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ZEPHYR WANG 色覺系 原創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地球不可能說走就走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最近《哥斯拉2》評分很不理想,讓我直接不想走進電影院。

對於科幻電影的感情,很複雜。

大家應該都有這樣一個體會,在成長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對科幻體裁有一定興趣。

隨後,有些人依舊保持熱情;有些人就走向現實,再也不信那套了。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而我,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後者。

在我看來,科幻也是分很多類別的。

在看到一部科幻片前幾分鐘,就會對它產生類別分層——在這裡,先說兩大類——

炫技玩視覺衝擊,還是想認真表達科技內核。

●復聯、X戰警、星球大戰,這些純粹當成漫畫書的存在。

過一把YY癮,爽一下就完事了,任他們天馬行空。

因為他們幾乎不存在科技的內核。

你說鋼鐵俠的盔甲到最後怎麼就能夠一按就穿上,再一按就脫掉?劇情告訴你,是納米技術。於是我就接受了。沒有人會去細究,納米技術怎麼就能做到。因為電影本身就給了一個粗線條;

再要抬槓,你說雷神的錘子怎麼就可以伸手就來?哦,劇情說是外太空的力量。

一杆子就支到了——人類不可知的能量。

這就好比,宗教的慣用做法——總是拿未可知的,無法證偽的理論說事。讓人愛也不能,恨也不能,信不得,也否認不了。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另一種科幻,用科技硬核武裝劇情。

《星際穿越》《流量地球》《三體》……《哥斯拉》也算吧,雖然有些牽強,但是主創在內部有意識地用到了很多物理學原理,支撐著重點情節,推動劇情發展。

這樣的作品,通常比較燒腦。

然而一個不小心,要是中途有一些科學bug,是很忌諱的。

即使有人說,本來就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大家何必當真。

我也仍然有“強迫症”:

bug的出現就好像“一顆老鼠屎”,雖然不一定“壞了一鍋粥”,但總歸,硬科幻硬不起來,支持劇情的根本又是什麼?

Bug一旦多了,不得不讓人覺得它製作不夠良心。

坊間還有一種說法:看看現在的年輕人,考個大學物理系哭天搶地,揪出科幻電影裡的bug的時候,一個個都是物理學家。

哥斯拉2之所以評價慘淡,其實跟民間高手的這種“執著”也有關係,從另一側面也反映出,電影的理論“粗糙”真的會讓人懷疑它的“誠意”。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先剝一個新鮮的貨——哥斯拉2。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個叫嚴伯鈞的“蘭花指”小哥哥,先是花了32美元看了Nature上的耶魯大學實驗原文,再花了25歐元看了一篇講Quantum Trajectory Theory的文章。

他為我解開了先前那個量子實驗的困惑,讓我看到了“萬種可能”的希望。

並且,他還憑藉他的專業知識,嘴“撕”了一回哥斯拉:


Bug1:地球上根本就長不出那麼大的怪獸。

因為體積大,重量大,所以不管是什麼骨骼結構,都無法支撐這麼大的重量。

恐龍化石發現的恐龍,大到一定程度就不會有再大了。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應該是,易碎雙腔龍。

都易碎了。

這樣的恐龍也,就不過五六十米長,重量大約200噸。

哥斯拉這樣的大怪獸,身高和摩天大樓一樣高,差不多300米。

而哥斯拉的官方體重是72萬噸。

這樣的重量,有機生物的骨骼是支撐不了的。

除非——哥斯拉是變形金剛材料做的。

絕對不是電影裡說的“遠古生物”。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Bug2:人類新武器——絕氧彈,不絕氧

絕氧彈,顧名思義,可以快速消耗一定範圍內的氧氣,生物沒有氧氣自然就撐不下去。

這種東西在現實生活中還真有,叫“雲爆彈”。

但是,雲爆彈只能在室內使用。畢竟,密閉空間消耗氧氣,才有意義。

開放空間再怎麼放雲爆彈,都消耗不完氧氣。


Bug3:原子彈竟然沒有炸死哥斯拉

在這裡不說,哥斯拉可以吸收核輻射變強。

就說原子彈爆炸的中心溫度可以達到一億度。

在這種溫度下,沒有一種材料可以hold住,只要靠磁場去處理。

一億度的高溫,哥斯拉竟然沒有氣化……變形金剛也不幹啊。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看到最屌的是對《流浪地球》的糾錯。

這部今年初火極一時的國內科幻,到現在仍餘波未平。

然而,樹大招風,看看大家都找出了哪些“茬”。

甚至有一篇《北大教授雷奕安質疑流浪地球的69個不合理之處》,多到我不能一一列舉。

只能選取幾個被許多人屢次cue到的點。


Bug1:太陽很靠譜

太陽是一顆主序星,亮度變化非常穩定。不可能突然大幅度變化。如果會,地球存在的45億年裡應該發生過很多次了,地球上根本就已經沒有生命了。

如果太陽那麼不可靠,怎麼敢跑到另一顆恆星旁邊?如果這顆恆星也要爆炸了呢?


