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到底有沒有逼死關盼盼?切勿把故事當成了史實

不久前,我讀了一篇文章,裡面講到了關於白居易的一個小故事,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卻差一點顛覆了我對白居易的認知,後來一查之下,才發現這個故事竟然十分的流傳,一度讓我相信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這就是非常出名的"白居易寫詩逼死關盼盼"一事。

我們先來說一下這個故事。

有一次白居易去徐州遊玩,受到了時任武寧軍節度使張愔(yīn)的邀請去府中做客,張愔有一個小妾叫做關盼盼,長得非常的美麗動人,而且十分的擅長歌舞,關盼盼也是非常仰慕白居易的才華,於是在席間便使出渾身解數表演了自己非常拿手的"長恨歌"與"霓裳羽衣舞",要知道《長恨歌》可是白居易的大作,裡面也提到了"霓裳羽衣曲",關盼盼的表演得到了白居易很高的評價,當即為她寫了一首贊詩"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得到了大詩人的首肯,關盼盼從此更是"香溢四方"了。

白居易到底有沒有逼死關盼盼?切勿把故事當成了史實


可是好景不長,兩年之後張愔就因病去世了,而關盼盼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在他人都離去之時,自己發誓要為張愔守節,獨居"燕子樓",罷歌舞,不施粉黛,這一守就是十年。後來,張愔有一箇舊部叫做張仲素的要去拜訪白居易,關盼盼就寫了三首詩讓他帶過去,希望能向這位大詩人傾訴一下這十年獨居的苦楚:

其一: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其二: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自理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瑤琴玉簫無愁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白居易到底有沒有逼死關盼盼?切勿把故事當成了史實


三首詩寫得悽惻感人,白居易讀後有感於世事滄桑,物是人非,加之也是被她的誠意所打動,於是也和了三首詩:

其一: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其二: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可能是白居易覺得意猶未盡,還附贈了一首《感故張僕射(yè)諸妓》: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白居易到底有沒有逼死關盼盼?切勿把故事當成了史實


白居易便叫張仲素把這四首詩帶了回去,張仲素大大咧咧,看也沒看,就把這四首詩交給了關盼盼。起初關盼盼滿是欣慰,以為白大詩人肯定是來安慰自己的,自己的苦悶也終於得到了傾訴,誰知當她讀到最後時,火熱的心瞬間變的冰冷,白大詩人的詩字裡行間都在責怪她:既然你這麼的重情重義,為什麼不隨張尚書而去呢?原來白居易這是要勸關盼盼一死全節。關盼盼明白了白居易的心意,悲傷的說"我何曾沒想過要隨夫而去,只是怕世人責怪丈夫因為重美色以妾殉葬,毀了名聲",於是關盼盼很悲憤的給白居易回了一首: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相隨。

自此關盼盼便開始絕食,十天以後,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佳人便於"燕子樓"上香消玉殞了。

後來白居易知道了此事,曾多次到關盼盼墳前祭拜,彌補一下自己內心的愧疚。

白居易到底有沒有逼死關盼盼?切勿把故事當成了史實


好了,故事講完了,不知道您看了之後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我曾一度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因為我覺得這不是我心目的白居易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白居易是那種十分同情中下層人民生活的人,《琵琶行》中他可以為"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江州司馬青衫溼";《賣炭翁》中他可以為"賣炭老人"寫下"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觀刈(yì)麥》中他同情"割麥人"的辛勞,感嘆"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雖然很多人對於他晚年蓄養大量家妓有所詬病,但他最終還是因為不耽誤她們的下半生,發資將她們遣散,使其各奔前程,就是這樣一個悲天憫人的老好人形象,怎麼會忍心以筆為刀,去逼死一個只有一面之緣的歌妓呢?

白居易到底有沒有逼死關盼盼?切勿把故事當成了史實


後來經過多方的求證,也證實了我的這一直覺,因為這個故事真的僅僅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

1、 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關盼盼這個人。

這名歌妓是真實存在的,可並不是叫關盼盼,那麼她真實的名字叫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白居易的《燕子樓三首並序》:

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眄眄,善歌舞,雅多風態。予為校書郎時,遊徐、泗間。張尚書宴予,酒酣,出眄眄以佐歡,歡甚。予因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一歡而去,邇後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矣。 昨日,司勳員外郎張仲素之訪予,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甚婉麗。詰其由,為眄眄作也。繢之從事武寧軍累年,頗知眄眄始末,雲:"尚書既歿,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眄眄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幽獨塊然,於今尚在。" 予愛繢之新詠,感彭城舊遊,因同其題,作三絕句。

白居易到底有沒有逼死關盼盼?切勿把故事當成了史實


怎麼樣?這裡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關盼盼的原型叫做"眄眄(miǎn)",也不姓關,至於姓什麼,不知道。而且從這篇序言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就連那寫給白居易的三首詩,也不是出自眄眄之手,而是張仲素站在眄眄的立場上所寫的。

從白居易的這三首詩中並看不出有要逼死眄眄的意思,完全是感慨和同情之語,就算是最後那一句"爭教紅粉不成灰"也是他仿照那句"任從蛛網任從灰"而和的,這有什麼問題嗎?

白居易到底有沒有逼死關盼盼?切勿把故事當成了史實


2、 對於張尚書其人的誤讀。

《感故張僕射諸妓》既不是寫給關盼盼的,也不是寫給張愔的,而是寫給張愔的父親張封建的。大意是說"張僕射花了這麼金銀買來這麼多美女,教她們唱歌跳舞,到最後自己心力交瘁,死的時候又沒法帶走,這又是何必呢?",充滿了諷刺的意味,怎麼到後來就被認為是要逼死"關盼盼"了呢?

張建封在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授徐泗節度使,累加檢校尚書右僕射,也就是說張封建是可以被稱作"張尚書"的,而張愔後來也被封為兵部尚書,於是北宋人張君房在他的《麗情集》裡面,錯誤的把張尚書解讀成了是一個人,那就是張愔。他便把這首《感故張僕射諸妓》與《燕子樓三首並序》放在了一起,統統認為這是白居易寫給"關盼盼"的了。

白居易到底有沒有逼死關盼盼?切勿把故事當成了史實


3、 關於"白舍人"的稱呼,時間上出錯了。

我們後世稱白居易為"白舍人",那是因為白居易做過中書舍人,可那是在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以後的事了,而"關盼盼"死的時候是在公元815年,她怎麼可能稱白居易為舍人呢?因此"關盼盼"臨死之前給白居易寫得那首"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相隨"系張君房偽作無疑了。

其實關於"關盼盼"的結局到底如何是沒有明確的記載的,想必是後人通過張君房記載的故事給她杜撰了一個絕食而死的結局而已。

從這個故事的產生我們不難看出,我們在讀歷史的時候真的不能偏聽偏信,本來史料的記載就是模糊的,再加上一些作者為了迎合時代的需要與大眾的口味進行一些篡改和杜撰,也許是為了維護封建禮教,也許是為了增加故事的生動性,誰知道呢?

白居易到底有沒有逼死關盼盼?切勿把故事當成了史實


好了,關於這個故事的真相,就簡單的說到這裡了。您可能會說:不就是一個故事嘛,娛樂一下就好了,何必較真呢?對於此,見仁見智吧,如果我們真的能分清楚哪些是故事,哪些是史實,這當然最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