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蘇軾夜裡夢到唐朝佳人,頓悟人生寫下一首詞,讀後受益匪淺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這是白居易為燕子樓中的關盼盼寫的兩句詩,寫盡了她的痴情,千年來打動無數人。

關盼盼本是工部尚書張愔府上的姬妾,能歌善舞。

白居易任校書郎時,曾在張府的宴會上,和關盼盼有過一面之緣,還曾給他留下兩句贈詩“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

十幾年後,白居易從好友張仲素口中得知關盼盼的境遇。

在張愔死後,府中的歌姬都另尋他路,只有關盼盼一人回到了張愔的老家,獨居於燕子樓上,終身不嫁。

白居易有感於關盼盼的痴情,便在張仲素的《燕子樓詩》下又和了三首詩,以表對關盼盼的敬意。

而這三首詩最後被收錄在他的《白氏長慶集》中,還附了幾百字的序言。

關於關盼盼最後的結局,白居易沒有明言,可不知為何,後世都盛傳是白居易逼死了關盼盼。

這應該算是白居易最冤的一次了。

蘇軾夜裡夢到唐朝佳人,頓悟人生寫下一首詞,讀後受益匪淺

可不管關盼盼最後的結局如何,她對愛情的堅貞歷來為人所稱道。

古代的儒家文化的一個核心思想便是“忠”,關盼盼對於愛情的“忠”,正和文人的“忠君”思想,所以後來的燕子樓也成了很多文人的心靈棲息地。

蘇軾就曾夜宿燕子樓,夢到關盼盼,頓悟人生寫下一首詞,讀後受益匪淺。

這首詞名為《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全文如下: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嘆

蘇軾作這首詞時還未經歷烏臺詩案,當時在徐州任知州。

當時的他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所以一直被排擠,輾轉各地為官,內心孤憤。

元豐十年的一個夜晚,他宿於彭州的燕子樓,夢到了唐朝佳人關盼盼,頓悟人生,醒來後便寫了這首詞,讀後受益匪淺。

蘇軾夜裡夢到唐朝佳人,頓悟人生寫下一首詞,讀後受益匪淺

詞的上半闕寫的是他的夢中所見的清麗美景,以及夢醒後的悵然若失。

前三句寫的是那夜的風景,寂靜安謐。

月光像霜華一樣皎潔,微風吹過,像流水一樣清涼,這樣的月夜當真是令人沉醉不已。

短短三句便將夜景的清幽寫到了極致,有種引人入勝的感覺。

接著的三句以動襯靜,更加突出了夜的寧靜。

曲港中的魚兒躍出了水面,圓圓的荷葉上流轉著晶瑩的露珠。

這樣驚豔的美景,卻罕為人見,實在是寂寞。

其實寂寞的哪是無人見的美景,分明是作者自己。

蘇軾夜裡夢到唐朝佳人,頓悟人生寫下一首詞,讀後受益匪淺

接下來的三句寫的是作者從夢中驚醒。

原本在這樣寂靜的夜裡,詞人正酣睡,忽然傳來三更的鏗然,令他從美夢中驚醒。

“鏗然”二字更加突出了夜的靜謐,以及詞人好夢被打斷的一種黯然之情。

因為這樣的黯然,他才會在夢醒後,想要重溫夢中的清景。

可是他行遍小園,只見蒼茫的夜色,不復夢中的那般清幽,現實和夢中形成鮮明的對比,他新中國的惆悵更深了。

蘇軾夜裡夢到唐朝佳人,頓悟人生寫下一首詞,讀後受益匪淺

接著的下半闕寫的是他夢醒後的感悟,發人深省。

前三句抒發的一種獨在異鄉的寂寥之感。

他對這輾轉天涯的仕途生活,早已厭倦不堪。時常登上高樓,望著家鄉的方向,思念著遠方的親人。

這三句寫出了很多天涯漂泊的遊子的共同心聲,引起了千古共鳴。

接著的三句,是他對關盼盼的緬懷,為後文的頓悟埋下了伏筆。

他望著空蕩蕩的燕子樓,昔日的佳人早已不在,只剩了樓中那雕刻的雙燕。

所謂物是人非,物在人亡便是如此。

一代佳人關盼盼早已成了傳說,只有燕子樓依舊如故。

蘇軾夜裡夢到唐朝佳人,頓悟人生寫下一首詞,讀後受益匪淺

他由燕子樓想到了如今,想到了自身,於是最後發出了“古今如夢,何曾夢覺”的感慨。

世事猶如一場大夢,古往今來,誰又不是夢中人呢?

就像莊周夢蝶,不知是他夢中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成他呢?

誰也說不清,既然世事如夢,那麼不如活在當下,這就是蘇軾想要告訴我們的哲理。

全詞融情於景,融理由於情,既寫盡了燕子樓的清幽夜色,也抒發了自己漂泊天涯的傷感,更向世人揭示了一種人生如夢的的永恆哲理。融景、情、理於一體,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讀後受益匪淺。

不知你是否也喜歡蘇軾的詞,歡迎一起來討論哦。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