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跌之後,後期廢鋼價格將何去何從?

2020年初市場對於節後鋼材價格走勢持樂觀態度,無論是貿易商,還是鋼廠均積極冬儲,漲價預期十分強烈,再者基本面向好,政策暖風頻吹,下游需求預期不斷提升,廠商心思拉漲,種種因素,從成材蔓延至廢鋼,部分廢鋼貿易商惜售待漲,鋼廠更是難以下調廢鋼採購價格,截止2020年1月23日,MySSpic廢鋼絕對價格為2585.3元/噸,較2019年12月31日上漲2.7元/噸。

2020年3月下旬,成材價格的持續下跌、電爐鋼廠成本壓力的日漸凸顯、轉爐廢鋼比的低位運行,鋼廠廢鋼庫存的不斷增加,加之廢鋼資源進口放鬆消息的滿天飛,使得廢鋼市場心態明顯受挫,貨場、基地紛紛拋貨,鋼廠連續且多次下調廢鋼採購價格,全國廢鋼市場價格呈現出大幅下跌的態勢。截止2020年4月3日,MySSpic廢鋼絕對價格為2344.6元/噸,周環比下跌86.8元/噸,跌幅3.57%;月環比下跌161.1元/噸,跌幅6.43%;較春節前下跌240.7元/噸,跌幅9.31%;較2019年12月31日下跌238元/噸,跌幅9.22%。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20年4月5日,沙鋼重一含稅價格為2380元/噸,較2019年年底下跌400元/噸;截止2020年4月4日,日鋼(日照鋼鐵)重型廢鋼204含稅價格為2200元/噸,剪切重廢214含稅價格為2240元/噸,較2019年年底均下跌590元/噸。

縱觀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表現,截止2020年4月3日,有色金屬跌幅最大,較2019年年底下跌18%以上,焦炭、鐵礦石均在10%以上,緊隨其後的是廢鋼,跌幅在9%以上,螺紋鋼跌幅最小,為6.37%。

圖表1:2020年大宗商品價格變化情況

深跌之後,後期廢鋼價格將何去何從?

那麼,此輪廢鋼大幅降價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筆者認為其實質性的原因是廢鋼作為鋼鐵價格平衡的穩定劑,今年沒有得到有效釋放,短期內發生供需錯配的格局。鐵礦石、焦炭均大幅回調,廢鋼存在一定的滯後性,當前價格是從不合理的高位迴歸至正常價格水平,並向國際廢鋼價格靠攏。從基本面來看,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供應迅速提升——復工率是硬指標

按工信部要求,廢鋼協會自2020年2月16日起由Mysteel協助對全國廢鋼鐵加工准入企業復工情況進行了調研,2020年2月18日,已調研30個省(區、市)375家廢鋼加工准入企業(含部分第七批申報企業),開工率為21%,其中多數是有保供任務的鋼廠自建廢鋼基地,已返崗人員佔比為17%。由此可見,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廢鋼加工配送企業多數延遲復工,開工率處於低位,廢鋼供應明顯受限。

截止2020年4月3日上午,在樣本企業中,已開工企業數328家,開工率為87%;樣本企業正常生產情況用工總人數25402人,已返崗人數14015人,已返崗人員佔比為55%。通過兩組數據的對比,得出以下結論:伴隨著企業復工率的持續增加,已返崗人員的同步增加,廢鋼加工配送能力也在逐漸恢復。另悉,年前多數廢鋼加工配送企業有備貨,一旦鋼廠有需求,供貨有保障。

數據同時顯示,截止4月2日,我的鋼鐵61家代表鋼廠廢鋼平均日到貨量為3442噸,周環比增加405噸,增幅13.34%,月環比增加2025噸,增幅143.00%,年同比增加414噸,增幅13.68%。

庫存方面,據Mysteel數據顯示,截止4月2日,我的鋼鐵61家鋼廠廢鋼庫存總量249.59萬噸,周環比增加33.99萬噸,增幅15.77%,月環比增加76.45萬噸,增幅44.16%,年同比下降47.69萬噸,降幅16.04%。鋼廠廢鋼日到貨量的增加、庫存的上升進一步印證了節後鋼廠廢鋼供應大幅增加。

從廢鋼供應商的角度來分析,由於近一段時間廢鋼價格持續陰跌,其心態發生根本性轉變,從原先的惜售賭漲到現在的快進快出,核心原因是廢鋼晚送一天,意味著面臨虧損,所以,多數商家採取當天收貨,當天加工,當天送貨,規避風險,即廢鋼供應商蓄水池作用基本未充分體現。

二、電爐鋼廠成本壓力巨大——壓低廢鋼價格意願強烈

2020年電弧爐鋼廠利潤進一步收窄,按照谷時段電費核算,噸鋼利潤虧48元/噸。分時段來看,1月虧損17元/噸,2月虧損78元/噸,3月虧損63元/噸,4月盈利70元/噸,其中3月26日扭虧為盈,4月3日盈利112元/噸,可見,一季度電弧爐鋼廠處於虧損狀態,力求復工復產,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壓低廢鋼採購價格。

圖表2:電弧爐鋼廠盈利狀況

深跌之後,後期廢鋼價格將何去何從?

