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華日本人表示:會將志願者的工作繼續到小區最後一位隔離者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道,3月18日,東方新報曾經報道過一位在日華人趙學州從日本返回上海被隔離的全記錄,趙學州所在的上海長寧區威寧路這個小區,有大約40%的外籍租戶,以日籍為主,小區最高峰時有69戶72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對象。趙學州和所有被隔離的海外歸來者一樣在居委會設立的微信群中,和居委會溝通每天的日常需求。在這個微信群中,趙學州發現,有個叫清水的日本人,居委會發布通知後迅速翻譯成日語,還經常勸導群裡日本人在隔離期的違規做法,即使他已經結束了隔離期,依然在群裡做著相關工作,他成了小區居委會和被隔離日本人的溝通橋樑。

一個在華日本人表示:會將志願者的工作繼續到小區最後一位隔離者


這個人叫清水泰雅,他已經在上海生活了15年,2011年起就一直居住在這個小區,是小區的第一批外籍居民。他是一家環保類日資企業的董事長,剛剛拿到《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本報對清水雅泰進行了電話採訪,瞭解在華日本人在上海被隔離的故事。

上海是3月3日起,對重點國家的入境上海者實行居家或者集中隔離兩週的政策,清水泰雅是3月4日開始隔離,算上最早的一批被隔離的在華日本人。他從日本返回上海前,就知道要被隔離,擔心日常生活受限,準備了一個行李箱的食品,做好了兩週不出家門也能活下的準備。沒想到隔離開始後,他才得知,居委會安排好了超市送貨等服務,也幫助扔垃圾,生活完全不受影響。

一個在華日本人表示:會將志願者的工作繼續到小區最後一位隔離者


清水泰雅

清水泰雅隔離期間,在微信群裡幫助居委會工作人員做一些簡單的翻譯。因為每天都會有人進群,群裡成員的中文水平參差不齊,每天都會有許多差不多的問題。而居委會對被隔離日本人的管理與服務也經過了一個磨合期,生活用品配送、體溫監測等都遇到了語言障礙。雖然藉助了翻譯工具,還是會有一些詞不達意。新成員的焦慮,清水泰雅很能理解,也希望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於是,他決定把常見的問題、生活小貼士等整理成一本指南,加註上日語標註,並且不斷更新完善,每次有新成員入群,他都會發一份。

當居民區工作人員奔波於為居家對象送外賣與快遞的時候,清水泰雅給群裡的朋友們發了一篇長微信,表達了他對居委會的理解與支持,希望大家減少購買不必要的物品,他說:“因為我們現在住在中國,即使是外國人也有義務遵守中國的法律……居委會的各位,給予我們很多幫助,親切友好地協助我們渡過難關。我希望大家瞭解,她們並不是我們僱傭的家政阿姨,她們是在幫助困境中的我們……”他說,因為日本人對中國不瞭解,有些人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自己看不過去,就會在群裡很嚴厲地批評阻止。清水說很多小區裡很多日本人都是公司派到中國分公司來的上班族,多數人對中國並不瞭解。這次的隔離讓大家一下子接觸到了中國的基層,他作為一個來華15年的“老上海”,有義務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當下的中國。

一個在華日本人表示:會將志願者的工作繼續到小區最後一位隔離者


清水泰雅所在的小區隔離指南中文版

為此,清水泰雅修訂了自己撰寫的《居家隔離指南》,裡面用紅筆標明瞭新增的一段注意事項:除了2家商店之外,在任何其他商店訂購的商品、快遞等將無法直接送至各位家中。如有上述情況,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會代替各位前往正門簽收送達的商品、快遞,再分別送至各位家中。原則上禁止這種方式(我們必須理解居委會並非快遞公司)。飲食店的外賣原則上請不要叫,因為這類突發的應對原不在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安排中,他們還有其他事務需要處理,如果無法幫忙去取外賣,請給予理解。此指南一發出,整個小區被隔離的日本人,果真嚴格遵守了,此後快遞和外賣的單子都減少了。居委會的人特別感謝他,說清水泰雅社區非常得力的志願者,給後面的人提供了很大幫助,在他的監督下,群裡多數人都會從指定的商店購買商品,大大減少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3月18日是清水泰雅解除隔離的日子,按慣例解除隔離者會被請出群,但是他成為了除居委會工作人員外唯一一個“常駐嘉賓”,繼續做好居委會和日籍居家隔離人員的溝通橋樑,他的居家隔離指南也在一版又一版的升級中,為新來的人提供方便。很多人結束隔離後,都會在群裡留言表示感謝,尤其感謝清水泰雅的照顧。

在結束對清水泰雅的採訪後,上海的入境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26日起宣佈海外來滬人員一律為期14天的隔離健康觀察;中國外交部,國家移民局宣佈28日起停止持有效中國簽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清水泰雅說中國政府對於防疫政策的判斷是正確的,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防止海外輸入感染。清水泰雅公司的日本員工有在日本出差返回不了中國的,他正在聯繫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希望辦理臨時入華簽證。同時他也表示,會將志願者的工作繼續到小區最後一位隔離者。

一個在華日本人表示:會將志願者的工作繼續到小區最後一位隔離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