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泸州城垣的历史沿革

泸州从汉至宋初没有城廓,到宋时,“仅设篱寨”;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 年),“始易以木栅”;宋元丰六年(1083 年),帅臣王光祖差厢军1500 人,展筑土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 年),以“邻近夷人,武备不可失葺”为由,“濒江用石叠砌,就上筑城,修建城橹”;宋政和五年(1115 年),泸州城垣得到一次工力浩大的修筑。东壁以石砌堤筑城,其余三面筑土城。

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 年),在旧有土城的基础上,修筑泸州砖石城,使之初具规模。东壁:“濒江,以石砌堤筑城,石堤高一丈,长五百八十五丈,外增筑土城五尺,鹊台女墙七尺,通高二丈二,下阔二丈,上收面一丈”;南、西、北:“三面并筑土城,计六百六十四丈,鹊台女墙七尺,通高一丈三尺,下阔三丈,上收面一丈五尺”;城围:“一千二百四十九丈,周城之墓六里三百三十八步”。土城四周“皆起屋益护。城守屋,围敌马,面瓮城门楼”。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 年),帅守冯楫再次扩建,在东壁“偏自南之北”,筑一条长五百八十五丈石甃土堤,城廓面积增为九里一十八步,至此,泸州城“壮丽甲两蜀”;

宋嘉定十年(1217 年),范子长重修泸州城廓;

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 年),知州魏了翁再次修建泸州城郭,外城修城门九道,里城修城门四道。经过两宋的苦心经营,泸州宋城的格局在长、沱两江汇合处矗立起来,泸州城廓由罗城(外城)和里城(子城)组成,罗城共有九道门,分别为:东—通海门(东门)、通津门(大善门);东北—临江门(会津门);南—来远门(安夷门,即南门);东南—敷政门(凝光门);西—保障门(兴化门,即西门);西南—汲水门(小西门);北—朝天门(大北门原来这才是泸州的朝天门);西北-济川门(小北门)。子城有四道城门,即南谯门、衙东门、西门、东北门。明、清以后的泸州城是在宋城这一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 年),黄甫森修筑毁于兵乱的泸州城,又加修外城,南至长江,北至沱江,城周10 余里。明弘治八年(1495 年)2 月,泸州拓基修建城楼,并修城门六道。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 年),泸州兵佥事薛甲在城内建大观台(今钟鼓楼处),状如城门,中通车马,建楼其上,四望巍然。

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修建泸州城外廓,全长约5 公里,经龙透山。清同治二年(1863 年),对外城垣进行补筑,改名龙透关。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重修拱极门(北门)和会津门楼堞。民国七年(1918 年),大北街城垣崩溃数十丈,筹资修葺。民国八年(1919 年),新建宝城门(西门)楼堞。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民国十一年(1922 年),拆除小较场城垣一段。民国十三年(1924 年),新建泸州寅宾门(东门)城堞。民国十四年(1925 年),补葺,并增建小西门(今白招牌广场口处)。民国十八年(1929 年),拆寅宾门,在寅宾门至宝成门,会津门至平远路,拱极门至迎晖路等处修市街马路。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3 月,为利于防空和车辆往来,拆除会津门城楼。

1951 年3 月,修广场时拆除小西门。

1982 年,泸州市人民政府首次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城垣作为主要内容写入申报材料之中,为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申报做出了贡献。

1992 年12 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将泸州城垣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使泸州城垣的保护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1993 年,正式将泸州城垣的保护工作纳入《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997 年,首次将泸州城垣的保护工作纳入了《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8 年8 月,泸州市文化局向泸州市人民政府转报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关于酒文化一条街明代城墙保护意见的报告》,得到了泸州市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2004 年9 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发文《关于对报恩塔、古城墙等具有游览价值的历史性地段及街区严格进行保护的通知》,泸州城垣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得到了泸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2007 年6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泸州城垣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 年7 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发文公布了泸州城垣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报四川省文物局审批公布。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三大城垣情况

泸州城垣位于四川东南部、川滇黔渝交界处的泸州市中心半岛城区,是泸州自宋代至明清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建筑遗址。

泸州城垣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半岛城区,现存城垣由东城垣、北城垣、西城垣三部分构成,其中:东城垣包括凝光门、仁和城垣、会津城垣三段,北城垣包括三圣城垣、大北街城垣两段,原有小北街城垣在近年的城市建设中被拆毁,西城垣包括枇杷沟城垣和新发现的得胜街城垣。现存城垣总长1248.3 米,主要为明代所建,以青砂条石垒砌为主,除因局部自然风化、附着植物破坏外,保存基本完整。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东城垣

