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PK 成都,成渝经济圈的相爱相杀(二)

接着 继续讲,这一篇主要就说说为什么国家层面暗示的成渝经济圈带头城市是

重庆,以及重庆如何把一手好牌给打烂的。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并赋予其五大功能定位,要求在国家战略层面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两江新区是重庆市下辖的副省级新区、国家级新区,也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同时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重庆 PK 成都,成渝经济圈的相爱相杀(二)

从两江新区这响当当的名号里,就应该不难理解当时设立两江新区时肩负的神圣使命。两江新区核心地带的江北嘴,更是被称为“上海陆家嘴,重庆江北嘴”。两江新区名噪一时,着实让当时的成都有些望尘莫及。

在此后的几年里,重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尖企业的招商引资方面,都是全面发力。那时,我刚好在重庆一家国字号下面的研究院工作,为当地政府提供专业规划和咨询工作,也亲眼见证了很多地方领导在这方面的雄心壮志,要让重庆完成转型升级,由一个重工业城市变成一个以科技和金融为主的创新型城市。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2013年重庆市政府就非常重视,并且大力引进和扶持。京东在重庆的仓库,也是那时招商引资进来的。届时,城市修建地铁的热度才刚刚兴起,在2013年全国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里,重庆的运营总里程为170公里,全国排第5,仅次于北上广深,而此时成都的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为115公里,较重庆少了55公里!

蒸蒸日上的重庆,貌似稳坐西南成渝经济圈的龙头经济老大了,然而,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顺利。

一个地方的经济要良好持续发展,得有稳定可持续的领导班子和管理体制。从2007到2017年期间,重庆接连发生了一系列的不稳定事件,对重庆经济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另外,在科技和金融方面的响亮口号,规划宏伟,并没有真正付诸到实践或者是难以实现,依然是依靠重工业和拓展主城区卖地来提重经济。多次登上新闻头条的“重庆模式”,其实就是依靠房地产经济和传统工业经济的缩影而已

近期,疫情之下,世界各国之间各种“截胡”口罩、医疗器材等事件屡屡发生。而同样类似的截胡事件也曾发生在成渝两地招商引资之中。

重庆 PK 成都,成渝经济圈的相爱相杀(二)

那是一家世界级的IT公司,在商业管理软件领域可以说全球No.1。被重庆大力引进,各种政策和优惠能给的都给上了。人家的全球高管也来了重庆,视察了一圈,本来觉得可以了。但是一想到,都到重庆了,就去成都也顺便看看吧。这“顺便看看”可不得了了,直接拒绝了重庆。理由是,夏天温度过高,机房用电太厉害;成都高校的毕业生更喜欢留在成都;跟他们密切合作的全球四大Big4以及其他国际级大牛咨询机构,都还没有入驻重庆。从气候条件,到软实力的差距,重庆就这样分分钟被秒杀了。这也是我了解的成都截胡重庆的比较经典的案例。

还有一件事,也能侧面反映出重庆在高科技行业的疲软态势。重庆地铁6号线,有一站叫“光电园”站,其实,这个站点之前是叫“软件园”,但是确实是没发展起啥软件产业来,名不符实,也就只能改名了。

重庆 PK 成都,成渝经济圈的相爱相杀(二)

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于2019年5月16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0个省区市以及7个副省级城市、约4000家企业(机构)、7万名境内外嘉宾客商参展参会。本届“西洽会”紧扣“一带一路”的时代主题,着力推动中国西部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联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我有幸参加了本次西洽会的开幕式,然而我对开幕式的秩序表示难以置信,座位安排杂乱无章,参会人员明显远远超负荷,众多嘉宾席没有翻译耳机,我认为这不是重庆形象的真实体现,更不该是这样一个重大会议该有的开幕式的样子。

重庆 PK 成都,成渝经济圈的相爱相杀(二)

正式开始比较久了,会场依然人头攒动,比较混乱。

我想在很多方面,我的见解肯定有失偏颇,而且也必定是不全面的。但在国家战略层面,我认为是给了让重庆做西南经济领头羊的机会的,只是,确实是一副好牌没有打好。成渝经济圈的龙头城市这一C位之争,毫无疑问,暂时也就只能拱手让给成都了。(PS:我相信重庆的崛起还没有走完,龙头之争一定会继续,重庆加油!

下一篇,我们就来说说成都的发展,以及为什么成都能力压重庆暂时夺得成渝经济圈的龙头城市宝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