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毛凤凰不如鸡,胡适的美国“私人外交”之旅

胡适,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安徽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38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1942年9月8日,辞去驻美大使一职,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1946年7月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

褪毛凤凰不如鸡,胡适的美国“私人外交”之旅

胡适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垂死挣扎,1949年4月,呈请胡适赴美开展所谓“私人外交”,意欲为垂死的国民政府尽全力做最后一搏。胡适抵达纽约后,发现此事境况已与自己当美国大使时完全不同,见风使舵的美国佬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不但袖手旁观,还准备落井下石,帮着中共狠踩国民党一脚,并同意由司徒雷登尝试性的与中共进行接触。

5月,蒋介石密信胡适,谓之“此时所缺乏而急需于美者,不在物质,而在其精神与道义之声援”,谁知第二天,上海解放,国民党政权瓦解速度之快,另大洋彼岸的胡适瞠目结舌。此时,美国政府欲彻底抛弃国民党政权的态度越来越明显,形势的快速发展也让胡适在外国友人面前抬不起头,所谓民间外交无论如何努力自然均归于无效。此时,胡适书生气起,索性一咬牙,通知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取消自己与美国政界人士的一切约见,以表示对美国“抛弃”国民政府的抗议。但是,客观形势又使胡适很难离美,不得不强撑下来,以战败政府臣子的身份继续在美国等待可能翻盘的机会。

褪毛凤凰不如鸡,胡适的美国“私人外交”之旅

胡适在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任上

机会始终没来,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成立,国民党政权也已到台湾这个孤岛上偏安一隅,美国的态度暧昧不明,胡适在郁闷中只好找一份工作用于糊口。胡适找到的工作是就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据说胡适应聘馆长的时候,也要向普通职员一样填写工作申请表,接受异族人士的考核,那一年他已经69岁,头顶一堆耀眼的博士帽子。1951年底,据说学校为了节省开支,藉由胡适聘约到期,拟将胡适这年薪5200美元的馆长换成一位年薪3480美元的馆长。考虑到胡适必定是著名学者,又做过驻美大使,为顾全胡适的情绪和面子,校方想了一个保留双方颜面的方法,就是按照中国官场特色,在解除胡适馆长职务的同时,聘请为终身的荣誉馆长,只是这个馆长一毛钱薪资都没有。

褪毛凤凰不如鸡,胡适的美国“私人外交”之旅

胡适与罗斯福

面对这种尴尬局面,胡适只好心知肚明又装作糊涂的接收了这一安排,其内心抑郁愁闷的情绪可想而知。1952年胡适访台,在台大演讲中,说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感到青山就是国家,国家倒霉的时候,等于青山不在。”说话间感情难抑。

胡适的美国“私人外交”之旅应该说到此最终落幕。对个人来说褪毛凤凰不如鸡,对国家来说弱国无外交,自古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