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嘴裡的『陪娃』,我卻累到心梗搭支架?

#輔導兒子學習起衝突媽媽氣得跳河#近日,上海,劉女士在家輔導兒子作業時,跟兒子起了衝突,一氣之下跳河輕生。消防員趕到現場營救,劉女士哭泣稱:“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他就希望我去死啊……”最終,劉女士被成功救上岸。

家長們應放下功利心與焦慮感,科學適度地參與孩子的成長就好。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當代女人快速衰老的真正元兇:陪娃寫作業;夫妻之間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輔導孩子寫作業,你卻活得像單身……因為陪娃寫作業,類似的段子層出不窮,甚至還有一份推薦給陪讀家長的“專業”書單在網絡上流傳,其中包括《莫生氣》《論持久戰》《強迫症的自我恢復》,最後一階段則推薦了一本《活著》。

為什麼你嘴裡的『陪娃』,我卻累到心梗搭支架?

現在,家長們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但親子陪伴的本質是增進親子間情感,而陪寫作業,對家長對孩子,都是一種煎熬。對家長來說,工作一天已經很累了,再遇到一個親生的“笨”孩子,想不發火都難。而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無所適從,也不會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因為家長的錯誤陪伴,還可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甚至讓孩子越來越厭學。這種助長不良習慣、破壞親子關係的陪伴並不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

俄羅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心平氣和的、認真的、實事求是的指導,才是家庭教育的應有外部表現,而不應當是專橫、憤怒、叫喊、央告、懇求。”成功的教育應該建立在良好關係的基礎上,畢竟生活不止眼前的作業,還有未來一大堆的作業。

一個朋友,常常要將工作帶回家,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她也會把電腦拿到桌前,告訴孩子:“

你好好寫作業,媽媽在旁邊工作,咱們一起努力。”然後孩子寫作業,媽媽工作,互不打擾。這種溫馨的“陪娃”畫面,讓眾多媽媽羨慕不已。更重要的是,在這種輕鬆的氛圍中,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朋友家這種陪寫作業的狀態持續了一個學期,現在放學後孩子會自覺地拿出作業,不用催、不用陪。

而我們有些家長,為什麼陪娃寫作業會累到心梗搭支架?因為這種陪與其說是“陪”,不如說是“監督”。現在焦慮的家長太多了。為什麼這麼焦慮?郭德綱的一句話或許道出了真相:“望子成龍的父母,都不是龍。”當期待與現實發生衝突,焦慮因此產生。家長應該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於焦慮,更不要把自身的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因為無論怎樣焦慮,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長的不確定性,生命這麼長,前面的焦慮消失,後面的焦慮還會接踵而至。家長們應放下功利心與焦慮感,科學適度地參與孩子的成長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