1个百分点的增长动能,不仅为应对疫情冲击,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GDP超过万亿元,就意味着城市的区域带动力和辐射力大大增强。随着都市圈内外联系不断强化,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产业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有序转移、合理分布,更大程度地发挥区域发展规模效益和集聚优势。

此时,加速推进以合肥为核心的都市圈协同,合肥底气十足,因为合肥近几年来在区域竞争的赛场上“黑马”气质渐显,2019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达9409.4亿元,同比增长7.6%,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临门一脚。

虽然相较于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仍有明显差距,发展不足、发展不均衡、内部联系不紧密等问题较为突出,但是,合肥也有其王牌——创新资源。目前,合肥建成、在建、拟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数达到9个,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合肥服务的院士总数也已达127人。

从已有信息来看,未来,合肥都市圈建设的一大重点正是“强化创新引领,推进产业升级”,将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大创新主平台为载体,发挥合肥辐射带动作用。

向南看舒城

“合肥发展向南走,舒城杭埠是风口”,在融入合肥都市圈,承接合肥产业转移上,舒城无疑是动作最坚决、受益最明显者之一,且发力看点颇多。

早在2016年2月,以“长江科技转化中枢、合肥文化休闲高地”为发展定位,安徽省舒城县政府与华夏幸福携手打造舒城产业新城。

从地图来看,舒城产业基础较好的杭埠镇距离合肥滨湖新区仅30分钟车程,无缝对接合肥主城,高铁连通合肥都市圈,区位可谓“不在合肥胜似合肥”。

正是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近年来,舒城产业新城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主动承接合肥中心城区的产业外溢,与合肥现有的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形成“补链”,引领合肥南部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崛起。

截至目前,舒城产业新城签约投资额超过310亿元,累计开工项目31个,其中包括开捷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苏州阿斯米特激光智能制造项目等10家企业投资的项目,均实现投产。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认为,都市圈内外的发展落差是扩大有效需求的重要抓手。从产业维度看,强化核心城市的创新高度与辐射区域先进制造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将是催生都市圈发展的新动能。

未来,舒城将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坚持“服务合肥、发展舒城、等位对接、全面推进”,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皖江示范区、长三角都市群和长江经济带。

正如李锦斌所言,要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谋划实施更多牵动性强、成长性好的重大项目,加快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要聚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引进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加快形成全产业链,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可以预见的是,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华夏幸福所打造的舒城产业新城将为合肥都市圈的强势崛起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