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何為人性呢?

據網絡百科的解釋有狹義和廣義兩方面意思。

狹義:指人的本質心理屬性,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部分屬性,是人與其它動物相區別的屬性;

廣義: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屬性,其中包括人與其它動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屬性。

不管是俠義還是廣義,書生認為人性都可以說是為人的屬性,也就是與獸的區別。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人,也是動物,是高貴的動物。

獸,也是動物,但比人低賤。

為何獸要低賤一些呢?

因為在所有動物平等的時候,人打破了那份平等,建立了社會,有了思想,而獸卻一直還是原始的動物。

比如說老虎和人,老虎經過億萬年的進化,變化不大,始終是老虎,人卻從最原始的動物一步步進化和成長,成為高等動物。

為什麼我們稱呼一些動物為獸呢?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因為與人的區別。

假如老虎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那人這一動物在老虎眼中也是獸。

人和獸與好人和壞人、高貴和低賤一樣,都是反義詞,因為被稱作為獸的動物是人類的敵人。

有些動物也是獸,但人類賦予了他們新的分類,家禽和家畜。

原因便是這兩者都可以為人服務,能被馴化和豢養,成為人這一高級動物的“朋友”。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假如犬從這一刻開始不再接受人類的馴化,成為兇猛且攻擊人類的動物,那它也會成為獸。

所以,我們習慣稱壞人為“禽獸”,甚至是“禽獸不如”,還有“侮辱了禽獸”等。

社會形態,指生產力在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體。

它是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

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從古至今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五種社會形態。

原始社會,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原始社會時期,人並不比其他動物高貴很多,那時人與其他動物在同一個屋簷下。

為了生存下去,人逐漸掌握了對付獸和自我生存下來的技能,比如文字、製陶、紡織、殯葬文化、冶金、房屋、武器、取火,婚配等等。

經過漫長的發展,人成為了所有動物裡最高貴的一個群體。

原始社會,沒有剝削,沒有階級,沒有國家,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全體成員參加的氏族會議作出決定。

可是,人也是動物,當人們打敗了其他動物的時候,人心開始了變化,族群內部也就有了紛爭。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緊接著,奴隸社會出現了。

當生產率有了較大的提高時,人所生產的可以自足的商品出現了剩餘,而那些不能自給自足的人就要向“富餘”的人買或者換。

就這樣,漸漸的出現了一些靠腦子生存的人。

他們可以讓自己生存的更好,可以帶領其他人生存的更好,關鍵是有開拓進取的想法。

久而久之,他們成為自己所處的那一族群分支的長者,成為了領頭人。

接下來,人與人之間開始了爭鬥,失敗的一方被殺或者被俘。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由於人是動物,還保持著他們所認為低賤的獸的獸性,所以勝利者便像對待獸一樣對待失敗的人。

在勝利者眼中,失敗者與獸無異,他們是低賤的,是可以被玩弄的,是可以隨便處死的,是可以隨意分配的等等。

那時,失敗者有了一個新名詞,叫做奴隸。

奴隸無法翻身,因為制定規矩的是強者,是勝利者。

這一時期,社會有了較大的進步,原始社會的文字、分配形式、生活方式、冶煉技術等等都有了較大的提升,且出現了階級、剝削,出現了國家的雛形等等。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奴隸,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有些想爭權的人便想到了利用他們去爭權,因此重視他們,善待他們等。

久而久之,最低賤的人的地位有所提升,可他們也要為這樣的提升付出代價,那就是尊給他們提升地位的人為首領。

當真正擁有仁德的人成為首領時,低賤的人為了更好的生存便會去投靠他,使他的勢力和實力變強,最終統一一個地區。

當各個地區都得到統一的時候,他們便一起推選最仁德的人成為部落唯一的首領。

仁德,首領成功的關鍵,所以他們必須仁德,否則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因此,首領的產生形式是共同推舉新的仁德之人。

可笑的是,仁德之人還要給前任首領的孩子機會來彰顯那份仁德,其實內心比誰都渴望權力。

這些孩子很難把握這樣的機會,因為沒有足夠多的人認可他們,大多數人只認可共同推選出的人。

堯、舜、禹三位就是那些仁德的首領。

堯、舜的孩子就是那些可憐的首領之後,他們或是繼續享受著比其他人高的待遇,或是從此沒落等。

可是,當伯益成為下一個仁德之人時,禹的兒子啟抓住了機會,擊敗共同推選的仁者伯益,建立了夏朝,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這一時期,依舊是奴隸社會,但封建社會開始萌芽,直到秦始皇建立秦朝,封建社會正式開始。

