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之后,孩子让我们变成“留守父母”?

我总以为时间还长,他们不会变老。后来我才明白,最坏的事情都藏在时光背后。我一直都在大自然里策马迁徙,却忘了最珍贵的是,他们需要牵起我的手。

长大之后,孩子让我们变成“留守父母”?

上大学以后我几乎就没有回过家,但家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儿我都会知晓。因为妹妹隔三差五就会上QQ和我说家里的改变。

而妈妈每个星期都会打几个电话给我,偶尔还会赶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看我。然后把那段时间她所知道的八卦都说给我听,大到邻居王阿姨的孩子结婚了,小到今天他们一日三餐都吃了什么。

上次端午节,妈妈照样和我聊了两个多小时,聊到邻居家的小孩时,她有点悲悯:“小旭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太忙,连端午节都没空回来,我把煮好的粽子、鸡蛋拿去分给他点儿,爸妈不在身边的小孩儿就像颗草。”

我在电话这边笑着回了句;“妈,没妈的孩子才像棵草,你别乱改台词,人家那叫留守儿童。”妈妈开玩笑地说:“你不也一样没回来陪我们过节,那我们岂不成了留守父母了?

长大之后,孩子让我们变成“留守父母”?

我愣了一下,一时哑口无言。从来没想过妈妈会这么说。对不起,没能陪到你。

虽然那通电话是以妈妈爽朗的笑声结束的,但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留守父母”这四个字犹如电闪雷鸣击中了我的心脏。

电话挂断后,我去冰箱拿瓶水,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一个女孩挽着一位阿姨的胳膊,阿姨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想必她们是母女吧。

我才忽然反应过来,也许妈妈语气中的怜悯,不是因为邻居家的小孩,而是因为她自己。

我拿出手机翻看了下日历,算了算,自己也有一年多没回家了。

可能是一向喜欢独立生活的孩子,长大后都不会太恋家。大概是觉得在家生活处处受到管制,像只被圈养的鸟,渴望飞到大自然的怀抱却又没有自由。现在终于得到机会离家了,发现自己也能把生活打理得很优雅。

长大之后,孩子让我们变成“留守父母”?

高中开始寄宿,室友每天晚上想家想到躲进被子里哭的时候,每到周五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无论什么都阻挡不了她回到家里的草地的时候,我总在一旁无动于衷地看书。

大一那年,在所有新生每天都盼望回家看一眼的时候,我却一年只回了两次家,一次暑假,一次寒假,中途的任何节假日我都没有回去陪他们过过节。室友差点以为,我是个没爸妈的孩子。

回家的大多数时间,我也都用来和朋友聚餐、过生日、唱歌等。我想她大概已经感受到了,我迫切想要离开家里独立生活的愿望。

打完那通电话,我去洗了个澡,准备睡了。

枕头下的手机震动起来,是妈妈发来的信息:“你爸托亲戚朋友问了,咱家附近的银行有个职位很适合你。如果你回来,就可以直接办理入职,你要不考虑考虑?”

我很不耐烦,没有回复,打开音乐插上耳机就闭眼了。但我睡不着,因为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到现在,爸妈还是那么固执地想要我回家工作,而且想让我在家乡找个合适的人结婚。

我已经向他们解释了,我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他们就是不明白我的想法。

长大之后,孩子让我们变成“留守父母”?

虽然我自己选择的路自己的人生也并不需要他们太多的认同,但对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多一份理解,就多了一份温暖和动力,尤其是那份理解是来自父母的。

和我同住员工宿舍的同事躺下来,看出了我的心事:“别想了,早点睡吧,明天还要继续工作呢。”

我却不肯罢休:“对他们来说,孩子一毕业就回家工作、结婚生子,那么当初何必那么辛苦的供我们出来上大学?”

