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圍爐夜話》裡我深以為然的10句話

《圍爐夜話》是清代王永彬(1792-1869)寫的一本的儒家通俗讀物,與明代的《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

處世三大奇書”。書中共有221則格言,其中含義難免重複,有些話難免老生常談,不過很多話確實有道理,而且大部分採用對偶的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現與大家分享其中我深以為然的10句話。

《圍爐夜話》裡我深以為然的10句話

1

人心統耳目官骸,而於百體為君,必隨處見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兩眉為草,眼橫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終身無安逸之時。

譯:心統領著五官和全身,是身體的主宰,所以必須時刻保持著清醒的心思才能不出錯;人的面部有眉、眼、鼻、口,組成了一個苦字(兩眉如草字頭,兩眼為一橫,鼻子為一豎,下面接著一個口,組成一個“苦”字),便可知道一生都沒有安閒逸樂的時候。

感悟:這句話是第二句讓我感覺很好,從字形上來告訴我們人一生都苦。小時候受委屈,覺得長大了就好了;中學時受折磨,想著上了大學就好了;大學時經濟窘迫,想著工作賺錢就好了……其實活著的時候,永遠沒有“就好了”的那一天。有的人想著現在好好努力,賺幾年錢,後面就可以享受了,其實不然,要樹立終身學習、終身奮鬥的理念才行。當然,有苦就有樂,有奮鬥就有收穫,所以終身苦,也是終身樂。最好能一生都苦中作樂。

2

天地無窮期,生命則有窮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貴有定數,學問則無定數,求一分,便得一分。

譯:天地是無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過去一天,就少了一天;人的榮華富貴是有定數的,而學問知識是沒有定數的,只要用功一分,知識便增長一分。

感悟:這段話是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多做學問。套用雷鋒的話,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做學問、學知識是無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之中去”。富貴有定數我不同意,但學問無定數我舉雙手贊成。可能有人要問了,學無止境為啥還要學?這讓我想起胡適先生的一句話: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3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譯:聰明沒有用對地方,還不如一輩子笨拙;隨便結交朋友,還不如天天閉門讀書。

感悟:聰明分為兩種,一種是大聰明,一種是小聰明。舉例來說,天資聰明,卻不努力學習,這就是小聰明,也就是王安石要“傷仲永”的原因;天資一般,卻努力上進,這就是大聰明,也就是郭靖成功的秘訣。魯迅先生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可見交友不在於多,而在於“知己”,在於患難相助。

4

人雖無艱難之時,卻不可忘艱難之境;世雖有僥倖之事,斷不可存僥倖之心。

譯:人即使處在順境中,也不能忘記人生還有很多逆境存在;世上雖然意外驚喜的例子,但是心中一定不能抱著僥倖的想法。

感悟:

第一句話是說要居安思危。我覺得第二句話很對,書中其實還有一句類似的話:“凡人世險奇之事,決不可為,或為之而幸獲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視為常然也。可以為常者,必其平淡無奇,如耕田讀書之類是也。”兔子在樹上撞死的事兒,也是有的,但你要天天在樹旁待著等兔子撞死,那就不對了。很多人之所以被傳銷、騙子騙,就是因為存著僥倖之心,想通過捷徑賺錢。

5

淡中交耐久,靜裡壽延長。

譯:在平淡之中交往的朋友,往往能維持很久;在平靜中度日,壽命必定綿長。

感悟:小時候一直不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後來才知道交情淡如水,沒有太多的利益糾葛,這樣的感情才能長久。“小人之交甘若醴”,沒幾天就編織腐壞了。

6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

譯:一個人只要有了隨便的毛病,便無法振作起來了;一個人的心性只要流於俗氣,就無藥可救了。

感悟:第一句話讓我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傳》,凡事都做到“差不多”,不能精益求精,其實我也有這個毛病,以後要改。第二句話感觸更深,俗事人人都做,但不能過於俗氣,就像那句話說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7

矮板凳,且坐著;好光陰,莫錯過。

譯:矮矮的板凳,暫且坐著吧!大好時光,不要錯過。

感悟:據說“矮板凳,且坐著”一句,是作者夢中得句。告訴我們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這樣才能有所收穫。

8

事但觀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盡其當然,乃可聽其自然。

譯:事情只要看它已經形成的樣子,便可以推知它未來發展的情況;一個人要努力盡到自己的本分,其餘的都可以順其自然發展。

感悟:第一句告訴我們掌握事情發展的規律,從而預測事情的走向。第二句讓我想到一句話“盡人事,聽天命”,“聽天命”也應該在“盡人事”的基礎上。比如很多人說到,找對象要順其自然,就不去努力了,其實順其自然有個前提,是“人必盡其當然”,你做了你該做的,再去順其自然才對,你不去參加聯誼,連異性都認識不了,怎麼順其自然呢?

9

文、行、忠、信,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志道、據德、依仁、遊藝,孔門為學之序也,今但學其藝而已。

譯:文、行、忠、信,是孔子教導學生時的科目,現在卻只教學生文學了。志道、據德、依仁、遊藝,是孔門求學問的次序,現在只剩最後一項學藝罷了。

感悟:其實現在的教育還是存在這個問題。

10

魯如曾子,於道獨得其傳,可知資性不足限人也;貧如顏子,其樂不因以改,可知境遇不足困人也。

譯:像曾子那樣愚鈍的人,卻能獨得孔子真傳並闡揚於後世,由此可知天資不好並不足以限制一個人;像顏回那麼貧窮的人,卻並不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快樂,由此可知遭遇和環境並不足以困住一個人。

感悟:孔子在《論語》裡說“參也魯”,也就是說曾子比較笨,但《論語》這本書很多人都認為是曾子和他的門人整理的,曾子也成為孔子最有名的弟子之一,可見天資不能限制一個人。智商高卻不努力,屬於小聰明;智商不高而知道努力,才是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