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大棚得收益 貧困戶先享紅利

  4月2日,記者走進位於昌樂縣營丘鎮黎家村的營丘2019年基質栽培有機生薑示範園項目看到,111座鋼結構大棚排列整齊,近百名工人正在忙碌。該項目於去年11月份開工建設,目前已達到使用條件,4月15日將大規模種植有機生薑。該項目屬於縣級產業扶貧項目,產生效益後用於全縣分紅,優先保證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昌樂:大棚得收益 貧困戶先享紅利

劉成珍(右)等工作人員正將基質裝入種植袋。

  111座溫室大棚 達到使用條件

  在昌樂縣營丘鎮黎家村北側的基質栽培有機生薑基地,一排排鋼結構大棚排列整齊,這些大棚長100米、寬9米、頂高3.2米,棚內的噴灌系統已經安裝完畢。“這就是我們的產業扶貧項目——111座溫室大棚,目前由我們公司具體承接運營,4月15日就要栽種有機生薑了。”濰坊黎源綠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同慶說。

  該項目總投資768萬元,佔地190畝,實用面積155畝,於去年11月底開工建設,目前已經基本完工,並達到交付使用條件。

  據昌樂縣扶貧辦副主任劉強介紹,該項目由縣級以上財政、鎮級配套、企業自籌三部分資金共同完成。“以前的扶貧項目都是建好後,再與相關企業對接,這個項目是按照相關扶貧政策提前與企業對接,根據企業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完全滿足企業的要求。”劉強說。

  當天,有近百名工人在大棚內幹活,他們忙著將基質裝到一個個白色種植袋中。裝一個種植袋,工人可得到0.22元的收入,56歲的劉成珍一天下來能裝800多袋,可得近200元的收入。

  劉成珍家住營丘鎮營邱村,距離生薑基地2里路,家裡種著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年收入很少,農閒時,她到處打工掙錢。受疫情影響,沒法外出打工,得知生薑基地用工,她便過來幹活。“在這幹活,一天下來也不少掙,離家還近,中午能回家吃飯,很方便。”劉成珍說。

  收益優先保證 貧困人口脫貧

  黎家村地勢平坦,交通便捷,緊靠309國道,這裡的土地為壤土土質,非常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大棚內還配備了先進的物聯網、微噴自動灌溉設施,對營養、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自動監測,自動化施肥、澆水、放風等,既抗澇又抗旱,管理方便,節省勞動力、節約水資源。“利用種植袋種植生薑,一座大棚可栽種8000棵生薑,111個大棚可栽種90萬棵,初步形成規模化種植。”張同慶說。

  張同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可產生薑6500斤,按6.5元一斤批發銷售,155畝可達到經濟收入650多萬元,去掉人工、管理、肥料、扶貧收益等一系列費用,公司年純收入可達200萬元以上。

  “這個項目屬於縣級產業扶貧項目,產生效益後要用於全縣分紅。”張同慶說,建成後,以資金投入比例的方式將省市縣三級資金投入產生固定資產分配給喬官、營丘、鄌郚、紅河、高崖庫區5個鎮街區19個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貧困人口較為集中的村,大棚資產為項目涉及村村集體所有,村集體將資產委託給營丘鎮人民政府代為管理,每年按照持有資產分紅,資產收益優先保證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剩餘部分用於村內公益事業及因病、因災等特殊情況有返貧風險的貧困戶或有致貧風險的一般農戶增收。

  昌樂今年將建扶貧項目33個

  營丘鎮基質栽培有機生薑基地只是昌樂縣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昌樂縣一個個已經建成投用的扶貧項目正次第開花結果。

  據昌樂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縣扶貧辦主任吳文平介紹,2019年,昌樂縣共建設扶貧項目19個,各級財政資金投入1247萬元,其中產業扶貧項目6個、基建類項目13個,惠及全縣享受政策貧困戶約540人。

  據瞭解,截至2017年底,昌樂縣2016年精準再識別以來的4201戶7440人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全部穩定退出;截至目前,享受政策貧困人口3898戶6312人,即時幫扶戶103戶211人。

  “今年將建設扶貧項目33個,各級財政資金投入1555.46萬元,其中產業扶貧項目6個,基建類項目27個,惠及全縣享受政策貧困戶約937人。”吳文平信心堅定,今年昌樂縣要做好“三件大事”,抓好2019年續建項目建設;抓好今年新建項目,在保證建設質量的前提下,按照省、市扶貧辦對應對疫情影響加快2020年項目實施進度要求,簡化批覆程序,促進項目早落地、早實施,確保項目6月底全部完工;組建昌樂縣扶貧辦、財政局、審計局、農業農村局工作專班,進行自查評估,確保5月底完成2016年以來的項目評估、自查整改,確保國家、省、市驗收評估達標率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