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圍爐夜話》,是明清時期著名的文學品評著作,對於當時以及以前的文壇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評價議論。

這本書是作者王永彬“於清·咸豐甲寅二月,於橋西館”的 “一經堂完成的。作者虛擬了一個冬日擁著火爐,至交好友暢談文藝的情境,使本書語言親切、自然、易讀,並由於其獨到見解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圍爐夜話》分為221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1、教於幼正大光明,檢於心憂勤惕厲

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

[註釋]

氣象:氣概,人的言行態度。檢:檢討,反省。身心:身指所言所行,心指所思所想。憂勤惕厲:擔憂不夠勤奮,戒懼無所砥礪。

【譯文】

教導晚輩要從幼年時開始,便培養他們凡事應有正直、寬大、無所隱藏的氣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思想,不能沒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礪的修養。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2、交遊要學友之長,讀書必在知而行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們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註釋]

交遊:和朋友往來交際。好處:優點、長處。

【譯文】

和朋友交往共遊,必須仔細觀察他的優點和長處,用心地學習,才能領受到朋友的益處。對於古聖先賢所留下的話,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是真正體味到到書中的言語。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3、勤以補拙,儉以濟貧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註釋]

惟:只有。妨:障礙,有害。

【譯文】

貧窮得毫無辦法的時候,只要力求節儉,總是還可以過的。天性愚笨沒有什麼關係,只要自己比別人更勤奮學習,還是可以跟得上別人的。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4、話說平常卻穩法,為人本分常快活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看者甚少。

[註釋]

穩當:安穩而妥當。本分:安分守己。

【譯文】

既安穩又妥當的言語,經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驚奇的,所以喜歡聽這種話的人並不多。一個人能安守本分,不希求越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夠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也是很少的。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5、處事、讀書之道

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己用功。

[註釋]

代人作想:替他人設身處地著想;想想別人的處境。切己;自己切實地。

【譯文】

處理事情的時候,要多替別人著想,看看是否會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讀書卻必須自己切實地用功。因為學問是自己的,別人並不能代讀。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6、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

[註釋]

信:信用、信譽。立身:樹立自身。恕:推己及人之心。接物:與別人交際。

【譯文】

一個“信”字是吾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只要是人,都不可沒有信用。一個“恕”字,是與他人交往時最重要的品德,因為恕即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能推己及人,便不會做出對不起他人的事,於己於人皆有益,所以值得終生奉行。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7、不因說話而殺身,勿為積財而喪命

人皆欲會說話,蘇秦乃因會說而殺身;人皆欲多積財,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

[註釋]

蘇秦:戰國時縱橫家,口才極佳,遊說六國合縱以抗秦,使秦國不敢窺函谷關有十五年,後至齊,被齊大夫所殺。石崇:晉人,富可敵國,國生活豪奢遭忌而被殺。

【譯文】

人都希望自己有極佳的口才,但是戰國的蘇秦就是因為口才太好,才會被齊大夫派人暗殺。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積存很多財富,然而晉代的石崇就是因為財富太多,遭人嫉妒,才惹來殺身之禍。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8、嚴可平躁,敬以化邪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註釋]

嚴氣:嚴肅、嚴格的態度。躁氣:輕率、性急的脾氣。敬心:尊重而謹慎的心。邪心:不正當的心思。

【譯文】

最好以嚴格的態度教導小孩子,因為小孩心思頑皮毛躁,不能定下心來,嚴格的態度可以壓抑他們浮動的心,使他們安靜地學習。對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謹慎的心待他,因為小人心思邪典,如果尊重他的人格,也許他會想保有我們對他的尊重,而放棄邪僻的想法。如果不行,以謹慎的態度和他相處,至少不會蒙受其害,所以說敬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9、善謀生者,不必富其家,善處事者,不必利於己

善謀生者,但令長幼內外,勤修恆業,而不必富其家;善處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審定章程,而不必利於己。

[註釋]

