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困境與對策淺探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困境與對策淺探

文|蔣敏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湖南長沙)

在我國,中小企業是現代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 40 年來,中小企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2017 年 8 月 1 日中國報告大廳發表的《中國中小企業數量 分析》中顯示,在我國企業總量中,中小企業佔比高達 99%。中國 60% 的 GDP、50% 的稅收和 80% 的城鎮就業都由中小企業貢獻完成。但創辦中小企業的失敗率較高也是不爭的事實,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 3~5 年,這與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有很大的關係。

財務管理主要是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進行管理,涉及的面很廣,企業 的盈利能力、負債狀況、營運能力和發展都和財務管理的好壞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企業財務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主要圍繞企業的投資管理、籌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資產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來 展開工作。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財務管理工作。

一、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困境

(一)籌資渠道窄、籌資困難

我國的中小企業雖然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高比例,但由於其經營規模小、市場應變能力差、 抗風險能力弱等原因,其籌資渠道十分狹窄。通常一般的中小企業只有投資人投入的資金和 銀行借款兩種資金的來源。一旦需要擴張或償債等增加籌資,企業就顯得捉襟見肘,籌資無 門,十分艱難。這就給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掣肘,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 生存。

(二)盲目投資

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規模的限制,可以進行的投資項目本就不多,加之企業管理者自身水 平的限制,且缺乏合格的財務管理人員,或財管人員不具備相關的財務管理知識儲備,不能 將財務與管理進行適當的結合,導致企業在進行投資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沒有做相應的投 資項目可行性分析。對投資項目缺乏瞭解或者瞭解不夠透徹的情況下,就拿出資金來投資, 顯然是不明智的選擇。

(三)資產管理混亂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由於管理制度不健全,會出現對於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入賬和管理 不嚴格導致設備陳舊落後或頻繁修理;缺乏對現金的有效管理,導致現金閒置或短缺現象時 有發生;應收賬款壞賬率高;存貨管理不當導致毀損和浪費等現象。

二、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政府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不夠

我國政府對於大企業的關注較多、扶植力度較大,但對於中小企業的扶植較少,缺乏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支持。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很少,擔保機制也不完善,大企 業可以採取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來籌資,而中小企業則缺乏相應的籌資渠道和方式,這也 是造成中小企業籌資困難、舉步維艱的原因。

(二)中小企業管理者普遍缺乏財務管理觀念

我國中小企業有很多是由民營企業發展而來的,他們的管理者大多缺乏財務管理觀念, 對財務的理解較為狹隘。他們普遍認為,企業只要有記賬算賬的會計人員就可以了,能夠核 算企業的資產利潤狀況、向稅務部門報稅即可,完全沒有意識到企業的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和 資產管理這樣一些財務管理的內容也會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和長遠發展,管理觀念還停留 在過去老舊的會計核算模式下。對財務管理不夠重視。

(三)中小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難以分離

我國的中小企業,大部分是由個體性質的企業和家族企業發展而來的,這樣的發展史意 味著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和所有者是同一人,這種經營權和所有權的統一導致了中小企 業的家族式管理和領導集權化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下,可能導致中小企業缺乏定量和嚴格 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執行不嚴、不到位或者事後不能相應的處罰,從而導致管理混亂。

(四)缺乏系統的財務管理制度

中小企業高度統一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弊端的存在,使得其財務管理制度缺乏或者不健全, 沒有有效的管理機制,企業在決策時具有主觀性和隨意性,缺乏對籌資、投資和資產營運等 管理中的定量計算和分析,導致籌資成本高、風險大,投資失敗等不良後果。

(五)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不嚴

中小企業的規模小,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些多個崗位由一人擔任,不相容職務未進行有效的分離,容易產生舞弊漏洞。同 時,內部監督制度缺失,職務和人員都缺乏有效的監督,內部控制的漏洞不容易發現和改進。一些決策和命令缺乏有效的審批程序,越權操作現象較多;決策得不到有力的執行,造成經營效率低下。

……

(本文摘自《廣東經濟》雜誌,全文詳見《廣東經濟》2019年第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