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信縣:挖掘紅色文化 硬核雙擁活力

山東省陽信縣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是渤海區腹地,尤其是在解放戰爭初期,蔣介石重點進攻山東,華東軍區在陳毅、粟裕等將領的帶領下,戰略轉移到渤海區休整,陽信成為安全的大後方,為籌措軍糧、動員參軍、支援前線,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創造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用鮮血染紅了這方熱土。

陽信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與陽信縣檔案局聯合組織專門人員對陽信籍參軍參戰的老戰士、老同志進行採訪,將他們的親身經歷匯聚整合,結集出版,作為活教材予以推廣,進一步發揚信陽縣革命優良傳統,激發愛黨、愛國情懷。

陽信縣:挖掘紅色文化 硬核雙擁活力

張士奎

新中國成立前夕,陽信縣人民為支援前線,眾多的青壯年參軍參戰,拋頭顱、灑熱血,打淮海、過長江,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成立初期,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反動勢力,悍然侵略朝鮮,對我國邊境狂轟濫炸,妄圖把新生的新中國扼殺在搖籃裡。還是這些子弟兵,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設備先進、武器精良的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搏鬥,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

陽信縣:挖掘紅色文化 硬核雙擁活力

戰爭結束後,這些老革命、老戰士,有的轉業,有的復員,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地做出了新的貢獻。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都進入耄耋之年,隨時都有被病魔奪走的危險。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在人手不夠、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對依然健在的老戰士、老革命進行了發掘採訪。這些老人,有許多共產黨員都是在戰鬥中敢打敢拼,表現突出,火線入黨的先進分子。提到當年的情形,他們依然念念不忘:或在莊稼地裡,或在“貓耳朵”裡,舉起右手,立下錚錚誓言。好多人被殘酷的戰爭,摧殘了身體,生活多有不便,但他們沒有悲傷,沒有頹廢,而是勇敢地面對生活,自強不息。他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現在還活著,比那些犧牲的戰友強多了,他們沒有看到新中國的誕生,更無法體會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工作人員的一次採訪,就是一次受到深刻教育的心路歷程,就是一次觸動情懷的思想洗禮。

陽信縣:挖掘紅色文化 硬核雙擁活力

王吉祿

工作人員將他們的音像進行錄製,聽他們講述那段難忘的歲月,把他們的英雄事蹟記載下來,整理出來,保存起來,並通過各種媒介大加宣揚。然後以“老兵訪談”為總線,分批結集出版,永久流傳,使之起到教育後人、激勵前進的作用。目前,第一集《軍號聲聲》已經面世,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挖掘紅色文化活動開展時間雖然不長,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縣領導的充分肯定,各部門、各單位的無私幫助和支持,社會各界的認可,讓工作人員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他們將更加積極努力,鼓足幹勁,不斷總結經驗,把這項工作持續不斷的開展下去,為紅色文化打造宣傳教育陣地,讓紅色基因世代傳承。

(劉寶德 張 超 李 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