三、螺廢差、生廢差較小——廢鋼性價比變差

2020年廢鋼均價為2525.34元/噸,螺紋鋼均價3685.61元/噸,螺紋與廢鋼平均價差為1160.27元/噸。具體來看,3月10日螺紋與廢鋼價差為1043.3元/噸,創近年來最低水平。

圖表3:螺紋與廢鋼價格走勢

深跌之後,後期廢鋼價格將何去何從?

2020年華東廢鋼均價為2742元/噸,華東生鐵均價為2815元/噸,生鐵與廢鋼平均價差為74元/噸。具體來看,2月中下旬生鐵與廢鋼平均價差僅為20元/噸,3月中旬為30元/噸,3月下旬隨著廢鋼價格持續下跌,生鐵與廢鋼價差開始擴大,4月3日生鐵與廢鋼價為250元/噸,周環比增加90元/噸,年同比增加60元/噸。

圖表4:生鐵與廢鋼價格走勢

深跌之後,後期廢鋼價格將何去何從?

通過螺廢差與生廢差價格變化可知,2月、3月處於較低水平,廢鋼經濟效益十分低,即電弧爐廠處於虧損狀態,長流程鋼廠減少廢鋼使用量。Mysteel調研的129家純高爐企業,2020年3月高爐&轉爐廢鋼消耗比為11.25%,年同比降3%;2月為11.00%,年同比降3.15%。

值得注意的是因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目前工業材出口受限較為嚴重,轉至內銷,供需壓力加大,尤其是冷軋生產企業,3月中旬開始虧損。所以,目前工業材生產企業面臨虧損與銷售雙重壓力,均採取減少廢鋼使用量的策略,添加廢鋼,不僅無利可圖,還將面臨增產後銷售壓力,與其如此,不如使用自產廢鋼,不再外購廢鋼。也進一步驗證純高爐企業廢鋼消耗比下降的原因。

四、期現雙雙走弱——抑制廢鋼價格的表現(以螺紋鋼為例)

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房地產、鐵公基、水電站等下游工地均延遲復工,鋼材需求停滯,與此同時,長流程鋼廠依然正常生產,Mysteel調研163家鋼廠一季度高爐開工率64.78%,較2019年均值下降1.74%;產能利用率74.74%,較2019年均值下降1.39%。在此情況下,螺紋鋼庫存大幅增加,於2020年3月13日創下歷史新高,總庫存為2176.89萬噸(35城市社會庫存+鋼廠庫存),較2019年最高值1359.25萬噸依然高出817.64萬噸。

面對高位運行的庫存、持續增加的產量,去庫存化壓力巨大,螺紋鋼價格表現出震盪向下的態勢,截止2020年4月3日,SHFE螺紋鋼結算價為2879元/噸,螺紋鋼20mm HRB400現貨價格為3589元/噸,較春節前分別下跌600元/噸(跌幅17.25%)、245元/噸(跌幅6.39%)。螺紋鋼價格持續回落,廢鋼市場信心受挫,必定抑制廢鋼價格的表現。

圖表5:螺紋鋼期現價格

深跌之後,後期廢鋼價格將何去何從?

對於後期價格走勢,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兩點展開分析:

一、廢鋼進口有望放鬆,其意義重大。

4月初,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在接受世界金屬導時表示,廢鋼鐵資源利用是帶有戰略性的問題,特別是未來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加大,國家應重視廢鋼鐵資源的獲得和利用。進口廢鋼鐵與進口鐵礦石相比,對鋼鐵工業的排放物減少、環境改善是有好處的,進口合適的廢鋼鐵應該鼓勵。進口廢鋼鐵曾經出現過一些問題,如夾帶危險品、汙染物等,這是絕對不允許的。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搞好管理,要有引導、有選擇的進口而非無限制的放開進口。

另悉,為應對海外礦山因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造成供給的不確定性,國家相關部門或給予相應鋼鐵企業產能核定後確定的相應廢鋼進口配額,具體如何施行落地,有待進一步跟蹤。

