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設備維修資源的最佳配置

(本文是李葆文教授幾年前的文章,現在情況已有較大改變,(中國維修協會)中機維協正在大力推進以維修資源優化整合為核心的全國社會化維修協作,著眼於企業內部的維修資源優化,必然被更徹底的互聯網+區域維修協作所取代。但本文依然不失為企業內部設備管理提升的好文章)


企業設備維修資源的最佳配置


  近年來,國際上的專業化、合同化維修逐漸朝著標準合同、長週期合同和從最簡單到複雜合同維修服務的趨勢發展。之所以有這樣的發展趨勢,主要原因如下:


  1)企業管理者越來越關注和產品競爭力有關的核心業務。

  2)企業離散、矩陣式組織結構呼喚離散、專業、靈活的維修服務。

  3)管理者注重生產、產品及其後勤支持系統的柔性化。

  4)企業期望維修成本的降低和柔性化。


  國際上,專業化維修、合同化維修是比較流行的一種趨勢,但是否採用外部合同維修,還要根據企業設備實際進行分析比較。不僅比較整體的維修費用,而且要看承包維修公司的經驗、實力和信譽。


  即使是外包維修,企業也要保留有經驗的維修人員,對承包者的資質進行評價,對維修質量進行鑑定,對維修方案進行評審,對企業的維修策略進行決策,以及參與設備投資決策等活動。


企業設備維修資源的最佳配置


  值得指出的是,傳統企業對內部維修往往沒有合同約束,造成設備故障後的責任不清楚,生產和維修部門推諉扯皮。一些國外企業將外部維修的合同管理方式轉接到內部維修管理,把維修的責任和利益明確化,提高了內部維修的責任和服務意識,保證了維修工期和質量。


  下面,我們詳細介紹一下維修資源配置方面的一些概念。企業的維修資源一般分為三塊,第一塊是內部專業維修,第二塊是內部操作員工的自主維修,第三塊是企業外部的社會化、合同化維修。


  1)內部專業化維修


  由本企業專業維修人員承擔的維修稱為內部專業維修。


  2)操作員工自主維修


  由本企業內部設備操作人員進行的小維修活動,如加油、緊固、潤滑、調整、換件以及小的解體、診斷和修理稱為操作員工自主維修。


  3)外部合同維修


  由社會上的專業維修公司或設備供應商、製造商,以及其他外部承包者承擔,以雙方簽署的維修合同為約束的維修為外部合同維修。


  經過長期的摸索,國內企業在維修資源配置方面也摸索出一套較為成熟的經驗。對企業而言,高維修技術難度的設備較少,而低維修技術難度但維修頻次較高的設備較多。


  我們主張,高難度、低數量的設備維修由技術外包來承擔(企業不必保有一支高技術-高薪酬卻是工作量不飽滿的專業隊伍);最低難度、最低技術的設備維修由勞務外包來承擔(這無論從費用上和管理上都可以使企業專注自己的核心業務);中間分成兩塊,較高難度,較多數量的設備維修由企業內部維修核心專業隊伍來承擔(這部分對企業生產影響最大,自己掌控更加主動,響應速度更快!);較低難度,較高數量的設備由操作員工自主維修來承擔(這部分的維修容易掌握,又可以培養員工對設備的關注)。根據目前社會化維修的大環境,企業合同化維修、內部專業維修和操作員工自主維修的比例以50%、30%和20%為宜。當然,這個數字隨企業性質不同、所處地理位置和社會環境不同、操作員工素質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工廠裡,維修組織似乎總在變化,有時集中,有時分散。維修資源也總在調整,以前是萬事不求人,維修自給自足,企業有五臟俱全的維修團隊。後來又走向社會化,企業的設備維修全部外包,自己的維修能力弱化乃至逐漸殘廢,甚至有一天連談維修價錢的人都沒有了。還有些工廠,換了領導就換了章法,變來變去。


  一般,企業應該提倡全員參與的自主維護,保持20%-30%的工作量比例最理想;接著考慮合同化維修,這要依賴於企業所處環境和設備實際,例如處於中心城市,或者通過網絡聯絡,有50%的維修工作可以由外部維修力量來完成。這塊工作(50%)一般又分為兩部分:簡單工作(例如佔30%-40%)和複雜、高難度工作(例如佔10%-20%)。簡單工作通過勞務外協解決;複雜、高難度卻是低頻率工作則通過技術外協來解決。剩餘的20%-30%工作量就是由企業內部專業維修隊伍來承擔。企業要為這20%-30%工作設計、保有和訓練一支內部維修隊伍。這部分工作往往是企業最經常遇到,工作頻率較高,技術難度也相對較高的維修。這一塊又稱為企業的核心維修能力。


  隨著國際上社會分工的細緻化發展趨勢,維修外包化已經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和不少企業的首選。關於外包維修的選擇,一般認為:低技能,低頻率的工作外包,從成本考慮,用內部專業維修隊伍應付偶爾的低技能維修任務是不合算的;低技能,高頻率的工作外包,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社會專業維修特長和管理,利用低技能、低價格特點,讓企業更關注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高技能,低頻率的工作外包,因為維修頻率低,企業保有專門的高技能維修團隊,卻沒有飽滿的工作任務,而這支隊伍的工資成本卻比較高,從經濟上是不合適的,不如尋求社會上的維修供應商來進行,即使每次維修費用較高也是合算的;高技能,高頻率的工作內包,這也是企業內部的核心維修能力,可以快速應付企業內部頻發的維修難題,可以讓主流、重要設備在企業自己的掌控之中。


  國際上維修外包走過了至少30年的路程,其中不乏成功的經驗,也積累了不少失敗的教訓。維修外包雖然是發展趨勢,但對待維修外包卻要經過細緻、科學的研究。否則,外包的維修不但會給企業增加成本,也會帶來生產、安全、環境的風險。


企業設備維修資源的最佳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