凝光门,即东城门,现仅存城门,保存较完整。位于新马路街下,由于在城市街道的发展过程,将过去的城垣拓宽成街道,故凝光门城门犹如路下的一座拱桥,是如今慈善路通往滨江路的路口之一。门洞呈拱形,总长22.5 米,通高4.3 米,进深10.25 米,门洞跨度3 米,高2.8 米,用长约1.22 米,宽约0.35 米的长方形条石横向砌成。桥从距地面1.42 米高处起圆拱,内圈用榫形条石,外圈用弧形条石券砌而成拱门,门上端至今仍残存长约0.85 米,厚约0.3 米,宽约0.6米的长条形石块砌成的栏杆。城门两端城垣俱毁成新马路街。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仁和城垣,现残存183.9 米,南起东门路,北抵和巷子,距东门路24.5 米处城墙陡然内收4.6 米,后继续由南向北延伸,南78 米,仅存风沙石墙基,北94 米城墙保存完整,结构清晰,收分式砌筑下厚上薄,下部墙基用大石(长约0.86 米,宽约0.28 米)垒砌而成,厚0.54 米上半部分为砖墙,两侧砖墙中间黄泥土夯填石块盖顶,厚约0.43 米,城墙总高约3.5 米,城垣路面宽度在3.1 米—5.7 米之间。

城墙中昔日城垛仍清晰可辨,基本呈等距离分布于城墙上半部分,垛宽0.5 米,高1.29—1.89 米,垛间距37 米,城垛在明、清维修中填实砖石,其轮廓仍清晰可辨。城垣在东门口端为城墙踏道,踏道宽1.7 米,由8 级条石踏步砌成。城垣在和巷子端设置多级踏道,接城墙路面一级踏道宽1.27 米,由4 级条石踏步砌成;二级踏道宽2.4 米,由9 级条石踏步砌成;二级踏道至三级踏道之间为1.1 米宽休息平台;接休息平台为三级踏道,宽3 米,由11级条石踏步砌成。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会津城垣,保存完整,南临仁和城垣,被和巷子隔开,北抵孝顺路,总长303.8 米,距和巷子12 米始见城墙,建筑结构和仁和城垣相同,高度相近,中部有过街楼(民国建筑)连接(现已拆除),西侧9.8 米处的烽火山墙式民居群。城垣路面宽度在4.4 米—5.6 米之间。城垣墙垛由砖石混合砌成,高1.2 米。城垣在和巷子端设置城墙踏道,踏道宽2.4 米,由23 级条石踏步砌成。城垣在孝顺路端未设置踏道,为条石铺砌缓坡式路面,坡度为8%。会津、仁和城垣东侧6.6 米处为大河街,街东150 米左右为长江。

北城垣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三圣城垣东段,东起大河街,西抵孝义路。总长84 米,城墙随地形起伏而砌,高度在3.6 米—5.4 米间,均由条石砌成。城垣路面宽度1.2 米。三圣城垣西段,总长120.9 米,东起孝义路,西抵大北街,孝义路街两侧残存厚达2.1 米的门墙,似为后代增开。城垣从陡坡崖脚开始上砌,通由条石砌成,高达7 米以上,同为收分式砌筑,

用大条石横砌,上部厚约0.51 米,石墙现在大部分为民房后壁。城垣路面宽度2.4 米,城垣墙垛由条石砌成,高0.9 米。城垣孝义路端设置城墙踏道,踏道宽2.4 米,由23 级条石踏步砌成。城垣大北街端未设置踏道,为条石铺砌缓坡式路面,坡度为3%。2007 年在泸州市文管所组织下曾进行过排危维修。

大北街城垣,总长145.2 米,东起大北街,西抵江阳北路的泸州老窖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大厦,北为陡崖。砌筑方式结构与三圣城垣相同,最高处达12 米。城垣路面宽度5 米,城垣墙垛由条石砌成,高0.9 米。城垣未设置踏道,为条石铺砌缓坡式路面,坡度为5%。

小北街城垣,东段已毁,仅残存西段103.8 米与枇杷沟城垣相连,建于环城公路南侧10米多高的陡坡之上,条石垒成,高约13 米。在近年的城市建设中被拆毁。北城垣通由条石垒成,依地势起伏而建,整个城垣由东向西攀升,中间部分为50 年代修建江城街道而破坏。


关于泸州老城城垣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西城垣

枇杷沟城垣,北起环城路与小北街城垣相接,南抵宝成路,总长308 米,由北向西南斜向弯曲爬升,墙体本身高度则由北向南降低,高度由4.3 米—7 米不等。通长0.8 米,宽0.28 米的长方形条石砌成,收分式砌筑,上部厚度约0.52 米。城垣路面宽度在3.6 米—4 米之间,城垣墙垛由条石砌成,高0.9 米。城垣在宝成路端为城墙踏道,踏道宽2.4 米,由16 级条石踏步砌成。城垣在环成路端残存楼台双向踏道,踏道宽1.9 米,由14 级条石踏步砌成。

得胜街城垣,为近期才发现的泸州城垣段,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得胜街(皂角巷旁),距皂角巷口15 米,东北距泸州医学院忠山门诊部10 米,背对广场车站。现可见部分长度为80 余米,其中广场汽车站内一段长度为21 米,残高3.5 米。其余部分长度为60 余米,残高4 米左右,覆盖在水泥层下。城墙由条石堆叠,为典型明代城墙建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