封建社會,人的獸性還是沒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制約,皇帝為天之子,打著天的幌子實行君權神授的君主專制制度。

那時,暴君就是禽獸,因為他們是規矩的制定者。

幾千年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出現,人的獸性得到了有效的制約,為人的屬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就是人,不是獸。

法律、各種制度等,在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秩序、社會發展、人類生存等的同時,也是在保持人為人的屬性。

殺人,這樣的行為與獸吃人方式沒有區別。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可是,人是人,有人性,不是獸,因此殺人犯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死刑是最好的判罰。

當然,現在的社會講究人權,但人權也必須建立在人保持人性的基礎上,反之則是錯誤的。

人性,為人的屬性。

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看過的朋友都知道他們因團建在海上遇險來到了一座孤島,被困在了島上。

孤島,黃渤導演用科技手段營造了它所具有的恐懼,但孤島上卻沒有野獸,更沒有先前被困的人的骸骨。

這點就奇怪了,可是被困的人沒有發現。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這點不是他們笨,而是黃渤導演要向我們展示他作品裡的人性。

起初,窮人王船長、公司趙保安等在社會中被很多人看不起的人成為了強者,因為“秩序”得到了重塑,大家都是平等的,誰能帶領大家生存下去,就是強者,跟原始社會相似。

但是,隨著張總緩過神來,窮人王船長等處於了弱勢,因為他們只知道在原地生存,不知道去拓展。

當張總帶領黃渤飾演的馬進和張藝興飾演小興兩兄弟以及其他忠於他的公司成員來到他發現的擱淺的半個巨輪上後,用撲克牌開始了最原始的交易。

當相安無事幾天後,馬進等不了了,因為他中的6000萬彩票的兌換日期馬上到了。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他指望張總帶他走出孤島,可張總卻在等,等待機會,且已經習慣了在孤島上為“王”的生活。

一山難容二虎,王船長也是王。

在馬進因想著出島與小興獨自生活一段時間後,彩票兌換最後時間到了。

彩票沒了,但他們卻得到上天的眷顧,迎來了一場“魚”雨。

隨著島上的魚被所困之人吃的差不多的時候,馬進和小興得到的魚成為最珍貴的資源。

就這樣,馬進和小興成為了島上的富有者。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為了報仇,他們主導了王船長和張總兩方的混戰,最後成為真正的“王”。

當馬進、小興、王船長去勘察每隔12天出現的怪聲後,發現了豪華遊輪。

他們本可以走,但回去的話,一切都沒了。

馬進與愛慕已久的姍姍產生的感情沒了;馬進與小興得到了外面的世界無法得到的權威和財富等沒有了等等。

小興說:我們出去,“冰激凌”就化了(“冰激凌”代表著他們在孤島上取得的成就)。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是啊,當他們走出孤島,馬進還是那個借了很多錢的馬進,小興也還是那個沒錢的小興。

就這樣,小興黑化,出主意說王船長瘋了,在馬進意識到錯誤想說出實情後,又說馬進瘋了,而他自己用張總女兒的視頻換來了張總在外面的世界裡價值6億的資產。

最後,馬進為人的屬性戰勝了獸性的貪婪,與王船長一起說出了怪聲不是野獸,而是遊輪,並且燒燬了他們在孤島上的巨輪基地,也把小興那本寫有張總抵押給他的資產的書給燒掉。

就這樣,他們獲救,馬進收穫了愛情,小興被馬進從獸的深淵拉回來,還是人。

為何孤島無獸?因為孤島上幾乎所有人都曾是獸。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王船長曾經是“獸”、張總曾經是“獸”、馬進與小興曾經是“獸”、其他依附於各方且替他們當打手的人也曾是“獸”等等。

無獸的孤島,體現出來的是人性和獸性的博弈。

當人失去了為人的屬性後,比獸還可怕,專家馬教授甚至想著實行一夫多妻制在島上繁衍,成為新世界的主宰。

人與獸,起初並沒有不同,大家都是動物,當人有了人性之後,才成為了高貴的動物。

可是,人在失去為人的屬性後,也就成為了獸。

《一出好戲》本以為是喜劇,卻看到了人性

正如《西遊記》裡觀音菩薩跟孫悟空所說的那句:“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

《一出好戲》果然是一出好戲,黃渤導演帶給我們的不是喜劇,而是人性的本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