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青蒿素無專利的遺憾,中國已獲得雙氫青蒿素的專利。

大家都知道屠呦呦,因為發現了新蒿素而獲得了201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大家又是否知道其實青蒿素的發現和毛主席也有關係?青蒿素沒有獲得專利?青蒿素的衍生產物—雙氫青蒿素已經獲得專利?

我就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青蒿素的起源源,發展,和衍生升級。以及沒有獲得專利的原因。


起源:

越南戰爭期,因為越南地處南方軍隊中瘧疾發生的很嚴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越南向我國求助,希望我國能幫助他們研發抗瘧疾的藥物。請大家記住這個時間,在1967年5月23號,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親自下達指示要求我們國家的科學家組成一個523項目攻關小組去研發抗瘧藥物,於是,全國有500多個科學家參與其中,其中有一個就是屠呦呦。

發展:(有些硬核如果不想看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沒有申請專利的原因)

科學家做的很多很多實驗,結果效果都不是很好。有一天屠呦呦就想到在中藥中有很多治療瘧疾的藥方,《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青蒿可以治療瘧疾的傳統古方,於是屠呦呦就帶領她的團隊了艱苦的提取過程。經過了190次的失敗,終於在第191次用低溫60度乙醚提取出了青蒿素。因為190多次的實驗和藥物,提取劑的接觸屠呦呦一度患上了中毒性肝炎。

彌補青蒿素無專利的遺憾,中國已獲得雙氫青蒿素的專利。

彌補青蒿素無專利的遺憾,中國已獲得雙氫青蒿素的專利。
  • 這裡我詳細給大家介紹一下當時屠呦呦提純氫蒿素的提取化學流程

溶劑提取法是植物天然化學成分提取中採用的最普遍的方法。青蒿素是從黃花蒿中提取到的一種無色針狀結晶,易溶於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可溶於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在水中幾乎不溶,因此傳統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一般採用有機溶劑法,並採用重結晶和柱層析進行分離,其基本工藝為: 乾燥—破碎—浸泡、萃取( 反覆進行) —濃縮提取液—粗品—精製。提取方法主要有室溫提取、冷浸提取、迴流提取、索氏提取等。但通過比較冷浸法、迴流法、索氏法、迴流提取這 4 種方法。以青蒿素標準品為對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結果表明: 迴流提取法的提取率和青蒿素含量較高。

衍生升級:

雙氫青蒿素,相比於之前的青蒿素雙氫青蒿素,對於瘧疾原蟲的抑制作用更好,青蒿素以及其衍生產品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未申請青蒿素專利的原因:

  • 1.提取青蒿素時中國尚無專利申請

屠呦呦在1971年成功提取青蒿素之後,中國成為事實上第一個發現青蒿素可以治療瘧疾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成功提取高純度青蒿素的國家。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5·23”研究項目的會議上報告了她採用低沸點乙醚提取青蒿素的發現,得到了項目組的關注。我國首部保護知識產權法《專利法》在1984年才出臺,在《專利法》出臺之前,我國沒有專利申請機制,專利發明的所有人無法在我國境內提出專利保護申請。

  • 2.論文披露提取技術失去專利新穎性

屠呦呦及“5.23”研究團隊在青蒿素上的研究成果,經原衛生部批准之後,從1977年開始,以集體名義陸續在公開刊物發表論文。論文的公開發表,披露了青蒿素的提取技術

  • 3.為降低青蒿素的出售價格

沒有申請專利,那麼青蒿素的出售價格自然會更低,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用得起青蒿素,讓更多的人得到有效的治療。

雖然中國未申請青蒿素的專利,但是對青蒿素的衍生物的專利中國已經獲得。2019年,昆藥集團與中科院合作合力開發雙氫青蒿素,有助於進一步抑制瘧疾。

屠呦呦先生不愧是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不愧是偉大的科學家,救人性命比獲得經濟收益對她而言更重要他的貢獻讓數以百萬的生命獲得了獲得了活著的希望,青蒿素的發現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價值衡量

青蒿素專利沒有獲得是非常可惜的,雙氫青蒿素國家已經獲得專利,我們要保護我們國家的知識產權,我們可以把專利費調到很低很低但是至少要讓國際認可,不能讓數百年以後韓國人又說青蒿素是他們發明的

,端午節也是他們的。

這裡是睿解讀,每天帶你解讀一個深度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