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魏家山村立足资源力促产业增收致富 “小黄花”成就“大产业”


恩阳区魏家山村立足资源力促产业增收致富  “小黄花”成就“大产业”

村民在黄花产业园里锄草


  记者 杨佳 彭敏

  发展产业

2018年,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种植黄花450亩,初步投产收入4万多元。

  拓展市场

与从魏家山村走出去的深圳巴中商会会长魏君宜达成订单式收购协议,将黄花销往沿海地区的大型商超。

  未来前景

黄花进入盛产期后,产量是去年的3倍,村民将通过种植黄花逐步实现增收致富。

春风暖,农耕忙。近日,记者走进恩阳区兴隆镇魏家山村,村民们在黄花产业园里忙着锄草、松土、翻沟,盼望着新的一年有个好收成。田地里,村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与旖旎的田园风光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

  找准产业着力点 让产业和思想双升级

与往年不同的是,黄花产业园现场多了一个“总指挥”——魏家山村党支部书记魏宇。“大家不要扎堆,锄草的时候小心点,不要伤到黄花苗的根部。”作为农事好手的魏宇双脚沾满泥土,不停地叮嘱着劳作的村民。

“过去,受地理位置限制,魏家山村全村没有一个成型的产业。”魏宇介绍,魏家山村原先种植过黄浆子,由于缺少技术和销售渠道,村里的黄浆子长期陷入零散不成规模、小打小闹的困境,挣不到钱,外出务工的青壮年逐年增加。

产业兴,则百姓富。在全村产业发展方面,魏家山村村“两委”一致认为,不能再墨守成规,必须要找到适合发展的产业做支撑。村里组织村民代表到达州市实地考察之后,发现种植黄花有很多优势。“黄花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栽种多年采收,产量逐年递增,到了第三年就进入丰产期。”

发展产业,群众参与是关键。“以前种植黄浆子就弄黄了,现在又种黄花,得不得又黄了哦?”在村民大会上,一村民提出质疑。为了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魏家山村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调动村民种植积极性。最后,村民们纷纷主动参与到黄花产业发展的队伍中。

  摸准农产品销路 打通走向市场“最后一公里”

“我们村山清水秀,环境美,植被好。”2018年,魏家山村妇女主任魏金华牵头成立佳鑫种养殖合作社,依托当地土地资源,在魏家山村流转土地种植黄花。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按照统一组织劳动力、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的方式,打造标准化黄花产业园,目前全村共种植黄花450亩。魏宇告诉记者,去年,村里的黄花初步投产收入4万多元,今年正式投产产量还会大幅度增长。

好酒也怕巷子深。山村信息闭塞,产品销售不出去,卖不起价钱,小农户对接不上大市场,一直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痛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魏宇提前为村里的黄花找销路、跑市场,主动联系了从魏家山村走出去的深圳巴中商会会长魏君宜。经过沟通交流,魏宇成功和魏君宜达成订单式收购协议,将黄花销往了沿海地区的大型商超。

“发展黄花这条路,确实走对了。”有了不错的收益,魏家山村发展黄花产业的底气更足了,很多村民也改变了传统种植观念,自愿将土地流转出来。魏宇说,450亩黄花进入盛产期后,每亩地可收2000斤左右的花。

谈起下一步打算,魏宇信心满满地说:“黄花马上就要进入丰产期了,产量是去年的3倍,要抓紧筹备建一个烘干房和晒场,降低晾晒过程中的浪费。”

如今,魏家山村的村民正通过种植黄花逐步实现增收致富,过去的“大山”变成了“金山”,“黄花”变成了“致富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