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第一书记张海龙:党建引领 写好乡村振兴答卷

“很满意!俺村现在可好了呢。”临沂市临沭县郑山街道和平村张女士说,“我们村这两年真的是变化很大。”

老百姓的一句“满意”,对第一书记张海龙来说尤为珍贵也十分欣慰。这句话的背后,是他夜以继日、全力以赴为老百姓奔波的回应。战争年代,战士们为守护百姓家国身赴战场;和平年代,第一书记在另一条战线为百姓的好日子奋斗拼搏。“乡村振兴,老百姓是出卷人,既得和平村百姓的信任,我就要写好这份答卷。”张海龙说。

临沂第一书记张海龙:党建引领 写好乡村振兴答卷

第一书记张海龙(右二)为75岁以上群众发放救助物资。

俯下身子实干 送出美丽乡村“大礼包”

临沭县郑山街道和平村,由白石官庄和稻埝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2018年4月,市纪委监委派驻临沭县郑山街道和平村第一书记张海龙第一次来到了和平村。驻村伊始,他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村庄各项工作均较为滞后,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时常出现水涝问题……

“之前我种了82亩辣根,是因为那年水涝全淹死了,赔了11万多……”村民王统坤向他诉苦。走访中,很多村民都反映,和平村由于村东小沙河两侧农田地势低洼,河流泥沙严重淤积,每逢汛期,泛滥的河水都会淹没近2000亩良田,造成周边4个村的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张海龙在走访调研、切准病脉之后,与时间赛跑,赶在汛期来临之前,争取到了6万元资金,由街道出面协调河道沿线4个村庄同时进行河道清淤治理工作。经过1个月的清淤治理,河道初步改造基本完成。

小沙河完成治理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么多年没解决的问题,第一书记这么快给解决了!”村民们津津乐道,感受到了两位第一书记的“诚意”。正是这份有诚意的“见面礼”,拉近了张海龙与村民的距离。

此后的时间里,在张海龙的积极奔走下,村里又修筑户户通道路1.3万平方米,铺设沥青路面1500平方米,实现了村内道路全硬化;推动了村子的美化提升工作,投入资金136万元对全村进行绿化美化,打造党建、孝赡、法治、廉洁4条主题街道;修筑下水道4863米,铺设3700米路沿石、1100米水泥盖板,彻底解决村内排水问题,全村道路焕然一新。

不仅如此,村子里还填埋了臭水沟,并在其上打造健身广场、休闲长廊、文化广场3处,村民休闲娱乐有了新去处。天气晴好的傍晚,村民们也会像城市里的居民一样,在饭后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给一天忙碌的生活写上惬意的结尾。

临沂第一书记张海龙:党建引领 写好乡村振兴答卷

夯实党建“末梢”建强乡村发展先锋队

基层党建工作不好做,张海龙在驻村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村里第一次召开党员大会时,情况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个别党员迟到、到会率低、说话的、带孩子的……认真听会的人不足半数。“村子的未来发展,村两委的作用非常关键,只有加强党建,建强基层党支部,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才能确保村庄可持续发展。”张海龙说。

一届第一书记的工作只有两年,两年之后村庄的发展归根结底还要靠支部、靠党员。怎样建强基层党组织,又如何谋长远?张海龙苦苦思索。

为此,张海龙为村子开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药方”。一方面严格落实党员集中学习日制度,加强纪律约束。针对部分党员参会迟到早退等现象,严格实行考勤制度,将6名长期不参会的党员转到街道集中管理,铁的纪律增强了党员的党性纪律观念;另一方面,加强阵地建设,提升为党员群众服务水平。经过多方协调,村子里投资200余万元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内设党员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党员开展活动有了新阵地。

“同时,我们非常注重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后备力量。先后发展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培养后备干部5名,确保村庄发展‘后继有人’。”张海龙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工作组还加强了网格化管理,为每名党员压实工作责任,制定“网格化”管理制度,将和平村划分为6个区域,实行“村干部包片、党员包巷、村民包自家门前”的工作模式,将美丽乡村建设及村级事务管理分解到各网格,工作成绩实行季度考核制,党员干部压力大了、责任重了、积极性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也随之上升。

在张海龙看来,只有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民服务能力、干事创业激情,工作组撤点之后,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留下一不走的工作队,切实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

变“输血”为“造血” 促乡风文明产业兴

截至目前,张海龙所在的第一书记工作组已累计为村子争取资金2419万元,两年的时间,村庄破茧成蝶被定为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这一点,老百姓感触最深。“村庄建设得越来越漂亮,咱老百姓和平村的男青年找媳妇都好找了。”村民私下里说。其实,这句看似玩笑话背后,洋溢着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而这份幸福感和自豪感,不仅来自于村容村貌的改变,也来自于老百姓渐渐鼓起来的口袋。

“发展村集体经济一定要实事求是,突出一个‘稳’字,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考虑村民需求与乡镇发展规划,结合本村优势资源,提高集体与村民的收入,让村民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中,提高村民的参与感,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对于村子的产业经济发展,张海龙有自己的想法。

在工作组和村两委的推动下,村子通过“四步走”的方式实现村集体增收,变“输血”为“造血”。

2018年5月,张海龙协调资金30万元购买加工设备出租给三兴食品厂,出租后,年收入租金2.4万元;同年4月,村里投资30万元新上户用光伏项目56.65KW,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益就4.4万元;2019年12月,协调15万元的村集体光伏项目,年收益1.2万元。2019年12月,出租党群服务中心门面房,年收益0.7万元;通过清产核资,收回土地承包费4万元;2019年6月,多方协调工业建设用地指标10亩,拟建设标准化厂房,该项目已与气动离合器加工厂家达成初步意向,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这些集体项目的增收,也带动了相关村民的收入,而今,和平村的村民活得越来越有底气,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村里连续开展了趣味文体大赛、“四德榜”先模人物和“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有效地引导村民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文化生活习惯。

临报融媒记者 英子

临沂第一书记张海龙:党建引领 写好乡村振兴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