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也能殺人於無形?史上兩個因詩詞而死的女子

中國詩詞浩如煙海,詩詞中所深含的內容思想意境卻不可小覷。既可以抒發情感,也可以寄託哀思,還能救人於水火,也能殺人於無形。我之前有一篇文章就寫了詩歌救人於水火的事情,今天來說說詩歌能殺人的事情。


詩詞也能殺人於無形?史上兩個因詩詞而死的女子

在《舊唐書•喬知之傳》中,就講述了一個詩歌殺人的故事。唐朝武則天當政時期,右補闕喬知之有一個容貌秀美,能歌善舞的侍婢窈娘。孫窈娘出身於官宦世家,後家道中落淪為侍婢,但仍然保存著詩禮傳家的大家風範。每逢家中宴請賓客,喬知之就讓窈娘出來歌舞助興,常常能豔驚四座。於是,窈孃的豔名不脛而走,傳遍了長安城。

詩詞也能殺人於無形?史上兩個因詩詞而死的女子

窈娘圖


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京中許多樂於獵豔的貴族豪門人士,紛紛想買了窈娘為歌姬或侍妾,喬知之都拒絕了,因此得罪了不少有權勢的人物。於是就有人把"喬家豔婢,美慧無雙"的消息到處傳播,最後傳到了武承嗣的耳中。武承嗣是武則天的親侄兒,憑仗著武后的勢力,強行將窈娘佔為己有。喬知之鬥不過武承嗣,便寫了一首《綠珠篇》密送給了窈娘,暗示她學習西晉時期忠貞跳樓而死的綠珠。此詩如下:"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解買娉婷。昔日可憐君自許,此時歌舞得人情。君家閨閣不曾難,常將歌舞借人看。富貴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干。別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紅粉。百年離別在高樓,一代紅顏為君盡。"窈娘讀了喬知之的"百年離別在高樓,一代紅顏為君盡"這兩句後,淚流不止,絕食三日後,投井而死。武承嗣打撈出窈孃的屍體後,在她的裙帶上搜到了這首詩,遂大怒,不久就羅織罪名,將喬知之斬首了。

詩詞也能殺人於無形?史上兩個因詩詞而死的女子

白居易圖

無獨有偶,大詩人白居易也曾因詩歌而殺人於無形。那時,徐州首帥張愔有一個才貌俱全的侍妾關盼盼。據說,關家也是家道中落,出於無奈,才給人做妾。張愔對她及其寵愛,特意在府第中為她修建了一個形如飛燕的小樓。每年春天,這裡都會有燕子在此棲息。所以,這座樓被人們叫做"燕子樓"。張愔死後,其姬妾大都離開了府第,各奔前程去了。只有關盼盼還一直居住在燕子樓。就這樣,十幾年過去了。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曾在張愔手下任職多年的司勳員外郎張仲素前往拜訪白居易,因關盼盼曾與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就和他聊起了燕子樓和關盼盼的故事。白居易聽後便寫下了《感故張僕射諸奴,詩云:"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關盼盼讀到白居易的詩後,提筆和道:"自守空房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去隨。"之後,關盼盼自閉於燕子樓,絕食十日後,香消玉殞。


詩詞也能殺人於無形?史上兩個因詩詞而死的女子

詩歌殺人的故事之所以會發生,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等級森嚴的封建禮教與泯滅人性的綱常倫理相關。後人把孫窈娘比作綠珠,讚歎其真摯堅貞的節氣,可如果不是喬知之的詩與封建禮教的道德綁架,窈娘不一定會死。再說白居易的詩,其思想觀念是極不嚴肅和不負責任的。關盼盼的死,與白居易的封建禮教的宣洩與張揚不無關係。說到底,還是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極其嚴苛的禮教禁錮造成的惡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