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何不給兒和女升學後舉辦“升學宴”?

“人情世故”是人人都應該必須有的,也因為人間有了“人情世故”也才有了人情味,人人也才活得暖心、有意義。

前幾天我回了趟老家,也約見了想見的人,其間也淡淡地談到了我孩子升學沒請客的事。有長輩的看法是:因為我經常不在家,所以家鄉里家家戶戶的各種酒宴我也不是都參加了的,所以請客也是不好辦的。這是一方面,但是對於“升學宴”的事,我可想得還複雜一點。

我兒子2013年升學,女兒2019年升學,我都沒有張羅這檔子事情。我首先考慮的是孩子升學本就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正常事,這畢竟不能和孩子結婚相比,所以杜絕了。第二是孩子升學舉辦“升學宴”對孩子來說很可能出現兩種不好的情況:一種是孩子漂漂然,出現懈怠;二種是給孩子一種無形的不能等同激勵的壓力,更不好。所以:“升學宴”在我心目中不能歸為傳統的“人情世故”的。

當然,對“人情世故”我也有難言之隱,這主要與我生活的軌跡不能完全滿足有關。2015年大約農曆的冬月,我接到我一個同學的電話,聊了很多。這位同學與我之間的關係比一般的同學關係要好一點,我對他的印象是:正直善良、說話做事有水平有藝術、從不辜負任何人的託付、低調並實在!經常不斷聯繫,無話不說。也就在這次電話中,我特意問他女兒的喜酒在什麼時候,他說:“還早著呢,明年去了,到時會請我的”。當然我的錯誤在於沒有進一步問:“具體時間”?因為不管是農曆還是公曆,馬上就是所謂的“明年”了。

這樣一來,我也就沒作特別的記憶,因為“到時會請我”的。可到了2016年農曆正月初二,我從老家出發準備先回南充,馬上去趟重慶,重慶那邊已經說好了的,別人也在等。中午11:00過,我剛到南充下車就接到一個女同學的電話:XXX(就是這位同學)後天(正月初四)在老家為女兒舉辦婚禮,請參加。我當時就懵了:這哪來得急?去重慶朋友家也是為同樣的宴席而去的,何況又得馬上返回老家,第二天從老家再趕一百多里路去他那裡才行!我就馬上回答了:“咋不早說呢?我剛才到南充,馬上去重慶參加朋友女兒的婚宴……”,話未完,對方掛了電話,回過去——不接了!那個時候又沒加微信,又沒建微信群,都剛剛才用上微信。如果後來的話,發個微信轉帳報個到是必須的。可對方不接電話,我又給本人打,想說明一下情況,再表示一下報個到,可這同學一聽我不能去就說:“算了算了算了……”,掛了電話,又打過去又不接!

這樣的同學關係就此互不通聯繫,為的是哪般?當然:我學習、生活過的團隊環境,也對我有特別評論,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我的心對人對事是熱的,不是那麼不知人情味……

這種狀況,我2016年國慶那個月也遇到過一次,不過處理的很自然。因為這都是喜事,特殊情況報到是可接受和理解的,畢竟請客也有個“先來後到”;二是情感這東西在特殊情況下以後是可以彌補的,有何認死理的?

當然,今年我拒收了十多個孩子升學後的紅包,但得要正當的理由,不能讓同學、朋友不理解。

我的意思是:一切禮儀來源於“情”,有了“情”一切形式上的禮儀都不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