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未来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东进”真相

日前,备受期待的成都东进轨道交通"大动脉" 18号线一二期工程全线实现“轨通”。

这条全长68.9公里的轨道交通,从火车南站出发,经高新区、天府新区,而后穿越近10公里长的龙泉山,到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这不仅是国内首条设计时速14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是国内在建的最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但对于成都来说,18号线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条集市域快线与机场专线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线,是服务于中心城区与天府国际机场之间的主动脉,对整体优化东进配套交通线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未来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东进”真相

时间回溯到2017年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自此,3000年城名未变、城址未改的成都,开启了逐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成都“未来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东进”真相

什么是东进?

对于大多数成都人来说,可能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东进!

以前我们俗称的 “ 城东 ” 并不等于 “ 东进 ”。“东进”的核心范围在龙泉山脉以东,包括了简州新城、淮口新城、简阳城区、空港新城。

“东进”就是沿龙泉山东侧,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成都“未来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东进”真相

成都,为什么东进?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不是成都主动的选择,而是现实的倒逼。

几千年来,成都始终处于龙泉山脉与龙门山脉的怀抱之中。但伴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交通变得越来越堵,市民对环境质量的抱怨越来越多,资源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也越来越大……“两山环抱”的地理格局,从过去的保护,变成了如今的阻碍与束缚。

其实,环顾国内,曾遭遇这样困境的不只是成都。

30年前的上海,毅然跨过黄浦江,打破老上海向西发展的城市格局,在浦东拓展出新的城市开放空间,才成就了如今上海比肩纽约伦敦的世界城市地位。

所以,必须要跳出去。

打破盆地束缚、跨越龙泉山,推动城市向东发展,这不仅是成都破解当下城市发展困境、打开城市永续发展空间的现实选择,也是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保持成都安逸生活品质的必然之举。

成都“未来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东进”真相

成都,凭什么敢东进?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

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核心引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成渝发展主轴为脊梁,共建世界级成渝城市群。

3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成渝协同发展,唱好“双城记”,让成都东部新区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

再加上背靠龙泉山、龙泉湖、三岔湖、沱江……大江大山的生态本底,这里完全有底气打造一座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

成都“未来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东进”真相

见山不是山,跨越龙泉山。

站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举目向东眺望。远处的天府国际机场,简州新城,淮州新城依稀可见。而这座山,也正在从城市的边缘,生长为城市的绿心。

而眼下,成都“东进”已从历时3年的全面规划正式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天府国际机场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天府奥体公园核心区内蓝绸带社区、绛溪公园等基础及公建设施正在抓紧建设。

春风习习的沱江岸,淮州新城建设者们战疫情忙复工,蓝天白云下,呈飞碟状的淮州新城国际会展中心雏形初现。

在简州新城,已蓄水数米深的龙马湖在春风中荡起涟涟碧波,湖边龙马湖公园的建设者们有序地推进着土方及绿化施工。

而作为成都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金堂)通用航空机场“首部”的航站楼已基本成型,机场飞行区道面沥青混凝土铺设工作也已经完成,按照目前的施工计划,本月内将实现进场装修,今年7月初便可全面建成投运。

……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如果说,你错过了30年前的浦东;那么,千万别再错过今天的东部新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