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1

第一次见面还不到半小时,9岁的哥哥就和5岁的弟弟打起来了。

哥哥使劲地掐着弟弟的脸:“把我的玩具放下,我的玩具你凭什么玩儿!”

弟弟被掐的痛了,也歇斯底里地哭喊:“我根本就没抢你的玩具!小气鬼!不玩儿就不玩儿!”

马上,屋里的哭喊就惊动了在客厅谈话的大人。

哥哥的母亲冲进屋,眼瞧着自己的儿子正在欺负着比自己小4岁的弟弟,自己毫发无伤,仿佛像松了口气一样,满不在乎地劝自己的儿子放开手,没有任何制止的动作。

弟弟的母亲心疼地看着自己儿子被掐红了的脸蛋,一时心疼就责怪了哥哥几句。

哥哥还没怎么样,他母亲倒是当即就不乐意了,“明明就是小的不懂事抢我们玩具,孩子不懂事,当妈的也不明事理!”

弟弟母亲听了,也沉下了脸,难听的话在嘴边绕了又绕,良好的教养所致,她最终没能把那些伤人的话说出口。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有人说,穷养富养,最贵不过教养,它无关贫富,却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

说出“孩子不懂事,当妈的也不明事理”的母亲,没能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理所当然的孩子会以大欺小、会理直气壮的顶撞大人“他抢我玩具,我就打他!”

从前听郭德纲相声的时候,无意中记住了这么一句话:“孩子在街上走,穿着打扮看出当娘的手艺,说话办事显出当爹的教养。”

换句话说,孩子的教养,就体现了父母的格局。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2

央视新闻曾解释过教养的相关定义。

教养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也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它关乎个人素养,关乎言传身教,关乎耳濡目染,关乎无形感化,一个有教养的人,所站之处即风景。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假如看到路边乱放甚至倒地的单车,你会怎么做?

湖北宜昌,一名13岁中学生,花了30多分钟将路边横七竖八倒地的共享单车一一扶起,擦干净,摆放整齐。

他说:“我把它们放好了,肯定会有人愿意骑它们”。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天津地铁车厢内,一成年男子肆意剥起大蒜,蒜皮撒了一地。在周围乘客都颇有意见时,一名身着校服的女孩默默蹲下,把地上的蒜皮都收在手中,带出车厢。

她说:“爸妈就是这么教我的呀!”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福建泉州,正值放学,突如其来一场暴雨打的人措手不及,泉州七中一名学生为正在推车的老人撑着伞,大部分伞面都倾向老人,毫不介意自己被淋湿。

他说:"没事,举手之劳而已。"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期就像是一张白纸,给他输出的思想是什么,他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他们还未真正形成自己善恶观的时候,他们待人接物所体现出的方式方法,无一不是在模仿他们的父母。

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如果没有人传授他良好的习惯和相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

除了入学从师,家长的身教言传和所处环境的耳濡目染,也是奠定孩子能否从小就养成良好教养的基石。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教育关系是相互的。

父母的行为,可以投射孩子的教养程度,反过来说,从孩子待人接物的方法中,家长也可以反思自己身上的缺点,进而去改正它。

在学习中互相影响,在实践上互相改变。

有教养的人,都是以家庭单位出现的。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3

古语有云: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它的核心意思是:

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就是他身上所能体现出来的教养,是其它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

作家丰一吟在《回忆父亲丰子恺》一书中提到,在他的故乡生活着一位远房叔祖,为人正直,生活清贫。

丰子恺得知后,便每月定期汇钱给他作为赡养金,持续十余年,直到这位叔祖老病去世,从未间断过。

对丰子恺先生来说,教养大概就是他在《不宠无惊过一生》中写到的那样: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对于我们来说教养也同样可重。

地铁上,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的孩子睡着了,她怕孩子踢到别人,也怕孩子的鞋子弄脏别人的衣服,就用手捧着鞋子,一直到下车也没放开。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月台里,一个宝宝问地上的这个脚印是干嘛的?他的爸爸妈妈和外婆,就特别耐心的给他解释说,这个是排队的,并且整整齐齐的排成了队给孩子看。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电梯里,一男童将所有楼层键都按了一遍,家长在得知后,和孩子各写一份检讨书贴在电梯上。

他说:“做错了事情就要勇于承担,让儿子写检讨也是为了让其他小朋友知道,乱按电梯按钮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他抢我玩具,我就要打他!”: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生而养之,养而教之。

这些举动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最有力量。

家长教给孩子的,就是他的人生,家长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长的素质,就奠定着孩子的气质。

教养,是一个家庭传承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希望每个家庭都能珍而重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