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古代科举“分数线”,高考简直是“小儿科”

我们现在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考试来进行比较。这俩考试古今对比的话,哪个考试的难度会更大一些呢?

对比古代科举“分数线”,高考简直是“小儿科”

对于我们这些曾经被高考折磨过的人来讲,那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高考相差一分,那就能压倒几千人,可见高考竞争真的是非常非常激烈。现在扩招了,难度比我们那时候,能会降低一点吧。

在古代,虽然不像现在一样考数理化,只考四书五经。高考跟古时候的科举考试相比。就竞争程度而言,我告诉大家简直就是小儿科。

对比古代科举“分数线”,高考简直是“小儿科”

我们首先从考试频率上来说,高考是每年一考,科举三年一考,这就意味着古代考生,要付出的时间机会成本,至少是现在的3倍。

我们现在高考失利了,还可以复读,一眨眼,一年以后可以继续再战,看成败不过是明年再来。可是古代考生一旦落榜,这个心理压力就不说了。365天乘以个3,漫长的煎熬等待,那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艰辛。

对比古代科举“分数线”,高考简直是“小儿科”

另外,现在的某些省的高考分数线要比别的省高,可是你知道吗。咱们现在的高考考生面对的竞争对手,其实主要来自于本省的同级考生,再加上一些复读生。

而古代科举。如果你有幸来到会试。那面对的竞争对手就是来自于全国各地,不管你是来自哪里,大家都考同一套卷子。古代科举考试,不限制年龄,不限参加次数,你除了跟同龄人竞争之外,还要跟无数的往届考生一起作对厮杀。激烈程度,大家可以脑补。

对比古代科举“分数线”,高考简直是“小儿科”

最让现在考生崩溃的就是,竞争人数多了。在古代各级科举考生的录取率,低的实在是太离谱了。

我们就以明代为例,第一关童生考试进榜率仅为十分之一。我们现在一听秀才,受电视剧、电影的影响,穷秀才、穷秀才的,水平应该不咋地嘛。

实际上古代你要能中了秀才,虽然当不了什么官也是牛叉了,因为你已经淘汰了至少九成的读书人,获得了进阶的钥匙。等到了乡试这一步呢,录取名就更少了。

对比古代科举“分数线”,高考简直是“小儿科”

再以科举考试巅峰期的清朝为例,按省份大小,每个省乡试,举人录取的名额在40个到100个不等。注意!是每个省只有40到100个人不等。清朝,虽然没有我们现代人多,高考还不至于一个省考上就这么点人吧,这绝对是比清华北大的录取率还要低。

如果,出生在一个人数比较少的一个科举小省,那么你至少要考到全省前50名,才有可能成为举人,然后得到进京参加会试的机会,到天子脚下的京城接受最后一站,到底会成为天子门生,还是回去再打一轮,真的要全靠造化了。

对比古代科举“分数线”,高考简直是“小儿科”

清代,录取的进士人数,据查最多的是雍正一朝,全国一共才录取了406人,最少的是乾隆某年,全国就可怜的96人。所以说最终金榜题名。那真不是考进北大、清华能于之相比的,堪比现在评国家级院士的难度了。

看完了古代高考的所谓的录取分数线,再对比下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跟古人相比,简直就是“学渣”了,高考简直是“小儿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