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未來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東進”真相

日前,備受期待的成都東進軌道交通"大動脈" 18號線一二期工程全線實現“軌通”。

這條全長68.9公里的軌道交通,從火車南站出發,經高新區、天府新區,而後穿越近10公里長的龍泉山,到達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這不僅是國內首條設計時速140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也是國內在建的最長城市軌道交通線路。

但對於成都來說,18號線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它是一條集市域快線與機場專線為一體的複合功能線,是服務於中心城區與天府國際機場之間的主動脈,對整體優化東進配套交通線網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成都“未來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東進”真相

時間回溯到2017年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城市空間發展戰略。

自此,3000年城名未變、城址未改的成都,開啟了逐步優化城市空間佈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

成都“未來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東進”真相

什麼是東進?

對於大多數成都人來說,可能並沒有真正弄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東進!

以前我們俗稱的 “ 城東 ” 並不等於 “ 東進 ”。“東進”的核心範圍在龍泉山脈以東,包括了簡州新城、淮口新城、簡陽城區、空港新城。

“東進”就是沿龍泉山東側,規劃建設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和現代化產業基地,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開闢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成都“未來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東進”真相

成都,為什麼東進?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不是成都主動的選擇,而是現實的倒逼。

幾千年來,成都始終處於龍泉山脈與龍門山脈的懷抱之中。但伴隨著城市人口增多,交通變得越來越堵,市民對環境質量的抱怨越來越多,資源對產業發展的制約也越來越大……“兩山環抱”的地理格局,從過去的保護,變成了如今的阻礙與束縛。

其實,環顧國內,曾遭遇這樣困境的不只是成都。

30年前的上海,毅然跨過黃浦江,打破老上海向西發展的城市格局,在浦東拓展出新的城市開放空間,才成就瞭如今上海比肩紐約倫敦的世界城市地位。

所以,必須要跳出去。

打破盆地束縛、跨越龍泉山,推動城市向東發展,這不僅是成都破解當下城市發展困境、打開城市永續發展空間的現實選擇,也是回應人民美好生活嚮往、保持成都安逸生活品質的必然之舉。

成都“未來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東進”真相

成都,憑什麼敢東進?

成都向東,重慶向西。

中央《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促進成渝城市群協同發展、打造引領西部地區開發開放的核心引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成渝發展主軸為脊樑,共建世界級成渝城市群。

3月17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成渝協同發展,唱好“雙城記”,讓成都東部新區建設迎來前所未有的“時代機遇”。

再加上背靠龍泉山、龍泉湖、三岔湖、沱江……大江大山的生態本底,這裡完全有底氣打造一座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

成都“未來之城”正在崛起?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東進”真相

見山不是山,跨越龍泉山。

站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舉目向東眺望。遠處的天府國際機場,簡州新城,淮州新城依稀可見。而這座山,也正在從城市的邊緣,生長為城市的綠心。

而眼下,成都“東進”已從歷時3年的全面規劃正式進入“全面建設”的新階段。

天府國際機場主體結構已基本完工,天府奧體公園核心區內藍綢帶社區、絳溪公園等基礎及公建設施正在抓緊建設。

春風習習的沱江岸,淮州新城建設者們戰疫情忙復工,藍天白雲下,呈飛碟狀的淮州新城國際會展中心雛形初現。

在簡州新城,已蓄水數米深的龍馬湖在春風中蕩起漣漣碧波,湖邊龍馬湖公園的建設者們有序地推進著土方及綠化施工。

而作為成都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金堂)通用航空機場“首部”的航站樓已基本成型,機場飛行區道面瀝青混凝土鋪設工作也已經完成,按照目前的施工計劃,本月內將實現進場裝修,今年7月初便可全面建成投運。

……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如果說,你錯過了30年前的浦東;那麼,千萬別再錯過今天的東部新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