比我资历深的同事,看事务似乎比我深厚得多,她反问我:“我猜,你平时也很少给父母打电话吧?节假日也应该没怎么回家吧?至少我和你同住这么久就没见你主动给与他们打过电话,也没回过家。”

我立马坐起来,怔怔地看着她。

见我许久没说话,她伸手把灯关了。眼前所有的东西都被黑暗隐去,我也听不到任何耳边轻唱的歌曲,只剩下她睡前说的那段话:

“父母也不是一定要你回到家乡发展人生,只是你表现出来不在乎和冷漠,让他们开始害怕自己会在哪一天,就会被你遗忘甚至是抛弃。

如果你爱的人让你感受不到他给你的安全感,那么你会不会担忧?

父母也是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他们想要的从来都不是物质上的惊喜,也不求你的人生多么轰轰烈烈与成功。

他们想要的就是你能安稳的过好一生,渴望你能多给他们一些精神安慰,让他们不再因为你而担惊受怕。他们和我们一样是需要安全感的。”

我把头蒙在被子里哭得歇斯底里。我难过,不是因为这些年我一直以为是他们不理解我,是因为我发现原来,这些年来我只有年龄在长大,心却从不曾长大,没有给到他们足够的我的爱,还因为我发现,他们总能把自己的伤口隐藏得很好。

长大之后,孩子让我们变成“留守父母”?

记得小时候,爸妈忙于工作,他们走之前会把门锁好,家电全都检查一遍,然后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

每次遇到打雷下雨天,我总是强迫自己睡觉,因为睡着了就不会害怕了,我也曾流过很多眼泪,都和缺失的陪伴有关。

有时候爸妈到时间还没回家的时候,我总会拨打爸妈的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然后算好时间踩着一个小凳子,煮好一锅方便面等他们回来吃。

有一次因为用煤气罐煮面,差点导致家里失火。那段时间,我的心里对厨房有着很大的阴影,我当时不停地怪他们:“为什么不早点回家?为什么不管我?”

没想到十几年之后,我终于变成了当初他们的模样。

随着她们乌黑的秀发有了白雪散落的痕迹时,当他们老眼昏花直至呼吸停止时,我们这段关系的主动权,也渐渐转移到了我的身上。他们和我终于变成了我和他们。

这么多年,我回家见他们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候一年都不回一次。我在想:我不回去陪他们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像我小时候怪他们一样去怪我。

小时候,我们总是无所顾忌的去责怪父母为什么不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我们,为什么不能满足我们的意愿。

如今,他们老了,却不能自私地要求我们放下自己的工作和我们自己口中所谓的“自由”“追求”和“人生”去陪伴他们,陪伴他们的永远只有眼泪、担忧和期盼我们能主动给他们打的电话、期盼我们回家的心。

长大之后,孩子让我们变成“留守父母”?

你,觉得公平吗?

我想,所有的父母应该都和我的父母一样已经接受了这个对他们来说一定特别心碎的事实。不然,我长时间不回家的时候,妈妈也不会什么都不说,也不会一昧地说让我回家,她一定是在电话那头流着眼泪、带着想念的心却笑着暗示我一句:“你外公又辛辛苦苦在自家树上打下来一大箩筐的板栗,你馋不馋呀?”

可愚笨的我,每次听见了“板栗”“馋不馋”,总会不以为然地说,我这边什么都有,不分季节,叫个外卖,半个小时就送到门口了。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那些字眼背后藏得很好很深的思念。

火车站里有多少拉着行李箱的流浪人,北上广的地铁里挤着多少要上班的年轻人,可能凄凄惨惨戚戚的二三线城市中就有多少被留守在家的父母,他们知道自己不能苛求孩子回家,甚至不会玩微信、QQ、微博,只能通过电话和节假日和我们保持联系。

还记得我开头写的那句话吗?

“每个星期妈妈都会打电话给我,偶尔还会赶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看我。”

远处有风笛,绵长呜咽。爸妈,从现在开始,换我每个星期给你们打电话,换我回家看你们,换我好好去爱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