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亮”变“追思”常德这个家庭清明节过得很别致

“每年清明节,我们全家人都要带上纸钱、香烛还有鞭炮回老家去祖坟前祭扫。”眼看疫情形势好转,日前,家住常德市城区62岁的朱金平便通知子女:清明节时无论如何要一起返乡祭祖。然而,省、市文明委发出的《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让朱金平犹豫起来。

倡议书说,战“疫”仍在继续,防控不能放松,缅怀先人,重于心胜于形。正是因为疫情防控,朱金平没能在今年春节前返乡“送亮”,这成了一块悬在他心里的石头,一直没能落下来。“春节送亮也好,清明扫墓也好,这么多年我家都没断过。”对朱金平来说,去先辈的坟头上香、烧纸钱、燃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可以说是他几十年固守的虔诚。

“不去先辈坟头完成那些仪式总觉得自己不孝。”朱金平苦恼道,但疫情还没彻底结束,返乡又势必要走亲访友,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有风险。这是朱金平看完倡议书后犹豫到底回不回乡的重要原因。“倡议书还倡导鲜花祭扫、无烟祭扫。”经过这次疫情,朱金平更加理解生态环保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个人啊”。

“常德现在提倡市民通过家庭追思的简约方式缅怀先人。”听到儿子告知的这一消息后,朱金平做出了决定——今年清明不返乡祭祖,清明节那天将子孙召集在一起,把祖辈生前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不要忘记先人的恩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本。

因为老家清明扫墓有“前三后四”的习俗,朱金平便把追思会定在了4月5日,那天他的老伴和子孙后辈全都齐聚在长子家中。“我的父母走得早,没享到什么福,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肃穆的氛围中,朱金平坐在沙发中间,向子孙两代追述先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缅怀之情。

“爷爷不要伤心,我们以后会好好孝顺你的。”听完朱金平的讲述后,他的孙子劝慰道。“原来太爷爷、太奶奶那么艰苦才把爷爷养大,我以后再也不乱买东西了。”

“我就是希望后辈能不忘本,这次的家庭追思会达到了想象中的效果。”朱金平说,等疫情彻底结束后,他会再回老家看看先人的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