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美國亞軌道載人飛行星艦進行低溫強度測試時,突然爆炸解體

美媒最新報道稱,在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夜間意外發生,美國亞軌道飛行器星艦SN-3在進行低溫強度測試時,突然發生爆炸,隨後垮塌解體。目前從現場流出的圖片可以看到,星艦的上半部分已經完全垮掉,僅有下半部分還維持著原有的形狀。

在這之前,星艦SN-3進展還算順利,先後通過了低溫壓力和發動機推力測試。按照原本的計劃,這一次測試是為了進行發動機點火測試,飛行高度暫定在50米以上,但是測試中發生爆炸使得試驗失敗。

夜晚,美國亞軌道載人飛行星艦進行低溫強度測試時,突然爆炸解體

作為SpaceX公司的重點項目,星艦項目一直被寄予厚望,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就曾透露,星艦飛船在載人飛行之前,至少會發生20多次的爆炸。根據目前的項目進展,這樣的爆炸情況或還會出現至少16次,但任何一個航天項目都需要花費鉅額的資金,如若失敗繼續下去,不排除項目會中途流產。

而似乎為了安定人心,馬斯克在測試失敗後迅速對外發聲,稱已經找到了導致測試失敗的故障原因,預計下一次測試會很快展開。

夜晚,美國亞軌道載人飛行星艦進行低溫強度測試時,突然爆炸解體

與其他的航天項目相比,星艦項目具有遠大的應用前景,正式投入使用後,會是一個反覆使用太空運輸系統,可以執行載人登陸月球與火星的任務,成本相對較低,每次飛行的總費用估計僅有200萬美元,這對於動輒上億的航天飛行確實可謂是白菜價了。

夜晚,美國亞軌道載人飛行星艦進行低溫強度測試時,突然爆炸解體

不過,自從星艦項目被提上研製日程以來,其進展就沒有預期中的順利和快速。

有相關人士就認為,與其執著於登陸火星,還不如先完成一個小目標,做一個放大版的獵鷹,實現一級回收、二級一次性的目標,可以很好的節省項目資金,因為航天項目需要務實態度,否則可能會走上美國NASA研製的航天飛機老路。

夜晚,美國亞軌道載人飛行星艦進行低溫強度測試時,突然爆炸解體

曾幾何時,航天飛機是一個前景遠大的航天項目,為了完成這一項目,美國投入海量的資金併成功執行了多次載人航天任務。但事實證明,航天飛機不是一個成熟的項目,每次發射不僅需要花費鉅額資金,同時也沒有想象中的安全,多次發生航天事故,最終導致航天飛機全部退役、項目也被關停。

在航天領域要想走遠,需要具備務實的特點。在項目啟動之前,就應該做好充足的技術儲備,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就比如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的建設,在建設過程彙總中,就提前分成三步走,看上去多了許多環節,但事實證明,這樣的設計更有助於順利推進項目,高效率完成航天建設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