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落花無言,人澹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不管是千年前技術落後的古代還是便利先進的現代,學習知識就離不開“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從最原始的石碑雕刻、竹簡刻畫,再到後面的筆墨紙硯,書寫工具的變化,其實也代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畢竟唯有實物記載的東西才得以廣泛傳播,傳承千年才有實現的可能。

今天,卡卡就來和大家一起來八一八我國文房四寶的歷史演變,其中有些看似平凡不起眼,但說不定比你現在住的房子還要貴!

文·房·四·寶

中國的古代用具,獨具一格,既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風俗,又為世界文化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貢獻。其最典型的是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書寫工具:紙、筆、墨、硯。

而文房四寶之名,大多數學者認為是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在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也屢有變化。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以及(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而在宋朝以後,“文房四寶”則特指(安徽宣城)宣筆、(安徽徽州歙縣)徽墨、(安徽宣城涇縣)宣紙、(安徽徽州歙縣)歙硯、(甘肅卓尼縣)洮硯以及(今廣東肇慶,古稱端州)端硯。

但是在元代以後,(浙江湖州)湖筆漸興,宣筆漸衰,直到改革開放後,宣筆才漸漸恢復了以往的生機。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文房四寶:筆

現代文明社會,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的普及,除了學生,大部分人平常都不怎麼寫字了,拿起筆來甚至有時都忘記該怎麼寫字了。

毛筆,是古代中國與西方民族用羽毛書寫風采迥異的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雖然現在流行用鉛筆、圓珠筆、鋼筆等書寫,但卻是無法撼動毛筆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我國的書寫用筆起源很早,而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夏商時期的彩陶花紋以及甲骨文等,可看到些許開始用筆的跡象。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已經開始製作和使用書寫用筆了。那時筆的名稱繁多:吳國叫“不律”、燕國叫“弗”、楚國叫“幸”、秦國叫“筆”。在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才有了“筆”的統一稱,一直沿用至今。

據傳毛筆為蒙恬所創,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縣侯店,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家家戶戶就會如同過年般,包餃子、飲酒慶賀,以此來紀念蒙恬。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不過由於毛筆易損,不好保存,所以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在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就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

其後,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筆、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出土的秦筆,及長沙馬王堆、敦煌市懸泉置和馬圈灣等地區出土的漢筆、武威的西晉筆等都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文物資料。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文房四寶:墨

墨,或給人稍嫌單一的錯覺,但卻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藉助於這種獨創的材料,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

而墨的傳統制作非常講究,從製成煙料到最後完成出品,其中還要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並有一個模壓成形的過程。

上等的墨極為細膩、香醇,而細膩的程度主要取決於加工時搗杵的次數,搗杵次數愈多愈細膩,上等的墨就需經過上十萬次的搗杵操作。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在人工制墨髮明之前,一般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出土的一些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留下了最原始用墨的痕跡。

據文獻記載,古代的墨刑(黥面,一種刑罰)、墨繩(木工所用)、墨龜(占卜)也均曾用墨,經過這段漫長的歷程,直到漢朝才開始出現了人工墨品。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墨刑又稱黥刑、黥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上刺字或圖案,再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誌。

墨刑對犯人的身體狀況實際影響不大,但臉上的刺青會令犯人失去尊嚴。既是刻人肌膚的具體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恥辱、使之區別於常人的一種恥辱刑。墨刑是奴隸制五刑中最輕的一種刑罰。

據東漢應劭《漢官儀》記載:“尚書令、僕、丞、郎,月賜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後來用模壓制,墨質堅實。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在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後主李煜的賞識,全家賜國姓“李氏”。從此“李墨”名滿天下,後來到了宋朝李墨的產地歙縣,改名為徽州,自此“李墨”也隨之改名為“徽墨”。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文房四寶:紙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

人們普遍認為,紙是由東漢時期的蔡倫發明的,但經過後來的考古研究發現,卻對此定論產生了質疑。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古紙,均是根據其出土的地點而被冠名,從出土古紙自身的年代順序,可以分別排列為: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懸泉紙、馬圈灣紙、居延紙,西漢晚期的旱灘坡紙。

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

這些紙不但出現的時間早於蔡倫紙,而且有些紙上還有墨跡,說明這些紙早已用於文書的書寫。不過最後定論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那在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是採用什么來作為記事材料的呢?

根據現有的史料記載,人們最早是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便解去。後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也就是“甲骨文”。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在青銅器出現以後,便開始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即“金文”/“鐘鼎文”。再到後來,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dú)”,同時,有的也寫於絲織製品的嫌帛上。

而在先秦以前,除以上記事材料外,還發現了刻於石頭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到了西漢初年,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即便對古紙的發明者存有疑惑,但蔡倫的改進造紙術,使得書寫工具得以普及,為世界文化的傳播作出卓越的貢獻是無可否認的。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文房四寶:硯

硯臺,別名潤色先生,所謂“四寶硯為首”,正是因為硯質地堅實,是文房四寶中能傳世最久的緣故。

硯的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開始是以筆直接蘸石墨寫字,後來因為不方便,無法寫大字,便有人想到了可先在堅硬東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磚、銅、鐵等,再蘸取寫字。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於是隨著墨的使用,硯臺也遂漸成形,古時以石硯最普遍,直到現在經歷千年的考驗,仍以石質硯臺為最佳。在70年代發現的陝西姜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出土了一套千年前的繪畫工具,其中有石硯、研棒及硯蓋。

可以作硯的石頭極多,我國地大物博,到處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種石頭,所以產硯的地方可說是遍佈全國各地。

硯石一般以產地命名,我國出產有200多種硯石,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河硯、紅絲硯/澄泥硯。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其中端硯有“群硯之首“的稱譽,石質細膩、堅實卻幼嫩若嬰兒之膚,在唐代就已經非常出名了,唐代詩人李賀有句詩描述端硯的製作:“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大意是稱讚石工不畏艱辛,敢於攀登高處鑿取紫色岩石來制硯的精神。

此外,世界上最大、最昂貴、最神奇的一方龍硯,位於我國三亞南山南北財神殿,是由一塊極為珍貴的紫翠石雕刻而成,由二十多位雕硯大師歷經六年精雕而成。

運用了中國流傳幾千年的傳統雕硯手法,集平雕、浮雕、透雕於一體,巧妙地雕刻出56條神龍、三十二隻長壽龜、9只金鳳、組成三個硯池、左右為太陽和月亮形狀。

中間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寓意中華56個民族,三十二個省市自治區的繁榮和與日同輝,故名:“日月同輝龍鳳硯”

該硯1997年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並經國家財政部估價為一億零一百七十萬人民幣!

而中國的傳統文房用具,除了筆墨紙硯四寶以外,還有筆筒、筆架、墨床、墨盒、臂擱、筆洗、書鎮、水丞、水勺、硯滴、硯匣、印泥、印盒、裁刀、圖章、捲筒等等,這些也都是中國傳統書房中的必備之品。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不是吧?這些不起眼的筆墨紙硯,居然是比一套別墅還貴

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今天卡卡分享的這些內容也只是冰山一角,多瞭解歷史,多瞭解中國文化,或許就會明白“為何今天是這樣的?”

【古風在線】

卡卡與你下期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