謀生:以工作來維持生活。恆業:經常而持久的事業。章程:辦理事務的規和程序。

【譯文】

長於維持生計的人,並不是有什麼新奇的花招,只是使家中年紀無論大小,事情無分內外,每個人都能就其本分,有恆地將分內的事完成,這樣做雖不一定能使家道大富,卻能在穩定中成長。長於辦理事務的人,不一定有奇特的才能,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與不可行處加以判斷,訂立一個辦理的規則和程序,而且,並不一定要對自己有利益才去做。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10、名利不可貪,學業在德行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終為禍;困窮之最難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機巧;學業之美德行,不僅文章。

[註釋]

生資:指人的資質。機巧:機變巧妙。忠信:忠實誠信。德行:道德品行。

【譯文】

得到不該得的名聲和利益,當初以為是幸運,終究會成為災害。最難以忍耐的貧窮和困厄,若能咬緊牙關忍耐度過,最後一定會苦盡甘來。人的資質高低,在於對任何事是否盡心而有信用,並不在於善用機變與心思巧妙。讀書讀得好的人,也不僅在於文章美妙,而主要在於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11、古樸君子力挽江河,名節之士光爭日月

風俗日趨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喪其廉恥,漸至消亡,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

[註釋]

奢淫:奢侈放縱。靡所底止:沒有止境。安:如何。敦古樸:不同於流俗,厚道而不浮華。力挽江河:大力改變現有的不良現象,使恢復之。名節:名譽和氣節。君子:有才德的人;大人:這裡意同君子。

【譯文】

社會的風氣日漸奢侈放縱,這種現象愈來愈變本加厲,一直沒有改善的跡象,真希望能出現一個不同於流俗而又質樸的才德之士,大力呼籲,改善現有的奢靡風氣,使社會恢復原有的善良質樸;世人已逐漸失去清廉知恥的心,再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完全不知廉恥,如何才能出現一位重視名譽和氣節的有德之士,喚醒世人的廉恥心,作為世人的榜樣呢?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12、心正則神明見,耐苦則安樂多

人心統耳目官骸,而於百體為君,必隨處見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兩眉為草眼橫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終身無安逸之時。

[註釋]

統:總管。官骸:五官身體。百體為君:指心為全身之主宰。宰:治理。

【譯文】

心統治著人的五官及全身,可以說是身體的主宰,一定要隨時保有清楚明白的心思,才能使見聞言行不致出錯。人的臉是合眉、眼、鼻、口而成形,將兩眉當作是部首的草頭,把兩眼看成一橫,鼻子為一豎,下面承接著口,恰巧是一個“苦”字。由此可知,人的一生是苦多於樂,沒有安閒逸樂的時候。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13、人世滄桑,在人在天

伍子胥報父兄之伊,而郢都滅,申包胥救君上之難,而楚國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滅東周之歲,而劉季生,梁武帝滅南齊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還也。

[註釋]

伍子胥:春秋楚人,父兄為楚平王所殺,子胥投吳,佐吳王夫差伐楚,五戰而破楚都郢,掘平王墓,鞭屍復仇。申包胥:春秋楚大夫,與伍子胥原為好友,伍子胥奔吳,告申包胥:“我必覆楚。”申包胥答之:“我心存之。”及吳師伐楚,包胥入秦乞援,依庭牆哭七日,春乃出兵援楚,楚得以保全。劉季:即漢高祖劉邦,漢的開國之君。侯景:南北朝時人,降梁武帝後又舉兵反叛,圍梁都建康,陷臺城,使梁武帝被逼餓死。

【譯文】

春秋時的伍子胥,為了報父兄之仇,誓言滅楚,終於破了楚的首都郢,鞭仇人之屍。而當時的申包胥則發誓保全楚國,終於獲得秦軍救援,使楚國不致滅亡。由此可見,人只要決心去做,一定能辦得到。秦始皇滅東周那一年,滅秦立漢的劉邦也出生了,梁武帝滅南齊的那一年,侯景前來歸降。可見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14、有才者如渾金璞玉,為學者如行雲流水

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闇然而日章也;為學無間斷,如流水行雲,日進而不已也。

[註釋]

韜藏:深藏。渾金璞玉:沒有經過提煉的金與未經雕琢的玉,比喻天然的美質,未加修飾。暗:不明亮。章:同彰。

【譯文】

有才能的人必定勤於修養,不露鋒芒,就如未經提煉琢磨的金玉一般,雖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內涵價值了。做學問一定不可間斷,要像不息的流水和飄浮的行雲,永遠不停地前進。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15、積善祛殃,積財遺禍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可知積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也。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可知積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也。

