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老农用15年抄四大名著共390万字,为何花300元将作品寄香港?

76岁老农用15年抄写四大名著共390万字,为何花300元将作品寄香港?

对于今年已经76岁高龄的吴诗光来说,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的一生却不是平庸的。

他虽然是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但是他一生都与书法结缘,在他76岁的生命旅程中,他用15年抄写了390万字的四大名著,又用10年给自己写了一本自传,还花了300元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寄到香港!

76岁老农用15年抄四大名著共390万字,为何花300元将作品寄香港?

图为吴诗光

今年76岁的吴诗光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年过七旬的老者,他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只是满头白发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76岁老农用15年抄四大名著共390万字,为何花300元将作品寄香港?

镜子里的吴诗光

说起吴诗光与书法的情缘,还得从他年轻时候说起。

50年代,吴诗光开始上小学,那个时候的小学还是用毛笔写字,并且没有墨汁,写字用的墨都是自己自己砚台里墨的,于是一到上课时间,教室里满是“嚯嚯嚯”的墨块和砚台相互摩擦的声音,虽然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是现在的吴诗光却说那是最快乐的时光。

时间到了1962年,吴诗光也到了从农校毕业的时候,因为父亲身体不佳,所以他没有选择留在农校的可能,从此他就真正走进了农村这所“农校”。

76岁老农用15年抄四大名著共390万字,为何花300元将作品寄香港?

吴诗光的老照片

对于吴诗光来说,农村生活并不都是单调乏味的,因为他乐在其中:白天种地,晚上写字。

每至岁末,村里50多户人家的春联都是吴诗光承包了的,有些村民甚至还把装土用的箩筐拿来让他写字。

写字让吴诗光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也让他体会到了快乐。

选择抄写四大名著是在1991年。

有一天,吴诗光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书法爱好者手抄《红楼梦》的消息,刚开始吴诗光很吃惊,也觉得不可思议,但随即他也决定手抄名著,而且要抄四大名著。

吴诗光依然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练字,只不过他多了一件事情要干,那就是抄写四大名著。

76岁老农用15年抄四大名著共390万字,为何花300元将作品寄香港?

吴诗光抄写的四大名著

用时15年,吴诗光终于抄写完四大名著,共计390万字,其中,因为对抄写好的《三国演义》不满意,吴诗光又重新抄写了一遍!

76岁老农用15年抄四大名著共390万字,为何花300元将作品寄香港?

吴诗光的小楷

吴诗光把这些抄好的名著用宣纸装订成长1.8米,宽0.20米的书本,放在木箱里保存起来,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吴诗光觉得这是他最自豪的事情!

76岁老农用15年抄四大名著共390万字,为何花300元将作品寄香港?

吴诗光保存在木箱里的抄写的四大名著

抄写完四大名著之后,吴诗光又做了两件常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1997年,临近香港回归的时候,吴诗光一心想着将自己的作品“字中字”寄往香港,送给当时即将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

但是,寄去香港要花费300元的邮费,这可让吴诗光犯难了。

据吴诗光说,在1997年,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来说,300块钱实在是太多了。

最后,在儿子的支持下,吴诗光将自己3万多字的“字中字”对联作品寄往香港并且送到了董建华的手里。

76岁老农用15年抄四大名著共390万字,为何花300元将作品寄香港?

吴诗光的“字中字”

过了几个月,董建华让自己的助理专程给吴诗光回复了一封感谢信,写封信吴诗光一直珍藏着。

几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吴诗光已经变成了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他想要留下一点人生足迹。

于是他在抄写完四大名著以后,又开始给自己写自传,回首往昔,吴诗光很是感慨,他从自己8岁开始写起,一直记录到2011年,整整60年的光阴,化作了吴诗光笔下的10万个文字。

因为自己的名字里有“诗光”二字,所以他给自己的这一本自传取名为“时光岁月”,厚厚的一沓纸记录了吴诗光的岁月年轮!

76岁老农用15年抄四大名著共390万字,为何花300元将作品寄香港?

吴诗光的自传

从抄写390万字的四大名著到把作品寄往香港,再到后来给自己写10万字自传,吴诗光始终是一个走在路上的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他也乐意这样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