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质疑“青岛插队外国人”辱华,不是国际交往的“正确姿势”

东方快评丨质疑“青岛插队外国人”辱华,不是国际交往的“正确姿势”

  “3名外籍人员在青岛市崂山区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时插队”事件持续发酵。网上有人称,这名插队外国人的道歉信上签名造型,表达了“下跪的辫子奴”这一意义,疑似辱华。这番说法再次引发网友对该外籍人士不满,不过网上提供的所谓证据,实在牵强,不值得反驳,但这起事件所引发的“情绪爆燃”却值得重视。

  由于近来输入型病例增多,防控压力增大,加之一些归国人员、外籍入境人员在多起事件中“表现不佳”引发大众反感。不过,单就青岛这起“外国人插队”事件,行为不当的或许不仅仅是外籍人士。青岛崂山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视频发布者,甚至部分自媒体都有失误和误导情绪之嫌。

  其实,4月5日,有一份完整视频流出显示:当时,现场有一名女士对这名外国人喊道“你永远不能来中国”,他才回嘴,“在美国有800万中国人,我永远不能来?除非800万中国人离开美国”。显然,“Chinese get out(中国人滚出去)”是被刻意截取出来的。而网友所指出的“插队”,该外籍人士也解释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要求其回去签名,其在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指示才这么做的。至于扔掉另一位市民手中的单子,确有其事,事后该外籍人士也通过手写信道歉。

  客观的说,涉事几方都存在言行不当,但由于视频截取误导,网络舆情完全呈现一面倒的状态。再加上牵强附会的签名辱华质疑,网民就像“一点就燃”的炮仗,炸响了整个舆论场。

  探究这些过激情绪爆发背后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文化不自信占了很大部分因素。通俗点说,就是“头上的辫子剪了,心里的辫子没剪掉。”这种不自信还慢慢演变成两种极端行为,一边是对外国人过分殷勤,另一边是对外国人极端严苛,别人稍有行差踏错容易揪住不放。

  其实,对待外籍人士,我们应该采取平等、平和、从容的态度,一视同仁。既不过分纵容,也不刻意冷淡,让双方的交往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而面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应该就事论事,理智冷静,避免情绪先行,更不应扩大打击范围。就算占理,也别忘了中国还有“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美德。

  在此次疫情期间,中日双方的交往过程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式的典范。当中国有难,日本送来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支援,当日本出现危机,中国也报答“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情谊。说到底,国际交往也要有“正确姿势”,像中日双方在此次疫情中所表现出来的一样,平等、互助才是正道。而情绪失控、互相指责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