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ZEPHYR WANG 色觉系 原创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地球不可能说走就走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最近《哥斯拉2》评分很不理想,让我直接不想走进电影院。

对于科幻电影的感情,很复杂。

大家应该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在成长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对科幻体裁有一定兴趣。

随后,有些人依旧保持热情;有些人就走向现实,再也不信那套了。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而我,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

在我看来,科幻也是分很多类别的。

在看到一部科幻片前几分钟,就会对它产生类别分层——在这里,先说两大类——

炫技玩视觉冲击,还是想认真表达科技内核。

●复联、X战警、星球大战,这些纯粹当成漫画书的存在。

过一把YY瘾,爽一下就完事了,任他们天马行空。

因为他们几乎不存在科技的内核。

你说钢铁侠的盔甲到最后怎么就能够一按就穿上,再一按就脱掉?剧情告诉你,是纳米技术。于是我就接受了。没有人会去细究,纳米技术怎么就能做到。因为电影本身就给了一个粗线条;

再要抬杠,你说雷神的锤子怎么就可以伸手就来?哦,剧情说是外太空的力量。

一杆子就支到了——人类不可知的能量。

这就好比,宗教的惯用做法——总是拿未可知的,无法证伪的理论说事。让人爱也不能,恨也不能,信不得,也否认不了。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另一种科幻,用科技硬核武装剧情。

《星际穿越》《流量地球》《三体》……《哥斯拉》也算吧,虽然有些牵强,但是主创在内部有意识地用到了很多物理学原理,支撑着重点情节,推动剧情发展。

这样的作品,通常比较烧脑。

然而一个不小心,要是中途有一些科学bug,是很忌讳的。

即使有人说,本来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大家何必当真。

我也仍然有“强迫症”:

bug的出现就好像“一颗老鼠屎”,虽然不一定“坏了一锅粥”,但总归,硬科幻硬不起来,支持剧情的根本又是什么?

Bug一旦多了,不得不让人觉得它制作不够良心。

坊间还有一种说法:看看现在的年轻人,考个大学物理系哭天抢地,揪出科幻电影里的bug的时候,一个个都是物理学家。

哥斯拉2之所以评价惨淡,其实跟民间高手的这种“执着”也有关系,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电影的理论“粗糙”真的会让人怀疑它的“诚意”。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先剥一个新鲜的货——哥斯拉2。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叫严伯钧的“兰花指”小哥哥,先是花了32美元看了Nature上的耶鲁大学实验原文,再花了25欧元看了一篇讲Quantum Trajectory Theory的文章。

他为我解开了先前那个量子实验的困惑,让我看到了“万种可能”的希望。

并且,他还凭借他的专业知识,嘴“撕”了一回哥斯拉:


Bug1:地球上根本就长不出那么大的怪兽。

因为体积大,重量大,所以不管是什么骨骼结构,都无法支撑这么大的重量。

恐龙化石发现的恐龙,大到一定程度就不会有再大了。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应该是,易碎双腔龙。

都易碎了。

这样的恐龙也,就不过五六十米长,重量大约200吨。

哥斯拉这样的大怪兽,身高和摩天大楼一样高,差不多300米。

而哥斯拉的官方体重是72万吨。

这样的重量,有机生物的骨骼是支撑不了的。

除非——哥斯拉是变形金刚材料做的。

绝对不是电影里说的“远古生物”。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Bug2:人类新武器——绝氧弹,不绝氧

绝氧弹,顾名思义,可以快速消耗一定范围内的氧气,生物没有氧气自然就撑不下去。

这种东西在现实生活中还真有,叫“云爆弹”。

但是,云爆弹只能在室内使用。毕竟,密闭空间消耗氧气,才有意义。

开放空间再怎么放云爆弹,都消耗不完氧气。


Bug3:原子弹竟然没有炸死哥斯拉

在这里不说,哥斯拉可以吸收核辐射变强。

就说原子弹爆炸的中心温度可以达到一亿度。

在这种温度下,没有一种材料可以hold住,只要靠磁场去处理。

一亿度的高温,哥斯拉竟然没有气化……变形金刚也不干啊。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看到最屌的是对《流浪地球》的纠错。

这部今年初火极一时的国内科幻,到现在仍余波未平。

然而,树大招风,看看大家都找出了哪些“茬”。

甚至有一篇《北大教授雷奕安质疑流浪地球的69个不合理之处》,多到我不能一一列举。

只能选取几个被许多人屡次cue到的点。


Bug1:太阳很靠谱

太阳是一颗主序星,亮度变化非常稳定。不可能突然大幅度变化。如果会,地球存在的45亿年里应该发生过很多次了,地球上根本就已经没有生命了。

如果太阳那么不可靠,怎么敢跑到另一颗恒星旁边?如果这颗恒星也要爆炸了呢?


