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名“筆墨紙硯”,多聽聽市民意見|新京報快評

道路改名“筆墨紙硯”,多聽聽市民意見|新京報快評

▲當地的公示。

文 |思凝

近日,安徽宣城民政局在市政府官網上發佈了一則道路命名(更名)公示,擬以“文房四寶”為主題命名四條城市道路。其中,尚在規劃階段的蕪宣機場連接線擬命名為宣筆大道,寶城路擬更名為墨香大道,薰化路擬更名為宣紙大道,響山路擬更名為宣硯大道。

據新京報報道,29日當地最新回應,目前仍在收集意見階段,至6月9日前,均可接受不同意見,並形成最終方案。

而在宣城一家本地自媒體發起的投票中,75%的參與者不贊同更名。

宣城要以此擴大“中國文房四寶之城”的知名度,不過,宣城市民卻表達了不同看法,有市民表示,“寶城和薰化都是宣城古城門的名字,這樣一改,歷史記憶都沒有了。”在網上,更有人直言新名字不好聽——這些名字因為太直白而顯得有些“土”,意在與文化強行掛鉤,反倒失了文化韻味、歷史厚重。

宣筆、墨香、宣紙、宣硯——我們相信,當地相關部門在選擇道路和命名時,也是頗下了一番功夫。想要為當地的特色文化尋找載體以提升知名度,本無可厚非。

但通過修改路名來為特色文化“正名”卻有待商榷。

道路改名“筆墨紙硯”,多聽聽市民意見|新京報快評

▲市民意見

首先,更改路名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從城市管理角度,要更換門牌、路牌,工作量不小,所需經費恐怕也不會少;而對沿線民眾和單位來說,影響更是不言而喻。市民要更換身份證、戶口本,商戶要修改營業執照、稅務證件、宣傳材料、營銷手冊等,這些費用誰來承擔?

即便政府部門“兜底”,為解決後期相關牌照的變更提供專項資金,但民眾為此無端耗費的精力、時間成本又該如何計算?

另一個角度看,城市內道路更名的內部影響顯然大於其外部影響。道路改名“筆墨紙硯”,對城市外部形象的影響可以說微乎其微。外地遊客大概率不會千里迢迢奔赴宣城去參觀“宣紙大道”“墨香大道”。比起路名來說,當地對傳統文化的有效開發和利用,才是提升知名度的關鍵。

城市路名更改關係到市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市民享有充分的表達權和決定權。國務院在1986年頒佈的《地名管理條例》中明確,“可改可不改的和當地群眾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

涉及社會公眾切身利益的行政決策徵求民意,這既是程序要求,也應是城市管理者的自覺。希望宣城此番能夠充分收集並尊重市民意見,並以公開的方式對民意徵集情況予以反饋,讓最終決策體現民意的最大公約數。

□思凝(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