Bug2:地球能夠承受每秒鐘5億顆原子彈?

150萬億噸的推力,約等於1.5x10^18牛頓。

現在的等離子火箭一般推進效率是35千瓦每牛頓,那麼大約需要5x10^19千瓦,等於現在全世界初級能源消耗功率20TW的25億倍,是地球目前接受到太陽能的40萬倍。

發動機的廢熱會將把地球變成高溫煉獄。每一座發動機的功率將是5千萬億千瓦,目前全球能源消耗的25萬倍,等於每秒鐘爆炸5萬顆廣島原子彈。

一個最多幾公里大的裝置怎麼控制那麼多的能量?直接全部氣化等離子體化了。


Bug3:推進器間距——密集恐懼症慎入

電影裡面的上帝視角的行星推進器是這樣的: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大劉原文中的描述是10000+個,加上海里不能建推進器,稍微算一下,球面有立體角,考慮球面上只有30%的區域是陸地,所以建立10000個站的話平均每兩個站之間的距離是: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這個是個最保守的估計,考慮北極冰原以及沼澤地貌不適合建推進器以及原文中說海平面上升陸地面積減少,推進器之間的間距會更小。所以實際的視覺效果應該是: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Bug4:洛希極限算錯,地球不會破碎

電影中提到地球要經過木星(Jupiter),用彈弓效應加速。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彈弓效應

就是快速掠過木星,使用引力相互作用獲得動能,達到加速的目的。

結果,經過木星時,由於木星引力變化導致地球偏離既定路線,近木點離木星中心的位置超過洛希極限,地球會被撕裂。

Roche Limit(洛希極限)是衛星在行星引力場中運動過程中,由於衛星天體的不同部分在不同位置受到的合力不同,也就是潮汐作用。

衛星的不同部分被拉伸和擠壓,這個作用力力在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可能會撕裂衛星。

衛星離主天體的距離越近,被撕裂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撕裂衛星天體最近的距離就叫做洛希極限(Loche Limit)。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在《流浪地球》這個場景中,地球是木星的小衛星。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Roche Limit可以總結成兩個公式:

對於固體的衛星(比如地球,其實不嚴格,因為地幔以下不是嚴格剛體):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對於流體的衛星(比如氣態行星),因為流體在輕微形變之後會加大潮汐矩,所以流體衛星會在更遠的地方破碎: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這裡的ρM和ρm分別是主行星和衛星的密度。

木星質量是地球的300倍,半徑是地球的11倍,地球的密度是5.514 g/cm³,木星的密度是1.326 g/cm³。

根據以上公式,木地的固態和流體Roche Limit分別是 0.78和1.5倍木星半徑。

所以如果要木星的引力潮汐撕裂固態地球,地球的近木點需要在木星內部。

這樣一來,這電影好像沒法拍了。


Bug5:化學點燃不用煩勞劉培強,也推不開地球

電影說,氫氣和地球上的氧氣混合,然後化學點燃,產生激波,推開地球。

①相比於核能,化學能單位質量的能量釋放率簡直是可以忽略不計。

②地球氧氣損失、不足。木星引力潮汐導致的氣體損失會聚集在軌道附近,而不是被輸運到木星上,只有少量氧氣會被輸運到木星。地球逸散出的部分氧氣被300多倍地球質量的大氫氣球(木星)稀釋,氫氣濃度如果大於95%,是無法被點燃的;

③木星大氣內部充滿閃電,要是有充足氧化劑(氧氣),自己就會炸,不用“點火”;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④即使是在合適的時機點燃,點燃產生的激波也不容易被向上傳播,因為木星是一個有磁場的行星;

等離子體在磁場中會出現磁約束的現象,導致點燃產生的等離子體激波有一定可能性被約束在底層大氣的磁場中。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嘴撕哥斯拉 找茬流浪地球|侃侃那些硬科幻電影中的BUG

說起《流浪地球》的洛希極限值,有人還把《星際穿越》的Bug又挖出來了。

作為《星際穿越》的死忠粉,我心裡也不禁“咯噔”一下。


Bug1:離黑洞多近才能一小時十年?

他們登陸的第一個星球,在黑洞附近,說這個星球上1小時相當於地球7年,這個誇張的時間倍數不是這個重力僅有地球1.3倍的星球的鍋,而是黑洞的鍋。

即使這個黑洞是一個1億倍太陽的超大型黑洞,達到這個時間倍數,需要離黑洞的史瓦西半徑多遠呢?

於是拿著引力場的相對時間公式算了算:

38.49米。


·end·

小情緒|毒雞湯|叨娛樂|小神經

文字、繪圖|

ZEPHYR WANG 給你生活加一點顏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