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乾隆瓷碗卖3万,嫌贵没买,结果被“捡漏者”转手卖850万

我国的陶瓷工艺在清朝时期达到了巅峰,无论是样式、花纹还是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清朝的瓷器是多姿多彩的。后来珐琅彩和釉下彩还有下三彩的出现,让清代的陶瓷更加的艳丽、奢华,清陶瓷的花纹更是惟妙惟肖,从山水花鸟到人物应有尽有,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也让清陶瓷在国际上受到了极大的好评。国内著名的鉴宝专家马未都曾在鉴宝节目上说过一个乾隆瓷碗,当时马未都正在逛北京的友谊商店,看到了这个瓷碗,这个瓷碗非常的精致华美,马未都很想买,但是这个瓷碗售价3万,实在是太贵了。

马未都:乾隆瓷碗卖3万,嫌贵没买,结果被“捡漏者”转手卖850万

于是马未都嫌贵没有买,就去看了其他的文物,没想到回头再看看这个碗时,居然不见了。卖家称,一个外国人买走了这个碗,当时他们都很高兴,3万在1987年的时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没想到1988年的时候,马未都又碰见了这个碗,这个碗是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出现的,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这个乾隆瓷碗卖出了850万人民币的价格,一年前花3万元买下这个碗的人,可是一个“捡漏者”!

马未都:乾隆瓷碗卖3万,嫌贵没买,结果被“捡漏者”转手卖850万

仅仅一年,这个碗的价格就翻了这么多倍。现如今马未都谈起这个乾隆瓷碗,认为这个乾隆瓷碗的价格放在今日,肯定是过亿的文物了。中国收藏品的价格是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收藏家的行列之中,这些收藏品的价值都是难以预估的。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北宋画家张先的《十咏图》,《十咏图》是一幅山水人物画,在1980年的时候,一位老人带着《十咏图》来到了北京瀚海拍卖公司。老人说这幅画是他的传家宝,他想要出售这幅画,可是当时拍卖公司不懂鉴定,认为这幅画不值钱,老人生气地走了。

马未都:乾隆瓷碗卖3万,嫌贵没买,结果被“捡漏者”转手卖850万

不久后当地的文物专家听闻这个事,找到了老人,但是当时文物专家想用1万元买下这幅古画,老人不同意,老人开价500万,这回是老人把专家气走了。可是后来,北京瀚海公司的人为了挽留这个客户,找到了专家,来到了老人的家中,为老人鉴定画作。拍卖公司的诚恳态度获得了老人的信任,经过鉴定,这幅画作被确认为北宋年间的古画《十咏图》,当时专家为这幅画预估为800万左右。

马未都:乾隆瓷碗卖3万,嫌贵没买,结果被“捡漏者”转手卖850万

后来在北京瀚海公司1995年的拍卖会上,这幅画作以1980万的价格成交,买家是故宫博物院。这幅《十咏图》本就是战乱年间从故宫丢失的藏品,因此故宫的专家愿意耗费千万元,将这幅画作带回故宫。若是当时的文物局专家愿意花费500万的价格买下这幅画,故宫博物院也不会多花费1500万来购入《十咏图》。《十咏图》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张先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因此《十咏图》都被历代的帝王珍藏了起来,皇室的收藏品无疑是世间的珍品了。

马未都:乾隆瓷碗卖3万,嫌贵没买,结果被“捡漏者”转手卖850万

《十咏图》上不仅有乾隆的御题,还有清代三位帝王、宋代丞相、明朝内阁的印章,光是这些印章就非常具有收藏价值了。不管是乾隆瓷碗还是《十咏图》,它们都是被错过的文物,其实世界上还有不少这样的文物,它们的价值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因此被当成了无用之物,王羲之的《夜来腹痛帖》也曾经有相似的遭遇,差一点就被永久的“收藏”了起来。看来珍贵的文物也有被忽视的时候,拥有一匹好马,还得有伯乐,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