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城裡古老的梳兒巷

鎮江城裡古老的梳兒巷

鎮江是座有故事的城市,在古老的街巷裡一眼能望千年。這一條條街巷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記錄著古今變遷的歷史。梳兒巷就是這樣一條古巷,古巷南北長不過幾百米,在這幾百米的古巷裡,承載著千年文化,也展示著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

梳兒巷在壽邱街東南。據史料記載,壽邱山與夢溪園巷之間曾經流淌著一條美麗的關河,關河消失後留下了幾條有名的街巷,梳兒巷就是其中一條。據宋《鎮江志》記載,梳兒巷曾被稱作“上河巷”,元、明、清時期稱為上河街。後來由於巷內多處設置機房,人們就稱之“梳兒巷”了。如今這僅有的幾百米長的古巷隱藏在高樓大廈裡,就連巷子的名牌也被旁邊的店面所遮擋。

因要送小外孫女上學,我每天都要穿越梳兒巷。梳兒巷的西側仍保留著老樣子,陳舊低矮的老式房屋,住著人的大雜院,鄰里和諧,相互守望。梳兒巷的東側則是另一番景象——幾乎全是現代化的高樓。走在古巷內,感覺它就是一條從清代貫穿到現在的時間線,在這裡既能見到清朝的建築,也能見到民國時期的老樓房,當然也少不了現代化的高樓。


鎮江城裡古老的梳兒巷

育嬰堂


早幾天,我與上海的朋友聊天,他提到鎮江的古巷時,提起他女兒曾在梳兒巷小學讀過書。不過,梳兒巷小學在十多年前併到紅旗小學了,現在是京口區老幹部局在這兒辦公。在京口區老幹部局的隔別就是“育嬰堂”舊址,大門的上方存有“育嬰堂”的匾額,左側是刻錄著“育嬰堂”的方磚,這是市文管部門設立的文物保護單位標誌。從大門往裡看去,房屋有好幾進,居住著許多人家。據說,“育嬰堂”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在嘉慶年間又進行重修。它在大門北面專設一窗口,供人為棄嬰者投放嬰兒,堂內尚存碑石記載著其歷史。現在“育嬰堂 ”以及“毛氏宗祠”的大門仍是當年的式樣,大門厚厚的木板表層用鐵皮包裹著,一個個鉚釘依然清晰。

梳兒巷裡曾經還有一座尼姑庵,以及一些大戶人家的豪宅,巷頭還曾聳立著一座牌坊。這座牌坊一直保存得很好,後因城市建設移往別處了。但依然可以由此想像出梳兒巷繁鬧的樣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為了方便人民群眾工作生活,在梳兒巷內建立了糧站、旅社、小學等,使古老的梳兒巷又煥發出新的光彩。


鎮江城裡古老的梳兒巷

毛氏宗祠

2004年我在潤揚大橋指揮部工作時,大橋指揮部正籌建茅以升紀念館。時任總指揮的吳勝東先生問我:“茅以升的故居在鎮江市內的梳兒巷,你知道嗎?”說實在的,這事我還真不清楚。後來,我幾次去巷內察看,也尋問過幾個人,人家都不太清楚。最近我又再次打聽此事,有人告訴我,茅以升故居就在梳兒巷附近的一條小巷內。李德柱先生更是直接告訴我,茅以升故居所在的草巷緊靠梳兒巷,不過茅家祠堂就在梳兒巷內。

從梳兒巷北端往南行走,南端盡頭牆上有一塊不大的方磚,簡要介紹著梳兒巷的歷史:梳兒巷在明清時,稱作“上河街”,“清末時紡織業發達,因巷內多設機房,織機上有部件‘梳櫛’,後習稱梳兒巷。宋武帝劉裕的舊宅基也位於此巷內的壽邱山上,即辛棄疾詞中‘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