[註釋]

餘慶:遺及子孫的德澤。餘殃:遺及子孫的禍害。益:增加。

【譯文】

凡是做很多好事的人家,必然遺留給子孫許多的德澤;而多行不善的人家,遺留給子孫的只是禍害。由此可知多做好事,為子孫留些後福,這才是為子孫著想最長遠的打算。賢能又有許多金錢,這些金錢容易使他不求上進而耽於享樂;愚笨卻有許多金錢,這些金錢只有讓他增加更多的過失。由此可知將金錢留給子孫,不論子孫賢或不賢,都是有害而無益的。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16、教子嚴成德,勿以財累已

每見待子弟嚴厲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敗行,則父兄之教育所繫也。又見有子弟聰穎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轉為上達,則父兄之培植所關也。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當大權,其感尤速;財足以累己,而以有財處亂世,其累尤深。

[註釋]

成德:成為有道德的人。姑息:過於寬容。系:關係。下流:品性低下。上達:成為品性高尚的人。

【譯文】

常見對待子孫十分嚴格的,子孫比較容易成為有才德的人;對於子孫太過寬容的,子孫的德行大多敗壞,這完全是因為父兄教育的關係。又見到有些後輩原為十分聰明,卻突然做出品性低下的事;有些原本平庸愚魯,倒成為品德很好的人,這就是在於父兄的栽培教養了。一個人品格之所以不清高,總是因為無法將一個“利”字看破;而學問之所以不長進,就是因為偷懶不精勤的緣故。能以道德感化他人的人,若身在高位而有威權,那麼,要感化眾人趨於正道就很快了。財富多到足以拖累自己的人,若處於不太平的時代,錢財的拖累就更嚴重了。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17、讀書無論資性高低,立身不嫌家世貧賤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黨仰望之人。

[註釋]

資性:資質秉性。苟且:不守禮法、道義的;隨便的行為。鄉黨:鄉里。

【譯文】

讀書不無天賦的資質高或是低,只要能夠用功,不斷地學習,遇有疑難之處肯向人請教,任何事都把它想個透徹為什麼會如此,終有一天能夠通曉書中的道理,無所滯礙。在社會上立身處世,不怕自己出身貧窮低微的家庭,只要為人忠實敦厚,做事穩重踏實,所行所為沒有一絲隨便或違背道義之處,便足以為家鄉的父老所看重,而成為眾人的榜樣。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18、鄉愿盡盜德,鄙夫不知德

孔子何以惡鄉愿,只為他似忠似廉,無非假面孔;孔子何以棄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盡是俗心腸。

[註釋]

鄉愿:外貌忠厚相,內懷奸詐心的人。鄙夫:人格卑陋的人。

【譯文】

孔夫子為什麼厭惡“鄉愿”呢?因為他只是表面上看來忠厚廉潔,其實內心裡並不如此,可見得這種人虛偽矯飾,以假面孔示人。孔夫子為什麼厭棄“鄙夫”呢?因為他凡事不知由大體著想,只知為自己個人的利益斤斤計較,得失心太重,是個不知人生精神內涵的俗物。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19、勿為私己打算精明,要培子孫樸實渾厚

打算精明,自謂自計,然敗祖父子家聲者,必此人也;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

[註釋]

打算:精打細算。

【譯文】

凡事都斤斤計較、毫不吃虧的人,自以為很成功,但是敗壞祖宗的良好名聲的,必定是這種人。誠實儉樸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剛開始雖然不見他有什麼奇特的表現,然而使子孫能夠有一種純厚之氣,歷久不衰的,就是這種人。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20、明辨是非方能決斷,不忘廉恥身自高潔

心能辨事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汙。

[註釋]

決斷:決定麼辦。卑汙:卑鄙汙穢。

【譯文】

心中能辨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能毫不猶豫地決定該麼辦;人能不忘記廉恥心,在社會上為人處世,自然就不會做出任何卑鄙汙穢的事。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21、明辨愚和假,識破奸惡人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憐俐人做得來;仁有假仁,義有假義,可知仁義兩途,不無奸惡人藏其內。

