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培養出13位兩彈元勳,卻少有人知:我們欠這位清華大師一次熱搜

他培養出13位兩彈元勳,卻少有人知:我們欠這位清華大師一次熱搜

1964年10月16日,在戈壁荒漠中,一朵巨大到詭異的蘑菇雲平地升起,剎那間天地為之變色。

這是新中國的第一次原子彈爆炸實驗。強勁無匹的威力摧枯拉朽,世界格局從此為之改變。

核爆煙雲已散,我們永遠記住了“兩彈一星”的元勳們:王淦昌,趙九章,錢三強......總共23位。

這些擁有最強大腦,精忠報國的科學家們,值得我們全心全意的崇拜。

他們,卻對一個人刻骨銘心地感恩敬重。

這個人就是葉企孫先生,清華“四大哲人”之一。“兩彈一星”元勳的半壁江山和70多位院士是他的弟子,華羅庚和李政道等天才科學家們由他挖掘栽培。

他培養出13位兩彈元勳,卻少有人知:我們欠這位清華大師一次熱搜

對於這樣一位“大師中的大師”,我們始終還是知道得太遲,瞭解得太少。

我們很久都不知道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幕。

那是1977年,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晴冷冬日,有一位老人想出去曬曬太陽。

他的雙腿腫脹發黑,連外褲都穿不上。他站立困難,整個人要弓成90度,小便失禁。

好好地曬曬太陽,始終是一個奢望。這是79歲的葉企孫先生最後的歲月。

不知他有沒有回想起50年前那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

那個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一身好本領,立志報國。他可能沒有預料到,他成就的,比他想象中還輝煌;他承受的,比任何人猜測的還艱辛。

他培養出13位兩彈元勳,卻少有人知:我們欠這位清華大師一次熱搜

(葉企孫先生)

赤子歸國,清華崛起

25歲的葉企孫,剛剛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在這以前,他已經摘取了物理皇冠上的一顆珍珠,那就是跟物理同行一起測出了普朗克常數的最精確值。測試結果一直被國際物理學界沿用了16年。

這樣一個天資出眾的後起之秀,如果留在條件優厚的美國好好幹科研,他的前途將不可限量。

然而他認定,“沒有自然科學的民族,決不能在現代立得住腳”。於是,26歲的葉企孫回到戰亂之國,回到夢魂縈繞的清華園,從學生變成了老師。

為什麼要投身教育?因為葉企孫相信,一個科學家救不了國,一群科學家卻一定能讓中國崛起。

他想在烽火遍地的年代拓荒,點燃中國高等教育的火種。

這意味著一個卓越的科學家,將漸漸揮別幕前的榮耀。他的個人犧牲,是國家的極大幸運。

他培養出13位兩彈元勳,卻少有人知:我們欠這位清華大師一次熱搜

葉企孫從零開始,和梅貽琦一起創立了清華大學物理學和理學院,包括生物、化學、心理等6系,搭出了高等教育理工科學的基本架構。

第一屆學物理的有四個人,第二屆只有兩個人,第三屆只有一個人,從一年級到三年級,都是葉老師一個人的責任。他是真正的播種人。

他培養出13位兩彈元勳,卻少有人知:我們欠這位清華大師一次熱搜

(葉先生清華教授證書)

在以後的十年裡,葉企孫辛勤耕耘,先後為物理系和理學院聘來了熊慶來、吳有訓等一批傑出學者。

他求才若渴,把普通教師的工資定得比自己的工資還高。他不搞小圈子,不管是清華背景還是非清華背景,一視同仁,力求人盡其才。

一群優秀的知識分子志同道合,在亂世之中心無旁騖地發奮,清華理工就這樣崛起了,從籍籍無名到業界頂尖。

他培養出13位兩彈元勳,卻少有人知:我們欠這位清華大師一次熱搜

(1929年清華大學同仁合影,右三為葉企孫)

多年後,葉先生對自己的學生說,“我課上得不好,對不住你們,但有一點對得住你們的就是,我請來教你們的先生,個個都比我強。”

先生開明,人才輩出

其實,葉先生雖然有點口吃,他的課講得很好,名師才能出高徒。

“原子彈之父”錢三強,“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以及“光學之父“王大珩回憶說,先生教學重在靈活,獨創,重質不重量。

先生的最過人之處,還在於他的慧眼獨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

他挖掘了華羅庚。

1931年,由葉企孫聘任的熊慶來教授在一本期刊上發現了華羅庚寫的數學論文,頓時驚為天人。

他向葉企孫引薦了華羅庚,但是沒有抱太大的希望。畢竟學術界免不了論資排輩,而當時21歲的華羅庚,只有初中學歷,在浙江金壇縣中學打雜,並且是個殘疾人。

葉先生並不放棄,一直在跟進,直到1931年8月,出身農家的華羅庚,越過關山迢迢,出現在清華園裡。

在一群背景雄厚、科班出身的教授面前,華羅庚格格不入。葉企孫再次力排眾議,“以我個人的判斷,不日之後,華羅庚便會成為我國數學界閃亮的星辰。”

他一再為華羅庚破例,將他提拔成助理員,教員,最後送他到英國深造。

華羅庚沒有辜負先生的眼光和胸懷,最終揚威國際數學界

他培養出13位兩彈元勳,卻少有人知:我們欠這位清華大師一次熱搜

(華羅庚)

