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山东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19年,山东认真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优服务,全省交通运输业生产经营总体平稳,主要运输方式发展互为补充,港口生产稳定,邮电业务总量保持快速增长,运输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互联互通建设持续发展,新动能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善。


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9年全省紧紧抓住稳投资、补短板的机遇,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全省经济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23.2%,增速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高31.6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8%,铁路运输业、道路和航空投资分别增长27.9%、40.5%和63.9%。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商投资项目个数达到45个,增长15.4%;实际使用外资7.5亿美元,增长2.8倍;占全部实际使用外资的5.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一方面,布局完善、衔接高效、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邯济胶济联络线等干线普速铁路和7条铁路专用线开通运营,2019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589公里,新增367公里。开工建设4条高铁,鲁南高铁日照至临沂至曲阜段建成通车,省内高铁成环运行,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987公里,新增240公里。公路总里程28.0万公里,新增468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78.8公里/百平方公里。济青高速、巨野至单县等9条、771公里“四改八”和新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447公里,新增389.6公里,六车道以上占比提升到24.0%。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日照港岚山港区20万吨级大宗散货码头等建成投产,沿海港口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港口总通过能力达到9.1亿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临沂机场改扩建工程基本建设完成,菏泽牡丹机场、烟台机场二期、威海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青岛地铁6号线开工建设,济南轨道交通R1线、R3线一期工程及青岛地铁2号线西段开通运营,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23.7公里。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41.4万公里,增加7.4万公里。全国首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落户青岛,全省开通5G基站超过1万个。

  另一方面,着力实施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强化城乡公路网络化建设。完成扶贫道路改造提升482公里,客运公交改造比例超过70%,建设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道路305公里。新增396个建制村通客车,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8%。加快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全省5A级市县达到92个,占比达到73.0%。16市与全国255个中心城市实现一卡通支付互联互通。


山东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发挥支撑引领作用,营运结构持续优化

  2019年,全省主要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36.5亿吨,增长4.3%;客运量6.7亿人,增长1.1%。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16.1亿吨,增长8.9%;内河港口吞吐量完成5807万吨。1-11月全省9个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5775.0万人,增长8.8%;货邮吞吐量为43.9万吨,增长11.1%。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718.0亿元,增长35.9%;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430.5亿元,增长23.7%。电信业务总量为5781.7亿元,增长59.0%;业务收入671.3亿元,与上年持平。

  运输结构调整三年攻坚计划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铁路运输业占比提升。在综合货运量中,铁路占比上升到5.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公路占比为89.4%,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水路占比为4.9%,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客运量中,铁路占比上升到23.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公路占比为73.6%,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水路占比为3.0%,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高速铁路占铁路营业里程比重为30.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速公路占公路通车里程比重为2.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省港口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占比达到82.0%。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业务收入比重为66.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电信业数据流量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达到65.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光纤宽带用户占固定宽带用户的比重上升到91.0%,100M以上高速率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占比为90.7%,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


山东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

  交通运输新动能快速成长。2019年高铁客运量达到9950.8万人,增长18.5%。多式联运,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达到4个、省级示范项目33个。“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行突破千列,青岛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完成量连续4年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港口集装箱铁路集疏运比例达5.1%,提前实现2020年目标任务。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送量2961.2万吨,增长30.9%。深化无车承运人试点,10家试点企业整合车辆6.1万辆,运量8100万吨。快递业务量为28.9亿件,增长32.1%;快递业务收入288.4亿元,增长26.3%。移动电话用户达10785.5万户,增长2.0%。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为3186.1万户,增长10.4%;移动互联网用户为8855.3万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为8837.3万户。手机上网流量64.5亿G,增长68.3%。


山东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抓住战略机遇期,开创交通建设新局面

  一是构建大交通管理体系,把地方铁路、机场、轨道交通、城市地铁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组织协调综合运输的职能,统一划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一体化的大交通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强化交通运输综合平台建设,以国有企业为骨干,全面整合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水上运输等交通资源,构建起山东高速集团等六大省属交通运输类企业为主体的交通发展大平台。采取加密、提速、扩通道等措施,对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作了重大优化和调整,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推动全省交通网实现由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向“总体适应”跨越。

  三是信息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中加速运用,尤其是“互联网+”交通,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的广泛运用,促进“数字交通”建设步伐,提高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催生了多式联运、顺风车、拼车、定制公交以及网约车等新业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全省交通运输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