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信被罰809.5萬 反洗錢問題仍將成為監管重點

2020年初,央行再次下發重磅罰單。1月10日,央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公佈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深圳瑞銀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簡稱"瑞銀信")存在違反有關反洗錢規定的行為。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瑞銀信被處以809.5萬元罰款,並對相關責任人員共處以15.4萬元罰款。


需要注意的是,僅僅兩個月前(2019年11月),瑞銀信同樣因為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遭央行深圳中心支行罰款40萬元,對相關責任人員合計處以罰款2萬元。同樣是在11月,瑞銀信甘肅分公司同樣因存在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的行為,被央行蘭州中心支行處以罰款40萬元,並對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3.5萬元。據財經網統計,僅2019年一年,瑞銀信就收到6張罰單,罰款總金額就近千萬。


此外,反洗錢問題也成為瑞銀信的"重災區"。據統計,2019年瑞銀信有三次因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被監管機構處罰,金額總計889.5萬元。與此同時,在2019年年底,整個第三方支付行業也被各種反洗錢罰單所覆蓋。據北京商報統計,僅12月份一個月時間,就有九派天下、合利寶、天下支付、金運通、易通金服、海科融通、通聯支付等多家機構相繼因反洗錢問題被罰,合計被罰金額高達1758.18萬元,其中5家單次罰單均超百萬元。


"近兩年,反洗錢問題一直是監管機構的重點工作。可以預計在2020年,跨境支付領域開始逐步放開的大背景下,這方面工作仍是重中之重。"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財經網提到。


據公開資料顯示,國內監管對反洗錢問題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加碼。2018年7月26日,央行連發四份通知,加強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的通知》(銀辦發【2018】130號)、《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加強特定非金融機構反洗錢監管工作的通知》(銀辦發【2018】120號)、《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做好受益所有人身份識別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銀髮【2018】164號)、《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有關工作的通知》(銀髮【2017】235號)。


其中,130號文明確要求針對義務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要加強客戶身份識別管理、加強洗錢或恐怖融資高風險領域的管理、加強跨境匯款業務的風險防控和管理、加強預付卡代理銷售機構的風險管理,加強交易記錄保存,及時報送可疑交易報告。235號文要求反洗錢義務機構加強對非自然人客戶、特定自然人客戶以及特定業務關係中客戶的身份識別。


2018年9月,央行反洗錢局下發《法人金融機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管理指引(試行)》,指引規定,洗錢風險管理體系應當包括但不限於風險管理架構,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信息系統、數據治理,內部檢查、審計、績效考核和獎懲機制幾大要素。


2018年10月,央行等部門也聯合發佈《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反洗錢、反恐融資義務,對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融資工作進行規範。


同期,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在《關於加強支付清算行業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確強調,目前支付清算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各機構業務和技術綜合實力水平差異較大,業務模式各不相同,反洗錢工作水平參差不齊。部分機構反洗錢工作投入不足,風險管理能力和技術手段較弱,存在明顯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