就廢鋼進口事件來論,其意義重大。一方面,一旦廢鋼進口放開,直接對沖國內廢鋼價格,間接抑制鐵礦石價格的上漲,有效降低鋼鐵產業的成本;另一方面,擴寬我國鋼鐵產業原材料採購的渠道,鐵礦石與廢鋼相輔相成。

據瞭解,目前國外廢鋼的價格均為當地到岸價格,其中美國的價格為到東南亞主要國家的CFR價格(相當於到中國的價格);國內的價格是到廠付款的價格,而國外的是裝船付款的價格(以L/C信用證為結算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國外H2、HMS1/2(80:20)此類廢鋼相當於國內的中型廢鋼,因此,以中廢價格來比較相對合理。

伴隨著我國廢鋼價格持續回落,2020年國內外價差不斷縮小,截止4月3日,我國與國外價差在350元/噸左右,進口優勢並不明顯。另悉,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國外諸多鋼鐵企業限產停產,廢鋼需求必定回落,與此同時,產廢企業也停產,國外廢鋼市場呈現出供需雙降的格局。

另外,國外擁有完整的廢鋼供應體系,一旦鋼鐵消費下降,廢鋼供應也會下降,且國外廢鋼成本高於國內,主要是人工成本高企,所以,筆者預計短中期內國外廢鋼價格或小幅下跌,但幅度有限。從國內外廢鋼價差來看,我國廢鋼下跌的空間有限。

圖表6:國內外廢鋼價差情況

深跌之後,後期廢鋼價格將何去何從?

二、著眼國內廢鋼市場,再度迴歸基本面。

在國外廢鋼市場價格下跌空間有限的情況下,著眼國內廢鋼市場,廢鋼需做好鋼鐵價格平衡的穩定劑,主要體現在三點:

1、廢鋼成本解析,底部價格有支撐。

從廢鋼成本來分析,回收廢鋼所涉及的主要成本是勞動力成本和加工中使用的能源,廢鋼從消費者收集,運輸到處理場地,最後轉移到鋼鐵廠的費用相當高,合計計算決定了回收行業生存所需的最低廢品價格(包含投資成本、加工成本、人工成本、運輸成本、鋼廠扣押、三項費用等)。根據我們調研得知,目前我國廢鋼底價或在每噸1600元(含稅)。

一旦低於此成本,絕大多數商家不願收廢鋼,且當前因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外出收廢鋼風險較高,沒有足夠的利潤,社會回收廢鋼量有限。

2、成材利潤水平,決定廢鋼需求強與弱。

成材價格的表現直接影響鋼廠的盈利狀況,一旦螺廢差擴大至1200元/噸以上,電弧爐鋼廠有利可圖,復產積極性必然提高。截止4月3日,螺紋與廢鋼價差在1260.96元/噸,電弧爐鋼廠加速復產,廢鋼需求勢必提升。

3、鐵廢差在120元以上,廢鋼經濟效益體現。

以華東市場為例,2017年生鐵與廢鋼平均價差為743元/噸,廢鋼經濟效益巨大,長流程鋼廠在提高轉爐廢鋼比的同時,積極往高爐中添加廢鋼比;2018年生鐵與廢鋼平均價差為494元/噸,長流程鋼廠廢鋼比進一步提升,部分鋼廠在鐵水溝中添加廢鋼;2019年平均價差為129元/噸,廢鋼經濟效益降低,高爐&轉爐廢鋼消耗比下降至15%以下;截止4月3日,2020年生鐵與廢鋼平均價差為74元/噸,個別鋼廠廢鋼比下降至8%以下。

經測算,一旦鐵廢差在120元以上,長流程鋼廠有意添加廢鋼使用量,廢鋼需求也將提振,反之,則傾向使用鐵礦石。按照4月3日即時價格來看,現華東生鐵價格與廢鋼價差在250元/噸,廢鋼經濟效益有所體現,長流程鋼廠有提高廢鋼消耗比的條件。

隨著螺廢差、生廢差的擴大,廢鋼經濟效益有所好轉,電弧爐廠有利可圖,復產積極性必然提高,長流程鋼廠亦開始加大廢鋼使用量,廢鋼需求勢必提升。但是從成材的價格表現來看,螺紋鋼、鋼坯均以弱勢運行為主,必定抑制廢鋼價格的表現。與此同時,鐵礦石有回落風險,或將從80美金下跌至70美金以下,進一步拖累廢鋼行情。至於未來廢鋼進口或將放開,消息面的影響料大於實質性的影響。綜合來看,筆者認為短中期內廢鋼價格仍有下行的空間,但是幅度有限,當前屬於探底的過程,預測華東重廢現金價格2000元/噸為安全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