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优惠、2.5天小长假、发消费券……中国多地出“组合拳”鼓励消费

景区优惠、2.5天小长假、发消费券……中国多地出“组合拳”鼓励消费

河南省会郑州市3日决定向市民发放红利性消费券和社会消费券共计近4亿元(人民币,下同)。红利性消费券由相关部门对低保、低收入、特困、优抚等四类救助对象发放,每人500元;社会消费券3.2亿元,面向所有在郑人员。持券的消费者可在郑州线下支付时,通过支付宝直接抵扣现金使用。图为市民购买小吃。(图片来源:中新社)

【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的消费市场遇冷,多地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居民外出、增加消费,提振疫情后的经济。消费券成为各地政府刺激消费复苏的首选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日,中国已有30余个地区发布相关政策。不过,专家称消费券究竟应该怎样发放才更公平、最大化激发乘数效应,值得深入探讨。

多地推2.5天休假制、鼓励休假出游

北京《经济日报》报道,江西、浙江和甘肃陇南等地近日提出鼓励推行每周2.5天休假。其中,浙江和江西还计划投放消费券和推出景区优惠等政策,进一步刺激文旅消费。

3月19日,江西省发布《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根据通知,“组合拳”包括景区门票优惠、周末弹性作息、发行消费券等内容。其中,在周末弹性作息方面明确,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优化工作安排,今年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

随后,浙江省出台16项提振消费举措,提出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甘肃省陇南市也发文鼓励2.5天休假消费,并明确每周五下午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工作任务,安排好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其余职工休假旅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认为,假期时间调整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必要举措。在疫情期间和疫情之后一段时期,允许企业适时适当调整劳动制度,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灵活决定用工政策,能够让灵活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李长安看来,各地推行“2.5天小长假”,将会让居民有更多时间休闲旅游,这对于鼓励消费、刺激内需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益于落实弹性休假制度。

消费券发给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

此外,为提振消费市场,消费券成为各地政府刺激消费复苏的首选方式。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认为,消费券一方面可以在短期内直接刺激消费增长,具有乘数放大效应,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另一方面,消费券可以指定用途,对特定的领域形成拉动的作用,比如发放乡村旅游、餐饮、本地生活服务的消费券等。同时,也可以针对贫困人口等特殊人群发放消费券,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对稳定就业、推动复工复产,都有积极作用。

相较于给居民发放现金,消费券会更有利于刺激消费。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表示,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引发总需求扩大,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带动企业用工增加,再带动居民收入提升、增加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这一轮消费券发放,大多数地方政府都选择了和平台企业合作,并初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近期各城市地方政府联合美团平台推出“安心消费节”。来自该平台的数据显示,电子消费券上线72小时,银川市参与活动商家交易额比未参与活动商家的周同比高出409个百分点。

针对今年消费券发放对象和发放方式呈现出的特点,董超指出,消费券应主要发放给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如餐饮、旅游业和本地生活服务,及疫情后消费需求增多的行业,如体育健身、教育和智能设备,激发长期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与平台合作促进非刚需行业消费

消费券可以与不同平台合作,发放到不同行业领域,但也有不少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竞争法中心副主任黄晋表示,政府要与平台结合发放消费券,因为政府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有限,因此要找有能力、有经验、多场景的综合服务类平台,通过大数据模型,将消费券的设计更加细化,引导促进受疫情影响的非刚需行业消费。

对于刚需和非刚需问题,黄晋也表示,像疫情期间的口罩和酒精属于刚需产品,而我们这次发放消费券应倾向于非刚需行业和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如餐饮行业、文旅、本地生活服务等,他们具有较长产业链,横向关联行业较多,可以带动链条性消费复苏。

依法发放消费券 营造公平环境

消费券发放不但要有效率、有效果,更要保证公平性。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竞争法中心副主任黄晋表示,发放消费券是财政支出,其实是一种补贴。作为政府补贴,政策实施一定要合法合规,要注意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疫情,起初出台政策从简从权,忽视了很多问题。因此,下一步消费券的发放就需要考虑规范。有专家呼吁,针对消费券发放,有关部门应出台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进行监管和规范,地方政府再跟进,从而避免一些乱象。(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