先生的知遇之恩,華羅庚沒齒難忘。1984年,當葉先生已故去多年,華羅庚給先生的侄女寫了一封信:“道及葉企老,不覺淚盈眶,他對我的愛護是說不盡的。”

思之令人心酸感動。

另外一個大名鼎鼎的學生李政道,對葉企孫先生也終身感

他培養出13位兩彈元勳,卻少有人知:我們欠這位清華大師一次熱搜

(李政道出席清華大學葉企孫誕辰110週年紀念大會)

李政道是一個天才兒童。在一次考試中,學霸李政道認為自己拿不了100分,也差不太遠,誰知出來的分數只有83分。

因為他在做實驗的時候,比較毛躁,不小心把珍貴的電流器弄壞了,葉企孫重重扣了他的分。

嚴謹的物理科學是理論和實驗的完美結合。葉企孫先生用扣分這件事告訴少年李政道,想飛得更高更遠,要靠一雙翅膀,而不是單翼。

他為李政道打破常規,他和另一位教授吳大猷一起,把當時就讀於大二年級的李政道送到美國讀博士。

李政道當時年僅19歲,他穿著一條短褲就去辦護照了。大家都不相信,怎麼來了一個“兒童”?

這個“兒童”4年以後拿到了博士學位,7年後他與楊振寧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轟動國際,成為二戰後一直到2014年,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李政道坦承葉先生改變了他的命運,“我非常敬仰他,永遠懷念他。”

一世獨身,愛生如父

葉企孫先生一直單身,無兒無女。他的感情,寄託在朝夕相處的同事和學生們身上。

他是一個嚴厲的教授,還是一個熱情的朋友,也是一個慈愛的長輩

他培養出13位兩彈元勳,卻少有人知:我們欠這位清華大師一次熱搜

(葉企孫和後輩合影,居中)

一拿到工資,他就會跟年輕人們說,“都跟我走,我請你們吃飯。”

他常常資助家境困難的學生。幾十年來,他為生病和體質瘦弱的學生訂牛奶,熱乎乎地送到他們的手中。

誰的鞋破了,葉先生趕緊掏出錢來,讓他去買一雙鞋,“這個樣子哪能站講臺,有失師尊。”

當大弟子王淦昌早年參加運動,差點被槍彈所傷時,他急地流下眼淚,“誰讓你們去的?你們明白自己的使命嗎?”

他愛他的學生,跟學生的親密關係甚至“害”了他。1968年,他受到了弟子冤案的牽連,被抓去遊街批鬥,關進牢中。

被刑訊逼供的時候,他不斷重複的一句話是,“我是科學家,我是老實的,我不說假話。”

一年半以後,精神近乎失常的先生被放了出來。當時不少人在海淀中關村一帶見到這種情景,葉企孫先生“弓著背,穿著棉拖鞋,躑躅街頭,有時在一家店鋪買兩個小蘋果,邊吃邊啃,碰到熟知的學生便說,你有錢給我幾個,所求不過三五元而已”。

當他的神智漸漸恢復時候,有一次“原子彈之父”錢三強看到他,馬上打招呼。先生一邊躲開,一邊不放心地叮囑,“你趕快離開我,趕快躲開,以後你見到我,再也不要理我了,躲我遠遠的。”

一生為師,終生為父,即使自顧不暇,他也要盡力保護學生周全。

半生坎坷,無問西東

生命中的最後幾年,葉企孫離群索居。

1974年,從前的學生想去拜訪他,校園裡多方打聽,竟然沒有人知道葉企孫。時代要忘記一個人,有時候是那麼的容易!

重病之際,他幾近癱瘓。一個曾經風度翩翩的君子,一個不願意穿著破鞋上講臺的儒雅教授,到頭來終日坐在一條破舊的藤椅上,下面墊著潮溼骯髒的被褥。

去看他的學生淚流滿面,“他也沒有牢騷,很平靜的,可是人已經不像個人形了。”

他的侄子,同為科學家和院士的葉銘漢深深心痛。葉先生卻淡然處之,“其實,人無需活得太老......我一生想做的事已經做完畢。”

回望一生,選擇的道路再難,他也一步一步走了下去,無問西東。

1977年1月13日,寒氣逼人之際,葉企孫先生離開了這個世界。

科教興國,民族脊樑

2018年,是葉企孫先生誕辰120週年。

他培養出13位兩彈元勳,卻少有人知:我們欠這位清華大師一次熱搜

(葉企孫先生清華園雕像揭幕)

“世界以痛吻我,我仍報之與歌”,憑著一腔赤忱的家國天下情懷,葉企孫先生明知世事不能盡如人意,也甘願終生追隨對國家民族的愛、對科學的信仰。

他忘卻生死榮辱,用一生完成了“科教興國”這個承諾。

這樣的一代宗師,是民族的脊樑。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會記住這個栽樹的人,記住他的犧牲,記住他的遠見卓識、赤子情懷,記住他的無怨無悔、無私無畏。

記住葉企孫先生,做無愧於心之人。

關注@帆子號,聽真人的觀點,長見識,開眼界,做夜空中最亮的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