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位传承,赵官家的揪心事

内禅、过继、帝系来回转移,父子相继不过三代,宋朝的帝位位传承颇多曲折,非常有意思,今天我们了解一下。


不想当皇帝,皇位无人继承  - 大宋帝位传承,赵官家的揪心事

梦回东京汴梁

内禅

历史上,帝位禅让从尧禅位舜就开始了,禅位又分内、外禅,外禅如汉献帝禅位曹丕,内禅如乾隆禅位嘉庆。但像宋朝这样,一个朝代内这么多的禅位,甚至连续禅位是绝无仅有的。

终赵宋一朝共有四位皇帝内禅,先是宋徽宗于1126年,靖康元年,在金兵压境之下禅位钦宗,自己南逃润扬,留下钦宗及李纲等在汴京抵抗金人,用一生践行了风流君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评价。

然后是南宋三位君王连续内禅,高宗禅位孝宗,孝宗禅位光宗,光宗禅位宁宗。

高宗我们比较熟悉,作为徽宗第九子,本与帝位无缘,靖康之变中,先是入质金营,后又奉命出使求和,父兄北狩后,宗室仅他以身幸免;历经泥马渡江、搜山检海、苗刘之变,建炎南渡后,以藩王之身,入缵大统,在江南重建宋廷,延续国祚;登极御宇后,又一心求和,重用投降派,冤杀岳飞,半生毁谤,可谓功、过参半。

不想当皇帝,皇位无人继承  - 大宋帝位传承,赵官家的揪心事

宋高宗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

宋孝宗被后世普遍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被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宋孝宗以外藩而入继大统,事高宗以纯孝,“其间父子怡愉,同享高寿”,也是前所未有之事,孝宗的“孝”字也是当之无愧。

淳熙十六年,1189年,金世宗病死,21岁的金章宗即位,按照“隆兴和议”,62岁的宋孝宗在给金上国书时,需要称呼小自己41岁的金章宗叔父,一生以恢复为己任的宋孝宗不愿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成为促成其禅位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年孝宗禅位于赵惇,即为宋光宗,赵昚自称太上皇。

光宗赵惇为孝宗第三子,即位之初,也有革鼎固新之志,“

总权纲,屏嬖幸,薄赋缓刑“。但他本身有病,加上受皇后李凤娘蛊惑惊扰,逐渐诱发了精神病,无法正常执政,与父亲孝宗也长期失和,不问疾,不执丧,引发过宫风波,“及夫宫闱妒悍,内不能制,惊忧致疾。自是政治日昏,孝养日怠”。

绍熙五年,1194年,宗室、大臣赵汝愚与韩侂胄等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即为宋宁宗,这就是“绍熙内禅”。

这四次内禅,徽宗禅位钦宗是临祸而避,甩锅性质,高宗是倦勤,孝宗是不愿对金称侄,而光宗则是疯癫,不以孝道事孝宗,被迫禅位。

过继宗子

大宋前后有四位皇帝绝嗣,而过继宗室子弟延祚,也是非常罕见。这些过继分别是仁宗过继英宗,高宗过继孝宗,宁宗过继理宗,理宗过继度宗。

宋仁宗作为史上有名的仁德皇帝,历史评价很高,宋史称他“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也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仁宗也有不幸,他的三个亲生儿子皆早夭,最后以赵宗实为嗣君。赵宗实后来改名为赵曙,于1063年,仁宗驾崩后登基为帝,即宋英宗,为宋朝第五位皇帝。


不想当皇帝,皇位无人继承  - 大宋帝位传承,赵官家的揪心事

宋仁宗

高宗本有一子,苗刘之变中受惊吓而逝,高宗自己又在建炎南渡中丧失了生育能力,最后将太祖七世孙赵昚过继,缵绪大统。

宁宗因为“绍熙内禅”当上皇帝,有九子但不幸都夭折,先后收养了赵询(1220年去世),赵竑为皇子,赵竑厌恶权臣史弥远,结果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病重,史弥远矫诏立赵贵诚为皇子,赐名昀,赵昀原名赵与莒,绍兴府山阴人,在嘉定十五年,1222年,本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八月, 宋宁宗死后,史弥远拥立赵昀为帝,为宋理宗。

宋理宗自己是被过继给宁宗而为帝,不想自己也无后,遂将侄子赵禥收为养子,先后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 景定元年,1260年,立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继位,即为宋度宗。

写到这里,我都有些同情南宋皇帝,大好河山,偏安一隅,外有金、元南侵压力,内有韩侂胄、史弥远这样的权相欺压,陵寝都是暂厝,再加子嗣艰难,虽然身为皇帝,也要哀叹人生多艰。

帝系转移

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周朝孤儿寡母手中夺来江山,建立宋朝。之后帝位应该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德昭或者赵德芳,结果却不是父死子继而是由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不管是“金匮之盟”的兄终弟及,还是野史里的“烛影斧声”,这帝位一系却由太祖变成了太宗。

不想当皇帝,皇位无人继承  - 大宋帝位传承,赵官家的揪心事

宋太祖

太祖一脉随着时间推移,已经零落人间,泯然众人,与普通百姓无异。

后来发生了靖康之变,金人灭了北宋,宋室南渡,宋高宗无后,民间又有传言说占了东京汴梁,又掳去徽钦二帝的金太宗容貌甚肖太祖赵匡胤,乃为太祖转世,来报烛影斧声之仇,讨回帝位。

高宗又梦见太祖对自己说“

汝祖自摄谋,据我位久,至于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民间传说加上太祖托梦,高宗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于是在民间从太祖子德芳一脉选了赵昚入继大统。

兜兜转转,两百年后,大宋帝系又从太宗回到太祖,可能也是因此,宋朝国祚才又多延续了一百余年。

所以大宋帝系先从太祖赵匡胤转移至太宗赵光义,父死子继变为兄终弟及,然后在南宋孝宗时又从太宗一系转移回太祖一系。

宋朝皇帝传承还有一个谜团,就是父子相继最多三代,之后就会因为绝嗣而过继或者兄终弟及发生帝系改变。

不想当皇帝,皇位无人继承  - 大宋帝位传承,赵官家的揪心事

大宋皇帝世系

如图所示,宋朝实现了父子相继三代只有:

一. 太宗、真宗和仁宗;

二. 英宗、神宗及哲宗;

三. 孝宗、光宗与宁宗

而与宋朝上下相连的唐明,唐朝,睿宗一系,父子相继八代,历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直到穆宗;明朝成祖到武宗,父子相继也有七代,计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中间有代宗为帝,英宗复辟故事)、宪宗、孝宗、武宗。

世间百态,人间百味,天家也有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