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四重二諦之緣生性空

十二------四重二諦之緣生性空

現在我們開始構建第二重二諦,前面我說到了,第一重的勝義諦,就是第二重的世俗諦。因此第二重二諦的“世俗諦”就是“緣生”。

現在我們已經認同了佛陀認為我們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都只不過是“緣生”的存在。如果“世俗諦”是緣生,那麼勝義諦就是“性空”。也就是既然我們已經認同了,凡夫境界上的存在只不過是種種條件的臨時的聚合升起的,那麼我們就沒辦法把這些條件給講完。但是如果我們有一種辦法可以把這些聚合的條件一一剝離,是不是到最後還能剩下一個不依靠這些條件而獨立存在的所謂的這個物體的本性呢?這個本性,在佛陀看來是不存在的,獨立存在的本性是沒有的,所以勝義諦是”性空“。

既然這個物體是緣生的,是種種的條件臨時聚合而生起的,那就意味著,在佛陀看來,當我們把這些條件都剝離乾淨之後,這個物體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我們把這些條件都剝離了,還有一個不依靠這些條件而獨立存在的一個本性的話,那麼我們就不能說這個事物是徹底的“緣生”。

所以世俗諦是“緣生”,勝義諦我們就可以總結為,這個依靠“緣生”的事物肯定不存在著一個獨立於條件,獨立於緣的“獨立存在性”這個“獨立存在性”,梵文裡面叫“個“svabhāva”表示沒有,有時候也翻譯成“無自性”。我們用一個“性”字表達,獨立存在性沒有,也就是“性空”。

佛教是一個講“空”的宗教,如果一個人出家做比丘,我們說他遁入空門了,佛教講空是在不同層次上講空的。現在我們說的性空,僅僅指的是“獨立存在性”沒有。到現在為止,佛陀依然是在解構我們,解構的是我們凡夫境界上的那個獨立存在性。前面我們討論了,第一重二諦。第一重的二諦的世俗諦是“實有”,勝義諦是“緣生”,佛陀首先承認我們凡夫境界上的這個事物的存在,這就是實有,但是佛陀說我存在他實有,但是是有條件的存在,他只不過是種種條件聚合而成的臨時性的存在,這就是緣生。在第二重二諦模式裡面,我們的世俗諦是“緣生”,勝義諦是“性空”,佛陀說,這個由種種條件聚合而成的事物,如果我們把他這些臨時聚合的種種條件一一的剝離乾淨,那麼這個事物也是不存在的,所以這個事物的獨立存在性是不存在的,這就是“性空”。

“性空”的另一個表達方式,一個近似的表達方式就叫“無我”。在第一重二諦裡面,佛陀告訴我們“無常”,在第二重二諦裡面,佛陀告訴我們“無我”。“無常”即沒有“常一不變性”,在時間上的不變性沒有,“無我”即沒有空間上的獨立存在性,所以這兩重二諦,就是把常一不變性和獨立存在性解構了。

我們把“無我”的概念擴大一點,涵蓋了“無常”也就是“無我”。無的是“常一不變的獨立存在性”。所以佛陀這兩重二諦是想告訴我們,我們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都是沒有“常一不變的獨立存在性”。是“無我”的存在,理解佛陀的教法的第一個門檻就是“無我”。

我們認為外在的物的世界沒有“我”的存在,那麼作為我們內在的主觀心靈世界,有沒有我呢,佛陀告訴我們,也是沒有“我”的。這個“無我”在凡夫境界上不管是外在物的世界,還是內在主觀的心靈的存在,都是不存在的。因此當這個”我死了再來,我怎麼能死了不來“的問題。在這個理論層次上,被佛陀給化解了,佛陀在這個層次上告訴我們”無我“。從這一重教理上,我們可以品出佛陀引領我們去向涅槃,走向解脫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