[註釋]

愚忠:忠心到旁人看來是傻子的地步。愚孝:旁人看來十分愚昧的孝行。伶俐:靈活、聰明。

【譯文】

有一種忠心被人視為愚行,就是“愚忠”,也有一種孝行被人視為愚行,那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孝”兩個字,太過聰明的人是做不來的。同樣地,仁和義的行為中,也有虛偽的“假仁”和“假義”,由此可以知道,在一般人所說的仁義之士中,不見得沒有奸險狡詐的人。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22、權勢之徒如煙如雲,奸邪之輩謹神謹鬼

權勢之徒,雖至親亦作威福,豈知煙雲過眼,已立見其消亡;奸邪之輩,即平地亦起風波,豈知神鬼有靈,不肯聽其顛倒。

[註釋]

權勢之徒:有權力威勢可倚仗的人。煙雲過眼:比喻極快消失的事物。風波:紛擾、爭端。

【譯文】

有權有勢的人,雖然在至親好友的面前,也要賣弄他的權勢作威作福,哪裡知道權勢是不長久的?就像煙散雲消一般容易。奸險邪惡之徒,即使在太平無事的日子裡,也會為非作歹一番,哪裡曉得天地間終是有鬼神在暗中默察的?邪惡的行為終歸要失敗。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23、不為富貴而動,時以忠孝為行

自家富貴,不著意裡,人家富貴,不著眼裡,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教,不離心頭,今人忠孝,不離口頭,此是何等志量。

[註釋]

胸襟:胸懷和氣度。志量:志氣和度量。

【譯文】

自身富貴顯達了,並不將它放在心上,或時時刻意去顯示自己高人一等。至於別人富貴了,也不將它放在眼裡,而生嫉妒羨慕的心,這要何等的胸懷和氣度才能做得到?古代的人,常常將忠孝二字放在心上,不敢忘記要去實踐它。現在的人,雖不如吉人那麼敬謹,卻也對他人忠孝的行為,能毫不吝惜地加以稱道,時常去提倡它。這又要何等的抱負和度量才能實行?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24、己之不欲勿施於人,有過由改不失正道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無故卻不殺生,則物命可惜也;聖人不責人無過,唯多方誘之改過,庶人心可回也。

[註釋]

王者:君王。物命:萬物的生命。責:要求。庶:庶幾;差不多。

【譯文】

為人君王的,雖然不至於下令叫人多多放生,但是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濫殺生靈,因為這樣至少可以教人愛惜性命。聖人不會要求人一定不犯錯,只是用各種方法,引導眾人改正錯誤的行為,因為如此,才能使眾人的心由惡轉善,由失道轉為正道。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25、不論禍福而處事,平正精詳為立言

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禍福;士君子立言,貴平正,尤貴精詳。

[註釋]

大丈夫:有志氣的男子。士君子:讀書人;知識分子。立言:樹立精要可傳的言論。平正:持論平正。精詳:精要詳盡。

【譯文】

有志氣的人在處理事情時,只問如何做是對的,並不問這樣做為自己帶來的究竟是福是禍;讀書人在寫文章或是著書立說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立論要公平公正,若能更進一步去要求精要詳盡,那就更可貴了。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26、不求空讀而要務實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書之樂;講性命學者,不可無經濟之才。

[註釋]

科名:科舉功名。性命之學:講求生命形而上境界的學問。經濟:經世濟民。

【譯文】

存著追求功名利祿之心的人,無法享受到琴棋書畫的樂趣;講求生命形而上境界的學者,不能沒有經世濟民的才學。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27、遇事勿躁,淡然處之

潑婦之啼哭怒罵,伎倆要亦無多,唯靜而鎮之,則自止矣。讒人之簸弄挑唆,情形雖若甚迫,苟淡而置之,是自消矣。

[註釋]

伎倆:把戲、花樣。讒人:喜歡用言語毀謗他人的小人。簸弄挑唆:搬弄是非,挑撥離間。苟:如果。

【譯文】

蠻橫而不講理的婦人,任她哭鬧、惡口罵人,也不過那些花樣,只要定思靜心,不去理會,她自覺沒趣,自然會終止吵鬧。好說人是非、顛倒黑色的人,不斷地以言辭來侵害我們,自己似乎已經被他逼得走投無路了,如果不放在心上,對那些毀謗的言語,聽而不聞,那麼他自然會停止無益的言辭。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28、救人於危難,脫身於牢籠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牢籠外,便是大英雄。

