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信被罚809.5万 反洗钱问题仍将成为监管重点

2020年初,央行再次下发重磅罚单。1月10日,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公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深圳瑞银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简称"瑞银信")存在违反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瑞银信被处以809.5万元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员共处以15.4万元罚款。


需要注意的是,仅仅两个月前(2019年11月),瑞银信同样因为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遭央行深圳中心支行罚款40万元,对相关责任人员合计处以罚款2万元。同样是在11月,瑞银信甘肃分公司同样因存在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的行为,被央行兰州中心支行处以罚款40万元,并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3.5万元。据财经网统计,仅2019年一年,瑞银信就收到6张罚单,罚款总金额就近千万。


此外,反洗钱问题也成为瑞银信的"重灾区"。据统计,2019年瑞银信有三次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被监管机构处罚,金额总计889.5万元。与此同时,在2019年年底,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也被各种反洗钱罚单所覆盖。据北京商报统计,仅12月份一个月时间,就有九派天下、合利宝、天下支付、金运通、易通金服、海科融通、通联支付等多家机构相继因反洗钱问题被罚,合计被罚金额高达1758.18万元,其中5家单次罚单均超百万元。


"近两年,反洗钱问题一直是监管机构的重点工作。可以预计在2020年,跨境支付领域开始逐步放开的大背景下,这方面工作仍是重中之重。"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财经网提到。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监管对反洗钱问题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加码。2018年7月26日,央行连发四份通知,加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8】130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8】120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益所有人身份识别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8】164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235号)。


其中,130号文明确要求针对义务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要加强客户身份识别管理、加强洗钱或恐怖融资高风险领域的管理、加强跨境汇款业务的风险防控和管理、加强预付卡代理销售机构的风险管理,加强交易记录保存,及时报送可疑交易报告。235号文要求反洗钱义务机构加强对非自然人客户、特定自然人客户以及特定业务关系中客户的身份识别。


2018年9月,央行反洗钱局下发《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指引规定,洗钱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但不限于风险管理架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信息系统、数据治理,内部检查、审计、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几大要素。


2018年10月,央行等部门也联合发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反洗钱、反恐融资义务,对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工作进行规范。


同期,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关于加强支付清算行业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强调,目前支付清算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各机构业务和技术综合实力水平差异较大,业务模式各不相同,反洗钱工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机构反洗钱工作投入不足,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较弱,存在明显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