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武縣醫保、發改:健康有保障 搬遷住得穩

臨武縣醫保、發改:健康有保障 搬遷住得穩

臨武縣醫保、發改:健康有保障 搬遷住得穩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健康與住房是困擾許多貧困戶的問題。一場大病往往會讓一個貧困家庭不堪重負;一處不宜居的聚居地也往往會拖累全村難以致富。隨著醫保、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落實,貧困家庭的醫療負擔減輕了,住房和居住環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临武县医保、发改:健康有保障 搬迁住得稳

縣醫療保障局

在醫保扶貧工作中,縣醫療保障局精準發力、狠抓落實。目前,全縣1978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參保,參保率100%。對貧困人口住院嚴格執行“一站式結算”,在各定點醫院及醫保中心,共設立28個“一站式結算”窗口,住院綜合報銷比例達85%以上。截止到2019年,貧困戶住院綜合報銷金額達7000餘萬元,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資金到位率100%。“一站式結算”工作已經形成了常態,簡化了流程,提高了服務,切實有效地減輕了貧困人口的經濟負擔。

临武县医保、发改:健康有保障 搬迁住得稳

縣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李方雄:“臨武縣對貧困人口建立了‘基本醫療、大病保險、特惠保、醫療救助、醫院減免、財政兜底’六重保障體系,實行了‘一站式結算’服務。有效減輕了貧困戶的醫療負擔,解決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難題,醫療保障能力得到了增強。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就扶貧工作提出的‘不能停頓、不能放鬆、不能大意’三句話,結合2020年醫保扶貧三項目標任務,狠抓落實。我局在信息管理方面進一步加強和縣扶貧辦、縣民政局、縣衛健局、各鄉鎮溝通協調。進一步加強對縣扶貧辦提供的貧困人口信息比對,在醫保系統裡做好屬性標識。加強對‘一站式’結算專戶中大病保險資金、特惠保資金、醫療救助資金、財政兜底資金的監控,確保資金入庫及時,確保資金運行平穩。研究建立醫保防貧減貧長效機制,儘快平穩過渡到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製度框架內,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發揮好醫保扶貧政策的兜底功能。”

临武县医保、发改:健康有保障 搬迁住得稳

縣醫療保障局脫貧攻堅“軍令狀”:

1.嚴格執行“一站式結算”,在湖南醫保省級數據分析平臺信息比對中,確保貧困戶參保信息準確率100%;

2.加強和溝通協調,對動態調整貧困戶、醫療救助對象的信息管理,同步變更,同步標識;

3.嚴格按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數及財政資助參保費標準及時做好預算計劃報財政部門。

临武县医保、发改:健康有保障 搬迁住得稳

縣發展和改革局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縣發改局立足資源特點和當地生產生活習慣,堅持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扶貧產業發展相結合,因地制宜探索確定搬遷安置方式。科學編制總體搬遷規劃、安置點建設規劃、脫貧致富規劃,統籌好新村佈局、民居設計、村容村貌建設和產業發展。讓安置點貧困戶與當地文化相融合,與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相銜接,確保搬遷群眾適應新環境。2016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003人;2017年完成1818人;2018年完成525人。累計完成投資1.9億元,建成集中安置項目31個、住房938套,同時配套建設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等服務設施。全縣建檔立卡貧困群眾3346人從窮山窩搬進新房子,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临武县医保、发改:健康有保障 搬迁住得稳

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 郭偉光說:“下一步,我們要切實做好搬遷後‘穩得住’工作,杜絕‘兩頭跑’‘兩頭佔’現象。督促鄉鎮抓緊全面完成舊房拆除,實現應拆盡拆,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原則,因地制宜實施舊宅基地的復墾。要全面完成問題整改清零,按照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推進會的部署要求,全面排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疏漏和缺陷,對排查問題實施臺賬管理,嚴格銷號落實,做好迎接今年國家全面檢查驗收的準備工作。要進一步加快項目工程結算進度,確保今年4月底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工程結算,並按照相關規定,儘快完成竣工驗收備案。要全面提升安置點管理水平,健全管理組織,加強人員配備,全面開展黨建、治安維穩、衛生整治、矛盾糾紛調解,心理輔導、文化宣傳等工作。要確保所有搬遷群眾辦事有地方、議事有組織、糾紛有人管、困難有人幫。確保搬遷群眾原承包地的承包經營關係長期不變,惠農補貼、村集體經濟收入分配等不因搬遷而改變或取消。要對搬遷群眾反映的問題,迅速採取應對措施,第一時間調查核實,做好解釋疏導工作,將矛盾隱患解決在基層,化解在源頭。”

临武县医保、发改:健康有保障 搬迁住得稳

縣發展和改革局脫貧攻堅“軍令狀”:

1、進一步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督促施工單位做好安置住房後續維修工作,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

2、切實做好各類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的整改,建立健全各類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的臺賬,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各類問題的整改。

3、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做好搬遷群眾後續扶持工作,安置房標準低的要提高標準,確保質量安全;確保不因超標配傢俱、盲目建大房等現象出現“福利陷阱”“懸崖效應”。

4、提升搬遷安置區的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因地制宜,統籌推進後續產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