[註釋]

菩薩:指具有慈悲與覺了之心,能救渡眾生於苦難迷惑,並引導眾生成佛的人。

【譯文】

肯費心費力去救助陷於苦難中的人,便如同菩薩再世。能不受社會人情的束縛,超然於俗務之外的人,便足以稱之為最傑出的人。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29、待人要平和,講話勿刻薄

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語言深刻,終為薄福之人。

[註釋]

氣性:脾氣性情。乖張:性情乖僻或執拗暴躁,和眾人不同。夭亡:短命早死。深刻:尖酸刻薄。

【譯文】

脾氣性情怪僻或是執拗的人,多半是短命之人。講話總是過於尖酸刻薄的人,可以斷定他沒有什麼福分。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30、千里之途始於足下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汙,無足有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

[註釋]

同流合汙:被惡人所同化而跟著做壞事。舍近圖遠:只想圖謀遠大的目標,而對就近可以完成的事不屑一顧。

【譯文】

一個人的志氣不能不高,如果志氣不高,就容易為不良的環境所影響,不可能有什麼大作為。一個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如果野心太大,那麼便會捨棄切近可行的事,而去追逐遙遠不可達的目標,很難有什麼成就。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31、分賤不能移,富貴不要濟世

貧賤非辱,貧賤而諂求於人者為辱;富貴非榮,富貴而利濟於世者為榮。講大經綸,只是實實落落;有真學頭號,決不怪怪奇奇。

[註釋]

諂求:阿諛而求之。經綸:經世治國之學。

【譯文】

貧窮與地位卑下,並不是可恥的事,可恥的是因為貧窮或卑下,便去諂媚奉承別人,想求得一些卑策的施捨。富貴也不是什麼十分光榮的事,光榮的是富貴而能夠幫助他人,有利於世。講經世治國的學問,應當是實在可行的。真正有學問,決不會高談怪誕不經的言論。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32、橋梓花萼,以物喻理,秀才孝廉,求名副實

古人比父子為橋梓,比兄弟為花萼,比朋友為芝蘭,敦倫者,當即物窮理也;今人稱諸生曰秀才,秀貢生曰明經,稱舉人曰孝廉,為士者,當顧名思義也。

[註釋]

橋梓:古人以喬木喻父,而梓木喻子,因為喬木高高在上,而梓木低伏在下。花萼:花萼喻兄弟,因為同出一枝,彼此相依。芝蘭:比喻朋友;《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朋友貴在相勸,故以芝蘭比喻朋友。敦倫:敦睦人倫。秀才:讀書人的通稱。貢生:科舉時代因學行優良,被舉薦升入太學的生員。明經:唐制以經義取士,謂之明經。舉人:明清時在鄉試被錄取的人。孝廉:明清舉人的別稱。

【譯文】

古時候的人,把“父子”比喻為喬和梓木,把“兄弟”比喻為花與萼,將“朋友”比為芝蘭香草,因此,有心想敦睦人倫的人,由萬物的事理便可推見人倫之理。現在的人稱讀書人為“秀才”,稱被舉薦入太學的生員為“明經”,又叫舉人為“孝廉”,因此讀書人可以就這些名稱,明白自己應有的內涵。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33、身教重於言教

父兄有善行,子弟學之或不肖;父兄有惡行,子弟學之則無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子,無庸徒事言詞也。君子有過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無過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處小人,必平其氣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註釋]

不肖:不像、不如。庸:用。徒:白費。過行:有瑕疵的行為。

【譯文】

父輩兄長有好的行為,晚輩學來可能學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長輩有不好的行為,晚輩倒是一學就會,沒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長輩教晚輩,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為來率領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學得好,而不是隻在言辭上白費工夫,不能以身作則。有道德的人行為若稍有超過或偏失,一些無德之人因為嫉妒,一定無法容忍而群起攻擊。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過失,小人也不見得能容他。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和無道德的小人相處時,一定要平心靜氣地對待他們,不可過於急切的責罵他們。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34、守身不羞於父母,創業勿貽害子孫