Bug2:地球能够承受每秒钟5亿颗原子弹?

150万亿吨的推力,约等于1.5x10^18牛顿。

现在的等离子火箭一般推进效率是35千瓦每牛顿,那么大约需要5x10^19千瓦,等于现在全世界初级能源消耗功率20TW的25亿倍,是地球目前接受到太阳能的40万倍。

发动机的废热会将把地球变成高温炼狱。每一座发动机的功率将是5千万亿千瓦,目前全球能源消耗的25万倍,等于每秒钟爆炸5万颗广岛原子弹。

一个最多几公里大的装置怎么控制那么多的能量?直接全部气化等离子体化了。


Bug3:推进器间距——密集恐惧症慎入

电影里面的上帝视角的行星推进器是这样的: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大刘原文中的描述是10000+个,加上海里不能建推进器,稍微算一下,球面有立体角,考虑球面上只有30%的区域是陆地,所以建立10000个站的话平均每两个站之间的距离是: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这个是个最保守的估计,考虑北极冰原以及沼泽地貌不适合建推进器以及原文中说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推进器之间的间距会更小。所以实际的视觉效果应该是: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Bug4:洛希极限算错,地球不会破碎

电影中提到地球要经过木星(Jupiter),用弹弓效应加速。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弹弓效应

就是快速掠过木星,使用引力相互作用获得动能,达到加速的目的。

结果,经过木星时,由于木星引力变化导致地球偏离既定路线,近木点离木星中心的位置超过洛希极限,地球会被撕裂。

Roche Limit(洛希极限)是卫星在行星引力场中运动过程中,由于卫星天体的不同部分在不同位置受到的合力不同,也就是潮汐作用。

卫星的不同部分被拉伸和挤压,这个作用力力在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可能会撕裂卫星。

卫星离主天体的距离越近,被撕裂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撕裂卫星天体最近的距离就叫做洛希极限(Loche Limit)。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在《流浪地球》这个场景中,地球是木星的小卫星。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Roche Limit可以总结成两个公式:

对于固体的卫星(比如地球,其实不严格,因为地幔以下不是严格刚体):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对于流体的卫星(比如气态行星),因为流体在轻微形变之后会加大潮汐矩,所以流体卫星会在更远的地方破碎: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这里的ρM和ρm分别是主行星和卫星的密度。

木星质量是地球的300倍,半径是地球的11倍,地球的密度是5.514 g/cm³,木星的密度是1.326 g/cm³。

根据以上公式,木地的固态和流体Roche Limit分别是 0.78和1.5倍木星半径。

所以如果要木星的引力潮汐撕裂固态地球,地球的近木点需要在木星内部。

这样一来,这电影好像没法拍了。


Bug5:化学点燃不用烦劳刘培强,也推不开地球

电影说,氢气和地球上的氧气混合,然后化学点燃,产生激波,推开地球。

①相比于核能,化学能单位质量的能量释放率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

②地球氧气损失、不足。木星引力潮汐导致的气体损失会聚集在轨道附近,而不是被输运到木星上,只有少量氧气会被输运到木星。地球逸散出的部分氧气被300多倍地球质量的大氢气球(木星)稀释,氢气浓度如果大于95%,是无法被点燃的;

③木星大气内部充满闪电,要是有充足氧化剂(氧气),自己就会炸,不用“点火”;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④即使是在合适的时机点燃,点燃产生的激波也不容易被向上传播,因为木星是一个有磁场的行星;

等离子体在磁场中会出现磁约束的现象,导致点燃产生的等离子体激波有一定可能性被约束在底层大气的磁场中。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电影中的BUG

说起《流浪地球》的洛希极限值,有人还把《星际穿越》的Bug又挖出来了。

作为《星际穿越》的死忠粉,我心里也不禁“咯噔”一下。


Bug1:离黑洞多近才能一小时十年?

他们登陆的第一个星球,在黑洞附近,说这个星球上1小时相当于地球7年,这个夸张的时间倍数不是这个重力仅有地球1.3倍的星球的锅,而是黑洞的锅。

即使这个黑洞是一个1亿倍太阳的超大型黑洞,达到这个时间倍数,需要离黑洞的史瓦西半径多远呢?

于是拿着引力场的相对时间公式算了算:

38.49米。


·end·

小情绪|毒鸡汤|叨娱乐|小神经

文字、绘图|

ZEPHYR WANG 给你生活加一点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