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荣耀之沈诠期

历史已成往事,而今天也会成为明天的历史,但是,明天又有谁能够知晓呢?问苍茫大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初唐的诗人中,有人留下美名,有人留下坏名,而“沈宋”两人因其坏名,留在了历史,但是两人之中又各有不同,沈诠期是身不由己,而宋之问是心甘情愿,但是,在当时风云变幻的朝廷下,谁又能真的置身事外,若置于权利的中心,不管你是小卒还是重臣,都逃不掉这个漩涡!

公元656年,沈佺期出生于内黄县,善从文,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因与宋之问都是律体的开创者故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跟宋之问同年出生.同进及第。)

在武皇时期授予重用,唐中宗年间因附张易之,而流放,唐睿宗神龙年间,被平反!在历史中因有劣迹但并不是大错,在《通鉴纪事本末》中,武皇与太平公主当政的三十年,提到他的政事很少,只是因为一个朝代的退下舞台,对旧朝人事的一个处理,故此在唐中宗被流放,故此在唐睿宗第二次上台时,对沈佺期的问题做了平反。

沈佺期与宋之问因诗歌风格一样,对后世的影响和平生经历几乎相同,故被后人称为“沈宋!”

沈佺期善作七言律诗,比较著名的是《独不见》别名(古意)。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

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

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注释

01: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题一作《古意呈乔补阙知之》,疑为副题。乔补阙为乔知之,武则天万岁通年间任右补阙,诗当作于此时。

  02:卢家少妇:代指长安少妇。借梁武帝《河中之水歌》诗意:“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郁金堂:以郁金香和泥土壁的房子。堂:一作香。海燕:燕的一种,又名越燕,紫胸轻小,多在梁上筑巢。玳瑁:属海龟,这里是指以玳瑁为饰的屋梁,极言梁的名贵精美。龟甲美观可作装饰品。

  03:砧(zhēn):捣衣石,古代捣衣多在秋晚。催木叶:指砧声至秋而起,树叶也随秋而落。戍:驻守。辽阳:在今辽宁省境内大辽河以东之地,唐时置辽州,派重兵驻守,古时为东北边防要地。

  04: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丹凤城:指京城长安。

   05:谁为:即“为谁”,一作“谓”。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对”。流黄:杂色丝绢,这里指黄紫相间的丝织品,泛指衣料。古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此诗作于武皇年间,“有盖一朝之美誉”!沈宋两人在历史无大功绩,大作为,但提到律诗不得不提到两人。

在恢宏的历史中,谁是主角,谁又是配角又,有什么关系,身后一切事,不还是后人,看官诸言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