守身不敢妄為,恐貽羞於父母;創業還須深慮,恐貽害於子孫。

[註釋]

妄為:胡作非為。貽:遺留。深慮:慎重地考慮。

【譯文】

一個人潔身自愛而不敢胡作非為,是怕自己做了不好的行為,會使父母蒙羞。開始創立事業時,更要深思熟慮,仔細選擇,以免將來危害子孫。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35、待人不可勢利,習業萬勿粗心

無論作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

[註釋]

勢利:看重有財有勢者,而輕視無財無勢者。粗浮心:粗疏草率而輕浮的心。

【譯文】

不管做哪一種人,最重要的是不可有嫌貧愛富,以財勢來衡量人的習氣。不論從事哪一種事業,總是不可有輕率不定的心思。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36、莫夜郎自大,要奮發圖強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則不敢虛驕矣;想到他日是那樣下場,則可以發憤矣。

[註釋]

虛驕:沒什麼真才實學,卻自大驕傲。

【譯文】

明白自己有多少內容,就不敢妄自尊大。想到不發憤圖強的後果竟是如此慘淡,就該振作起精神,努力奮發。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37、吃一塹長一智,莫到江心補漏

常人突遭禍患,可決其再興,心動於警勵也。大家漸及消亡,難期其復振,勢成於因循也。

[註釋]

漸及消亡:慢慢地走向消敗頹亡。因循:沿襲舊法,不知變通。

【譯文】

若是一個平常人,突然遭受了災禍憂患的打擊,一定可以再重整旗鼓,因為突來的災害使他產生警戒心與激勵心。但是,如果是一群人或是一個團體逐漸衰敗,就很難指望會再重新振作起來,因為一些墨守成規的習性已經養成,很難再改變了。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38、壽有盡時天無盡,富貴有定學無定

天地無窮期,生命則有窮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貴有定數,學問則無定數,求一分,便得一分。

[註釋]

定數:猶言“定命”,命運為天所定。

【譯文】

天地永遠存在,無窮無盡,然而人的生命卻很有限,只要逝去一天,生命就短少一天。人的榮華富貴乃命運註定,然而學問知識則不是如此,只要用功一分,知識便增長一分。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39、做事要問心無愧,創業需量力而行

處事有何定憑,但求此心過得去;立業無論大小,總要此身做得來。

[註釋]

定憑:一定的憑擾。立業:創立事業。

【譯文】

做任何事,是好是壞有時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和憑據,只求問心無愧。創立事業的時候,無論從事哪一種行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能力應付。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40、作文做人要平正,人品心術勿矯飾

氣性不和平,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語言多矯飾,則人品心術,盡屬可疑。

[註釋]

氣性:氣質性情。和平:中和平正。文章事功:學問和事業。矯飾:多所修飾,而失去本來面目。

【譯文】

如果一個人不能平心靜氣地處世待人,那麼,就可以斷定他在學問和做事上,都不可能有什麼值得效法之處。一個人的言語如果虛偽不實,那麼,無論他在人品或是心性上表現得多崇高,一樣令人懷疑。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41、謹守拙,慎交友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註釋]

守拙:即以拙自安,不以巧偽與人周旋。

【譯文】

把聰明用錯了地方,不如一輩子謹守愚拙,至少不會出錯。隨便交朋友,倒不如整天閉門讀書。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42、放眼讀書,立跟做人

看書須放開眼孔,做人要立定腳跟。

[註釋]

放開眼孔:比喻放開眼界、心胸。

【譯文】

看書必須要放開心胸,才可能接受並判斷新的觀念。做人要站穩自己的立場和把握住原則,才是一個具有見地,不隨波逐流的人。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43、持身貴嚴,處事貴謙

嚴近乎矜,然嚴是正氣,矜是乖氣;故持身貴嚴,而不可矜。謙似乎諂,然謙是虛心,諂是媚心;故處世貴謙,而不可諂。

[註釋]

嚴:莊嚴。矜:自尊自大。

【譯文】

莊重有時看來像是傲慢,然而莊重是正直之氣;傲慢卻是一種乖僻的習氣,所以律己最好是莊重,而不要傲慢。謙虛有時看來像是諂媚,然而謙虛是待人有禮不自滿;諂媚卻是因為有所求而討好對方,所以處世應該謙虛,卻不可諂媚。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44、財要善用,祿要無愧

財不患其不得,患財得,而不能善用其財;祿不患其不來,患祿來,而不能無愧其祿。

[註釋]

患:憂慮。祿:俸祿、福氣。

【譯文】

不要憂慮得不到錢財,只怕得到財富後不能好好地使用。官祿、福分也是如此,不要擔憂它不降臨,而應該擔心能不能無愧於心地得到它。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45、交朋友求益身心,教子弟重立品行

交朋友增體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顯榮,不如教子弟品行。

[註釋]

體面:面子。顯榮:顯達榮耀。

【譯文】

交朋友如果是了增加自己的面子,倒不如交一些真正對我們身心有益的朋友。教自己的孩子求得榮華富貴,倒不如教導他們做人應有的品格和行為。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46、君子重忠信,小人徒心機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處世,盡設機關,而鄉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註釋]

存心:心裡懷著的念頭。機關:計謀。

【譯文】

君子做事,但求盡心盡力,忠誠信實,婦人小孩都對他極為尊重,所以,君子之為君子並不枉然。小人在社會上做事,到處設計、玩花樣,使得人人都對他退避三舍,心裡十分鄙棄他。因此,小人費盡了心機,也得不到他人的敬重,可說是白做了小人。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47、對己要嚴,對人要寬

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

[註釋]

良心:天生的良善之心。餘地:餘裕;寬裕之處。“留餘地”亦即讓人。

【譯文】

希望自己有一顆良善的心,使自己時時不違背它。為別人留一些退路,讓別人也有容身之處。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48、慎言,潔身

一言足以召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墜也;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飭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註釋]

召:同“招”,招惹之意。覆墜:傾倒墜亡。玷:汙辱。飭躬若璧:“飭”是治理,“躬”指自己,“飭躬若璧”就是守身如玉的意思。瑕疵:玉上的斑痕,比喻過失。

【譯文】

一句話就可以招來大禍,所以古人言談十分謹慎,不胡亂講話,以免招來殺身毀家的大禍。一件錯事足以使一生清白的言行受到汙辱,所以古人守身如玉,行事非常小心,惟恐做錯事,會讓自己終身抱憾!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49、處橫逆而不校,守貧窮而坐弦

顏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賢人處橫逆之方;子貢之無諂,原思之坐弦,是賢人守貧窮之法。

[註釋]

不校:不計較。自反:自我反省。原思:孔門弟子原憲,字子思,清靜守節,安貧樂道。坐弦:自在地彈琴取樂。

【譯文】

遇到有人冒犯時,顏淵不與人計較,孟子則自我反省,這是君子在遇人蠻橫不講理時的自處之道。在貧賤時,子貢不去阿諛富者,子思則依然彈琴自娛,完全不把貧困放在心上,這是君子在貧窮中仍能自守的方法。

圍爐夜話,第1條至第50條,處世三大奇書


50、白雲山嶽文章,黃花松析乃吾師

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雲,悟其卷舒;觀山嶽,悟得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仰間皆文章也。對綠竹得其慮心;對黃華得其晚節;對松柏得其本性;對芝蘭得其幽芳,則遊覽處皆師友也。

[註釋]

朱霞:紅色的霞彩。浩瀚:水熱廣大的樣子。黃華:菊花。晚節:菊經霜猶茂,以喻人之晚年節操清亮。

【譯文】

觀賞紅霞時,領悟到它明亮而又燦爛的生命;觀賞白雲時,欣賞它卷舒自如的曼妙姿態;觀賞山嶽時,體認到空靈秀高拔的氣概;觀看大海時,領悟到它的廣大無際。因此,只要用心體會,那麼,天地之間無處不是好文章。面對綠竹時,能學習到待人應虛心有禮;面對菊花時,能學習到處亂世應有高風亮節;面對松柏時,能學習到處逆境應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而在面對芷蘭香草時,能學習到人的品格應芬芳幽遠,那麼在遊玩與觀賞之中,沒有一個地方不值得我們學習,處處皆是良師益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